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地域跨度廣,南北、東西的地理環境、氣候、水溫等等的差異特別大,出現千差萬別的農業。我在《智慧東方一書》做了一定的分析,也講述“小農業、大思維”案例。現總結出我國發展現代農業的通用模式。
第一步,接地氣。在鄉鎮或農產品集中的地方,開辟簡單的服務場地。比如幾間房,一塊空地等等,誰有幫助農民將農產品賣出去的辦法,就交予誰使用,通過他們去召集各類人員,形成小型的農業服務聚集區。對農業聚集區也可以提出一定的目標,比如初期,可以規定幫助銷售10%的目標,以后逐年提高。至于幫助賣什么產品,由服務主體與農民互動,自行決定種植、養殖什么。
理論依據是:促成服務有形三要素結合,形成農業發展的機制。實踐支撐:案例“小農業,大思維”。
第二步,由各鄉鎮的農業服務聚集區組成合作社、協會、聯盟等形式,集成起來,共同組成推銷聯盟。
其主要作業是將零散的、分散的農業生產能力整合起來,變成規模化的生產能力。自然就獲得了區域農產品“話語權”,用以穩定農產品價格。
穩定的農產品價格才能夠有效保障農業生產的持續和農民獲取更多的報酬,去提升農業生產能力。
區域農業優勢或品牌優勢都是話語權之上的表現,千萬不要本末倒置。
第三步,走出去。
在大城市、主要農產品消費地,建立區域農產品供應中心。穩定的渠道、穩定的區域優勢加上穩定的價格,自然形成強有力的營銷中心。
區域農產品的生產能力再怎么強大,總是受季節、土地的限制,供應量也是有限的,內在規律就要求,經銷商需要提前間入,才能夠獲取的貨源。
于是,定制化的農業時代就來臨了。
定制農產品生產,自然就是現代農業的典型特征。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