“詐騙在他們眼中,成了一種職業,僅僅是謀生的手段,所以出現一家人甚至一個村都在詐騙。”山東準大學生徐玉玉被騙猝死案發生后,福建安溪過往的灰暗歷史被重新挖掘出來。在之前的媒體報道里,安溪被稱為“詐騙之鄉”。高峰時期,每天從這里發出的詐騙短信多達數百萬條。近年來,當地政府對電信詐騙持續打擊,一些安溪人轉移至外地重操舊業。此次徐玉玉案,6名嫌犯便是在江西實施。(9月1日 中國青年網)
何以安溪的電信詐騙屢禁不絕?多位受訪人士認為,是一些人的價值觀出現問題。詐騙者對自身詐騙行為道德要求普遍較低,有人甚至認為這是一種謀略。泉州市一位多年參與打擊電信詐騙的警察說,他們不以詐騙為恥,而“以詐騙不到錢為恥”。把詐騙當做發家致富的本領,甚至以幾進宮的案史作為談資,村民們正常的社會生態業已被腐蝕干凈。無他,如果作為基層政權對此不知情,或者漠然,都難逃失職之嫌。
這幾年,每每提到安溪,眾人會不約而同地想到鐵觀音,腦海中也會顯現出沁人心脾的綠,有這樣的環境,怎么出現灰暗的電信詐騙?這或許就是另一個治下的新標本,也考量著當地的綜合治理成本和效果。在魁斗鄉司法所墻上,赫然粉刷著“保持高壓態勢打擊電信詐騙犯罪”等字樣,讓人琢磨不透的是,顯然當地的政府司法部門是知道電信詐騙這一行當存在的,要不然也不會用“高壓態勢”這一詞語,的確,這一高壓政策起到了效果,據2004年《瞭望周刊》報道:安溪是我國手機短信詐騙的“大本營”,設在魁斗鎮的移動電話通信基站曾經是“全亞洲最繁忙的基站”,經過一系列整頓打擊后,換取現在表面上的消失殆盡,直至江西電信詐騙案發,原來所謂的打擊只不過是將本地的老鼠挪窩他處。但誰能確定,這些詐騙同本地沒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一個當地村民認為,詐騙自古有之,兩軍對壘時常用,是一種謀略,對社會帶來的傷害也僅是“騙騙人而已”。“很多騙子認為,我又沒偷又沒搶,是你自己心甘情愿把錢給我的,我有什么罪?”“即使詐騙被抓,他們也不會覺得很丟臉”,一位安溪人說,但如果是偷、搶,大家就會指指點點。騙不涉法的輕度感始終在村民中蔓延,一味的打擊成了驅趕這些人異鄉詐騙的動因,普法和鄉村民約的管理成了最后的救贖,然而這些卻絲毫沒有見到蹤影。誰能不說這些基層政權的失敗。團體作案和整村犯罪,難道村干部們不知情,當地有沒有進行過摸底,詐騙的人并沒有過上好日子,家園仍是那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家園,這些人6名嫌犯家庭困難、初中輟學、打工沒掙到錢,然而鋌而走險,加入電信詐騙,從這里我們看到了村級基層組織的薄弱。如果一個村級組織對村民的行為沒有溯及力和約束力,這個村級政權無疑是失敗的。
當前社會經濟運行下行壓力較大,就業形式嚴峻,越來越多的打工潮會出現回流現象,這種激烈的交鋒中,很容易出現新的犯罪和社會思想動蕩,村級組織作為農民工們最后的港灣,發揮正能量的引導作用義不容辭。村級政權的強弱直接影響著村民們正當發家致富奔小康的手段和熱情,探討如何加強基層組織的問題應該立即提上日程,或許這才是根絕這些詐騙犯罪的最好歸宿。
作者地址:河北省臨西縣陽光大街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