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兒4歲,前不久問她:“你長大想做什么呢?”她說:“我想當老師,當幼兒園老師。”我告訴她當老師很辛苦,她說我不怕呀。
如果每個孩子的夢想都能實現,那我想這世界上一大半人都是老師。但并不代表農村就會不缺老師,如果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不變,那農村教師資源依舊緊缺。
鄉村教育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教育建設的最大短板,師資緊缺才是凸顯的主要問題。去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要求各地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我們也看到了地方政府在解決這些問題上所實施的各種舉措:提高工資待遇、給予各種榮譽、政策盡量傾斜等等,但這樣的“傾斜”并不能解決農村教師緊缺的問題。提高工資待遇,提多少才能滿足?政策盡量傾斜,應該“傾斜”到哪種程度?給的太多,不現實;給的太少,然并卵。
今年五月,中青報社調中心對2000位均來自農村的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5.6%的受訪者反映周邊或家鄉鄉村學校教師資源嚴重緊缺,59.7%的受訪者表示鄉村教師待遇普遍偏低,68.1%的受訪者建議強化艱苦偏遠地區鄉村教師特殊津貼制度。可以說,待遇低成為鄉村教師離開的最大原因。
現實的狀況是,鄉村教師走了一批又會來一批,雖然很緊缺,畢竟農村孩子的教育還沒斷。然而決定“消失”之路的并非現實的抉擇,而是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推進以及農村經濟發展的驅動。
先來說說城鄉一體化。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戰略任務。就需要繼續開展新農村建設,使之與新型城鎮化協調發展,就需要不斷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城鎮不斷的擴大,農村不斷縮小;道路不斷延伸,觀念不斷融合;經濟不斷提升,生活不斷富有。那些隱藏起來的偏遠村小在沒有生源和教師的情況下撤點并校,集中教育資源,為孩子們提供更好的學習成長環境?;蛟S,那時候的村小已經堪比城小了。
再來講講農村經濟發展。今年4月,習大大在小崗村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時強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中國經濟發展要想邁上大臺階,農業就是一塊短板。G20峰會剛剛結束,但接下來中國農業“走出去”戰略所面臨的挑戰卻更大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必須打破傳統耕種模式發展現代化農業,鼓勵土地流轉和農業的規模化經營。這期間,一部分農民帶著孩子進城發展第二、三產業了;一部分農民繼續留守融合一、三產業了;還有一部分農民在門口打工務農分股份富起來了。無論哪種情況,孩子的教育基本和農村小學告別了。
這算是一個比較美好的愿景。
城市和農村差距漸無,學生不擔心在哪里上學,老師不擔心在哪處教書。
忽然覺得,只要做好農業服務,農村教育的困境便能逐漸化解。
教師節即將來臨,向所有老師致敬。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 聚土網 2016-09-08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