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目前1/3的貧困縣開始試點扶貧資金自主整合,今年可能90%左右資金規模審批權限下放到縣。(人民網9月21日電)
扶貧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的一項重要戰略部署。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國家財政和地方各級財政對扶貧開發的專項投入也是明顯增加,增幅很大。因此怎樣高效使用扶貧資金的也是此項工作的重中之重。
“抓牛要抓牛鼻子”,資金審批權限下放到縣,有利于各級資金整合,更快、更有效、更精準的落實扶貧資金。簡化程序,既降低行政成本,又更大程度的調動各地積極性,實乃“給力”之舉。
權力大了,責任也大了,敢于擔當是關鍵。因而這一舉措同時對縣一級的工作要求更高了,整合扶貧資金的項目審批、使用、管理、問效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工作難度增大了?!盀閲豢梢陨?亦不可以畏事”。縣一級政府要敢于用好這一權力,積極提早謀劃和完善資金考核評價、監督管理的制度,做到總書記要求的“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絕不允許出現截留挪用、胡花濫用,閑置和滯留的情況。以制度筑牢違規使用資金的“帶電高壓線”,既要用好這一權力,又要紓解干事者的畏難情緒,為敢闖敢拼的干事者提供施展才能的舞臺。讓中央的扶貧資金最大限度地、更高效率地發揮效益,進一步促進農民減貧增收,提高貧困農民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能力。
簡政放權后,各地貧困村應該提早謀劃建立村級資金項目使用規劃和項目庫,“不等不靠、主動作為”。筆者認為各貧困村不能有畏難退縮,“等、靠、要”的思想;或是守株待兔,寄希望于“天上掉餡餅”,等著別人給你引來大項目;或是坐而論道,把扶貧看做是上面的事,自己則置身于局外,當旁觀者。黨中央、國務院在扶貧工作上頂層設計上不斷創新,簡政放權正逢其時,各級地方政府也要敢于攻堅,特別是貧困地區要自力更生,主動出擊,要把“外力”倒逼扶貧“內動力”,把“輸血”轉化為“造血”,從而實現脫貧致富。
作者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蘇州街36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