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糧改飼試點縣擴至431個,改出了什么?

[ 作者:郁靜嫻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9-11 錄入:吳玲香 ]

科技興草增綠富民,人草畜美美與共。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標志之一糧改飼,于2015年啟動,起初在全國30個縣試點。今年試點縣數量擴大到431個,覆蓋面積超過1100萬畝,中央財政補貼資金達20億元。糧改飼試點三年來,試點各縣因地制宜,多管齊下,積極探索適應現代畜牧發展的產業模式。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馬有祥表示,加快推進糧改飼,是推動糧食去庫存、解決玉米“三量齊增”問題的迫切需要,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牧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是推動草食畜牧業“降成本、補短板”的現實選擇,是促進農牧結合、種養加一體化、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途徑。

種養一體,讓發展與綠色并行

8月31日,糧改飼技術創新與推廣現場會暨全國畜牧站長工作會議在青海召開。記者來到了素有“海藏咽喉”之稱的湟源縣。這個縣,地處青海省東部,屬于半農半牧區,2015年被列入全國第一批開展糧改飼發展草食畜牧業試點縣。

種養一體化,是試點縣推進糧改飼的創新模式。目前,全國試點縣種養一體化經營的比例已達到30%。馬有祥表示,規模養殖企業采用土地流轉等方式,集中連片種植青貯玉米和優質牧草,讓種養一體成為可能。

湟源縣通過科學選種,先后引進白燕7號、黑飼麥1號等新品種,優化種植結構,效益明顯,全縣60%以上的耕地都種上了飼草。2016年末,湟源縣通過土地流轉種植飼草17萬畝,草業訂單14萬畝,比2014年增長21%和20%,全縣年產鮮草60萬噸,其中青貯飼草15萬噸以上。2016年,青海省優質飼草總產量達101萬噸,比試點前的2014年增加約40萬噸。

種出營養草,實現畜牧業提質增效。通過糧改飼,湟源縣種植了保鮮面包草,這是畜牧業產業鏈上極具經濟效益的原料。在湟源縣巴漢飼草種植基地,記者看到,遠山如黛,牧草豐茂,割草機和草罐頭在草原上星羅棋布。工作人員介紹,將飼草收割、粉碎打包后,通過微生物發酵,可保鮮18個月之久,能作為青海牧區的防災越冬飼料。另外,這種面包草含水量高達60%,適口性好,奶牛產奶量可增加20%—30%,蛋白質含量也有所提高。

飼草商品化,提供新的產業方向。據了解,青海省的飼草,除滿足本省養殖需求以外,還轉運到其他養殖場。當地飼草企業在上海、新疆、內蒙古、西藏等地都有大量訂單。不少我們耳熟能詳的乳業品牌,旗下養殖場奶牛所食用的飼草,都帶有“大美青海”的印記。通過草畜有機結合,產業鏈條間相互促進,既降低了養殖成本,又保障了優質飼草料常年均衡供應,促進了種植和養殖產業水平提升。在青海牧區完成減畜570萬羊單位的情況下,2016年全省牛羊肉產量仍達到30.24萬噸,較2015年增加1.17萬噸,增長4%,實現了減畜不減產。

生態是水,發展是舟。草原的興衰關系著廣大農牧民的生產生活。2011年,青海省在全國率先建立了草原生態保護補獎績效考核管理機制。2016年,湟源縣被列為全國第一批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全縣實現有機肥代替化肥試點,飼草種植實行“化肥減半”,推廣配方肥10萬畝,形成了“草—畜—糞—肥”循環發展模式,推動了農牧業的綠色發展。

以畜定草,打造脫貧致富新動力

在試點地區,為養而種,實現了畜牧業整體上提質增效。

轉變發展方式,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2016年湟源縣實現種植收入1.98億元,比種植小麥、青稞等作物每畝增收198元,全縣人均收入增加289元。大華鎮巴漢村合作社農戶以土地折股的方式“零現金入股”,參與合作社種草,畝均分紅120元,戶均分紅4752元,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湟源縣縣長史超說:“種草的比較優勢要比種糧更顯著,農戶得到了實惠,增強了種植信心。”

契約型畜牧業,厚植農牧業發展優勢。養殖企業有需求,種植農戶有意愿,規模化牛羊養殖企業與種植大戶、飼草料專業合作社通過簽訂飼草料收購合同,開展訂單生產、訂單收購。在湟源縣飼草扶貧產業示范園,青海省農牧廳副廳長馬清德介紹,目前,以三江一力、富農草業、圣源牧場等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大范圍開展訂單種植,企業上門收割飼草,以畜定需,以養定種,分別給予當地貧困戶和特困戶每畝380元和450元的收購價格,幫助其改善生活。

組織化農牧業,推進了規模化經營。以合作社為依托,以土地流轉為基礎,以訂單種植為支撐,以規模化種草為重點,湟源縣正邁上一條立草興牧、共同致富的道路。運用糧改飼這一抓手,通過互惠互利的利益聯結機制,種植戶和養殖企業實現了種養雙贏。馬清德表示,糧改飼,已成為精準扶貧、產業扶貧的重要推手。

科技興牧,讓畜牧變得更智慧

當科技嫁接上畜牧業,來自遙遠草原的普通蛋奶肉便打上了技術含量的烙印,并通過精心打造的現代物聯網,送到千家萬戶。試點各縣,處處都有科技興農的足跡。

畜牧業數據化,提升了農牧業管理水平。在青海三江一力農業集團智慧畜牧平臺的大屏幕上,發情管理、孕檢管理、牛群分布圖等信息一目了然。公司總經理趙依林介紹,今年8月,智慧畜牧物聯系統“小牧童”在公司落地運行,這是全國較早一批基于NB—IOT網絡的畜牧物聯網應用,由中國電信提供流量支持。目前已上線1號冷鏈平臺,實現配送的全程監控;同時,通過物聯網感知技術,可對養殖場氣壓、溫度、濕度等指標進行實時視頻監控。公司首期為芬蘭進口的60頭母牛佩戴發情監測設備,利用大數據分析,檢出率達95%。

“互聯網+”,拓展了畜牧產品市場空間。作為本次大會的一項重要議程,全國畜牧總站、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同阿里巴巴(中國)軟件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由總站、協會搭臺,阿里巴巴平臺支撐,構建“互聯網+”飼料產品網上銷售平臺,利用農村淘寶項目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和示范推廣線上訂單運營模式,共同推動飼料產品線上線下互動發展。此舉降低了流通交易成本,實現了惠農、強企、便民。

農牧業金融,給科技興農帶來新支撐。在糧改飼試點地區,傳統金融支農手段不斷創新,力度不斷加大。另外,一些試點縣依托螞蟻金服,還展開了互聯網融資。據了解,符合授信條件的飼料生產經營企業和畜禽養殖場戶,可獲得螞蟻金服等新型金融公司的支持,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貸款難、貸款貴等難題。阿里鄉村事業部農業生產商家合作部總經理王延哲說:“符合條件的種養殖企業上午提交審批材料,下午就可以拿到幾萬元的貸款。種養殖戶逐漸開始形成農業方面的芝麻信用,日積月累,對于自身產業升級大有幫助。”

科技興農,科技興牧,空間巨大,潛力巨大。對此,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所長張軍民表示,未來將圍繞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開展聯合攻關和示范推廣,真正打通畜牧技術推廣的“最后一公里”。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業新聞網 2017-09-10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伊人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 |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 | 欧美九九久久精品黄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精品z | 亚洲精品最新国产自在自 | 亚洲中文字幕5g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