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網題為《辦個證跑9次歷時55天?》的新聞透析了部分基層干部慢作為現象。報道中提及慢作為事件有三:一是黑龍江五常市國土資源局常堡國土資源管理所工作人員吳曉波在為某村民辦理建房土地審批手續時工作拖拉,歷時近4個月未將審批表上報,致使該村民無法開工建房。在此期間,該村民兩次到其辦公室催辦,多次打電話詢問,吳曉波仍以各種理由推脫,不予辦理。二是2015年7月,臨澤縣退休教師王某到縣政務大廳房管局服務窗口申請辦理房產證,趙克兵對辦證審批所需資料進行審查后,明知所需補充哪些材料,卻對王某不一次性告知、愛搭不理、態度刁蠻。最終,王某為辦證先后跑了9次,辦證過程歷時55天,超出《房屋登記辦法》規定的30個工作日和縣房管局公開承諾的7個工作日的時限。三是廣東陽江市陽西縣,2名村干部于2011年至2016年間,因陽西縣林業局及新圩鎮政府、鎮林業站、鎮財政所等相關部門不作為、慢作為,導致新圩鎮河尾村6年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共37萬余元未發放至村民手中。
上述三個典型的“干部慢作為事件”,審視其發生時間,都頂風并藏匿于我黨從嚴治黨、作風建設的時代大船里,他們的“慢作為”不僅直接影響了我黨作風建設的成就,更是影響到了老百姓的直接利益,真是一群可惡的“蛀蟲”。
感慨至此,筆記突然回憶起前幾日同是人民網刊載的另一則消息——《安徽岳西縣設立“蝸牛獎”問責“三不干部”》。聯系如何設立并頒發“蝸牛獎”的言之鑿鑿,筆者覺得還真是應該給這些慢作為干部頒個“蝸牛獎”, 倒逼“慢作為”的干部,提振工作作風,以“負向激勵”機制解決作風慵懶、散漫的“慢”問題。
不過,對于基層干部慢作為問題,如若真要頒發“蝸牛獎”,筆者還有一點自己的看法——“蝸牛獎”的設置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安徽岳西縣是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其在設置“蝸牛獎”時,特別關注到了脫貧攻堅時期關于扶貧工作“快作為”的要求,以“蝸牛獎”倒逼脫貧攻堅工作中的“慢作為”快起來。由此來看,我泱泱大國地域廣博,各地情況顯然各具特色,這就期許著我們如若要設置“蝸牛獎”,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當然,給慢作為干部頒個“蝸年獎”也只是矯正當下基層干部“慢作為”的一個方法而已,筆者深信,各級政府定能在中央乾坤朗朗的感召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創新作風建設方法,出新招,出奇招,徹底治住基層干部“慢作為”的頑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