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于康震:糧改飼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

[ 作者:于康震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5-15 錄入:王惠敏 ]

    糧改飼既是貫徹落實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的一項具體行動,也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最近,農業部常務會議將專題聽取糧改飼工作進展匯報。我結合對前兩年工作的總結以及實地調查情況,對糧改飼工作有了一些新思考。

  一、深刻認識糧改飼的重大意義

  糧改飼政策已連續三年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從2015年開始試點,2016年試點范圍進一步擴大,今年又上升為政府工作報告36項需要量化完成的工作之一。這充分表明了糧改飼工作十分重要。糧改飼之所以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是因為糧改飼不單單是技術問題,更重要的是事關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問題,糧改飼已成為當前“三農”領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大政策之一。

  (一)加快推進糧改飼是推動糧食去庫存的迫切需要。2015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二連增”,去年糧食又獲好收成,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撐。但也出現了玉米連年增長、庫存高企、進口增多的“三量齊增”現象,我國糧食庫存甚至超過當年玉米總產量。2007年到2015年,我國玉米產量從1.52億噸增加到2.25億噸,各地糧庫出現了“收不進、調不動、銷不出、儲不下”的尷尬局面。巨大的糧食庫存,一方面造成財政不堪重負,另一方面又造成糧食的極大浪費。實施糧改飼,就是將“鐮刀彎”等非優勢區域籽粒玉米種植面積調減下來,進而減少玉米總產量,推動玉米去庫存。

  (二)加快推進糧改飼是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農業結構調整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也是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的重要抓手。調結構關鍵是要順應市場需求,生產適銷對路的農產品,確保產得出來、賣得出去。當前糧食生產的結構性矛盾主要在玉米。2010年到2015年,我國玉米種植面積從4.9億畝增加到5.7億畝,2016年調減了3000萬畝,種植面積下降到5.4億畝,仍遠高于國務院剛剛發布的《關于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指導意見》中劃定玉米生產功能區4.5億畝的目標。玉米種植面積過大,一方面造成籽粒玉米用不完,另一方面又擠壓了飼草料種植,導致我國優質飼草料短缺,每年進口苜蓿150萬噸。實施糧改飼,就是把生產籽粒玉米的面積調減下來,生產市場急需的優質飼草料,為養而種、以養定種,增加有效供給,提升草食畜牧業的發展質量。

  (三)加快推進糧改飼是降低農牧業成本的現實選擇。我國農產品生產成本連年高企,加之糧食托市收購,造成糧價遠高于國際市場價格,調整前玉米平均售價是美國的2.6倍,基本沒有市場競爭力。飼料占養殖業生產成本的70%左右,我們使用國內的飼料原料生產出來的畜產品價格水漲船高,活豬和豬肉價格分別是美國的2倍多,進口牛肉、羊肉的價格只有國內的40%,生鮮乳收購價格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實施糧改飼,一方面種植飼草料可以輪作養地,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還可以補齊我國草食畜牧業缺乏優質飼草料的短板,提高畜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加快推進糧改飼,已成為農牧業降成本的現實選擇。

  (四)加快推進糧改飼是促進種養結合及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重要途徑。糧改飼要求以養定種,需要集中連片種植,機械化收儲,集約化經營,這有利于促進土地流轉,催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從這兩年的實踐看,糧改飼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調動草食家畜養殖場、專業收儲企業等生產經營主體的積極性,充分挖掘奶牛、肉牛、肉羊等草食家畜的生產潛力,有力地促進了良種良法良飼綜合配套;成為以種養第一產業為依托,以收儲企業、飼草加工企業為龍頭,以生產性服務業為紐帶,推動訂單生產、“企業+基地+農戶”、“企業+合作社”等多種模式發展,促進農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重要途徑。種養循環又能促進了養殖糞污的資源化利用,成為養殖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二、充分肯定糧改飼試點工作的顯著成績

  2015年,中央財政投入3億元,在河北、遼寧等10個省區30個縣啟動糧改飼試點,以全株青貯玉米為重點,推進草畜配套,共落實糧改飼種植面積286萬畝,收儲優質青貯飼草料995萬噸。2016年,中央財政補貼增加到10億元,試點范圍迅速擴大到“鐮刀彎”地區和黃淮海玉米主產區的17個省區的121個試點縣。兩年來的實踐證明,糧改飼政策順應了農牧業發展的新形勢,有力拉動了種植業結構調整和畜牧業節本提質增效,實現了種養雙贏,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深受各地和農牧民的歡迎。

  一是促進了種植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2016年,試點地區落實糧改飼種植面積678萬畝,減少籽粒玉米339萬噸,占試點地區玉米總產量的7.3%。改種的飼草料中,全株青貯玉米占613萬畝,高粱、苜蓿、燕麥等其他優質飼草料64.9萬畝。據測算,與出售籽粒玉米相比,種植全株青貯玉米平均每畝增收348.3元,全年共為農民增收21.4億元,有效緩解了玉米價格下行對農民收入的不利影響。

  二是促進了牛羊養殖增產增效。試點地區共補貼青貯玉米等優質飼草料1923萬噸,覆蓋奶牛213萬頭、肉牛90.7萬頭、肉羊202萬只。黑龍江、寧夏等省區參與試點的奶牛場平均單產水平達8噸以上,提高10%左右,生產1噸牛奶節約飼料成本300多元;內蒙古試點縣推廣全株青貯玉米飼喂肉牛,每出欄一頭可節約飼料成本近1000元;山西朔州推廣全株青貯玉米飼喂肉羊,6月齡羔羊體重平均增加2.5公斤。實踐證明,推進糧改飼,種好草、養好牛,有利于我國奶業的振興;供好料、喂牛羊,有利于提高我國牛羊肉的市場競爭力。

  三是促進了種養結合循環發展。在已落實的糧改飼面積中,養殖場流轉土地自種、種養一體化經營的比例達到30%,遼寧、新疆等省區超過60%。遼寧3個試點縣收儲的全株青貯玉米中,養殖場自種的比例達到90%。許多試點區的養殖場發揮一體化經營優勢,將牛羊糞便還田用于青貯飼料種植,減少化肥用量40%以上。寧夏利通區流轉土地自種的全株青貯玉米良種普及率達到100%,有機肥使用率達到90%以上。真正實現了田里長飼料,糞便做肥料,以牧肥田,農牧結合,種養循環。

  四是促進了產業扶貧和增草保畜。試點地區特別注重發揮政策的協同作用,將實施糧改飼與搞好脫貧攻堅、推動牧區畜牧業發展等工作緊密結合起來。2016年,121個糧改飼試點縣中有國家級、省級貧困縣57個,占比47.1%。青海門源縣引導企業與貧困戶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3家飼草種植企業與17個貧困村、647個貧困戶簽訂了飼草收購合同,以每噸高出市場40元的價格收購飼草5.2萬噸,為貧困戶每戶額外增收3215元。甘肅省甘州區種植飼草用于牲畜冬季舍飼,天然草場放牧壓力減輕40%以上。寧夏充分利用冬閑田,開展黑麥草與青貯玉米輪作,畝產鮮草2.7噸,解決了牛羊冬春缺少青綠牧草的瓶頸問題,每畝地增加收入600元。

  五是產生了顯著的生態效益。農業部在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工作中對秸稈使用提出明確要求,爭取到2020年實現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5%以上。實施糧改飼,為實現這個目標也能做出很大貢獻。據統計,2015年通過將玉米全株青貯后飼用,試點區域共減少秸稈產生量240萬噸,再加上肉牛肉羊養殖中普遍將秸稈作為基礎飼草料,與其他飼草料配合使用,試點區域秸稈飼料化利用總量達到1830萬噸。此外,全株青貯玉米收獲期比籽實玉米提前15天左右,有利于秋后整地、茬口銜接、休耕輪作和地力保護。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糧改飼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比如,大型青貯作業機械不能滿足需求,影響收儲進度和飼草料品質;玉米青貯技術推廣和服務不夠,制作青貯飼料失敗的情況時有發生;可選擇的專用青貯玉米品種不多;青貯玉米收儲企業融資難、貸款難問題依然存在等。我們既要充分肯定成績,也要堅持問題導向,深入探究問題成因,下決心突破深層級矛盾,通過科技進步、政策優化和體制創新認真加以解決,切實鞏固和擴大糧改飼的成果。

  三、系統總結糧改飼工作積累的寶貴經驗

  經過兩年多的試點示范,糧改飼工作已深入人心,各地、各有關部門積極性很高。我們要按照中央一號文件的精神和農業部的部署,進一步提煉各地的好做法好經驗,努力使糧改飼成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亮點。

  第一,堅持政策扶持,農牧協同推進。根據《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到2020年,我國玉米種植面積要調減5000萬畝以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推廣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模式,發展農區畜牧業。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明確提出,大力發展牛羊等草食畜牧業,全面振興奶業。要落實中央要求、實現規劃目標,必須充分發揮糧改飼在種植和養殖兩個環節的比較優勢,讓從事種植和養殖的農戶都可以得到實實在在的收益,實現種養積極性“雙提高”。現在看來,推進糧改飼,土地資源有空間,庫存壓力能釋放,扶持政策有保障,參與主體有動力。我們要把握機遇,主動作為,順勢而為,以糧改飼的實際成效積極爭取穩定政策,持續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第二,堅持規劃引導,生產服務配套。《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提出,到2020年,飼草料面積發展到9500萬畝,其中青貯玉米面積要達到2500萬畝。我國70%以上的牛羊肉和牛奶由農區提供,農牧交錯帶也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為此,我們要把握三大要點,把糧改飼工作向縱深推進。一是穩定提高糧改飼的效益。2015年飼草料集中收儲期間,下調玉米臨時收儲價格的政策還沒有公布,全株青貯玉米收購價格參照上年度確定,這是種植環節比較效益大幅提高的重要原因。隨著這兩年玉米價格走低,再加上奶牛、肉牛和肉羊養殖效益都呈下行態勢,今后全株青貯玉米收購價格下降的可能性很大。穩步提高糧改飼的效益,必須從提高飼草料生產和利用效率入手,從全產業鏈著眼,建基地、創模式,以養帶種、以種促養,實現種養“雙促進、雙提升”。二是大力挖掘糧改飼的潛力。以往的試點表明,奶牛規模化程度高,奶牛場資金籌集能力較強,對優質飼草料的需求旺盛,在糧改飼政策實施中發揮了主要作用。肉牛肉羊養殖量大,糧改飼的潛力更大,但受到規模小、認識不到位、條件不配套等因素制約,推進的難度較大。加快推廣糧改飼,必須研究肉牛肉羊飼草料需求特點,加強技術指導,創新服務模式,調動肉牛肉羊養殖戶積極性。隨著人口增長,收入增加,消費結構升級,人們對牛奶、牛羊肉消費偏好上升,推進糧改飼,發展優質奶、優質牛羊肉正當其時。三是加快培育飼草料生產性服務組織。發展全株青貯玉米等飼草料,必須依托全程機械化作業,這是保障質量和效率的基礎。大型收獲機械價格貴、作業利用時間短,一般養殖場不可能大量買裝備,收儲全株青貯玉米,離不開專業化的生產服務組織。這幾年,飼草料生產性作業服務組織成長很快,但與市場需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且地區間發展不平衡,需要繼續加大扶持和培育力度。

  第三,堅持市場導向,明確推進原則。推進糧改飼,要認真研究飼草料生產的特殊性,按市場規律辦事,按畜牧業生產規律辦事,重點把握以下三個原則。一是以養定種,合理確定糧改飼面積。飼草料用途單一,養殖場用不了就無處可用,國家也不可能進行政策性收儲,必須按照草畜配套、產銷平衡的原則組織生產。糧改飼試點項目明確要求,以飼草料收儲環節為政策實施的著力點,就是要充分調動草食家畜養殖場、專業收儲企業等需求主體的積極性,按照市場機制拉動種植業結構調整,根據實際需求合理確定糧改飼的面積,確保生產的飼草料銷得出、用得掉、效益好。二是因地制宜,合理確定種植品種。從全國的整體情況看,糧改飼的重點是發展青貯玉米,但種植飼草料不能違背自然規律,質量再好,種不出來或者產量太低也不行。產量很高,質量不好,養殖場不愿意要,也發展不起來。糧改飼試點將青貯玉米、燕麥、甜高粱、黑麥草、苜蓿等都作為選項,就是要各地充分考慮資源條件,尊重種養雙方的意愿,合理選擇適宜品種,多元化發展。特別是農牧交錯地區,要立足區位特點,加強探索實踐,篩選出適宜種植、適銷對路的優質牧草品種。三是規模種植,合理確定生產組織方式。建設現代飼草料生產體系,規模化種植是前提和基礎。只有規模上去了,機械化作業才有效率,標準化生產才有條件。糧改飼試點之所以要明確資金到省、任務到省、責任到省,就是考慮到我國地區差異大,各地發展規模種植的模式多種多樣,給予地方充分的自主權,可以更好地發揮地方的主動性。各地在制定落實政策時,要根據實際情況,把養殖場流轉土地自種、養殖場與種植大戶、種植合作社合作等種養緊密結合的生產組織方式作為優先支持方向,引導發展規模種植,提高生產效率。總之,推進糧改飼要遵循市場規律,尊重種養雙方意愿,尊重地區差異,不搞強制性的任務安排,不搞指令性的行政推動,更不能搞一刀切。

  四、努力開創糧改飼工作新局面

  農業部對糧改飼工作高度重視,這幾年每年都召開會議專題部署,強調到2020年玉米種植面積調減5000萬畝以上,青貯玉米種植面積增加到2500萬畝,實現藏糧于地,進一步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今年,糧改飼政策將繼續在“鐮刀彎”和黃淮海17個省區實施,任務面積增加到1000萬畝。我們要加大工作力度,精準推動政策落地。具體講,要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第一,選擇推介適宜的糧改飼技術路線。糧改飼的重點區域是“鐮刀彎”地區、北方農牧交錯帶和黃淮海地區。今年,“鐮刀彎”地區將繼續調減籽粒玉米種植,重點發展青貯玉米和苜蓿,實行以養定種,訂單種養;北方農牧交錯帶將實行減糧增飼,以農載牧、以草促牧,擴大優質牧草種植面積,以牧草基地為依托,建設優質奶源基地,做強草食畜牧業;黃淮海玉米主產區要結合玉米去庫存和草食畜牧業生產基地建設,大力發展全株青貯玉米和優質牧草種植,重點發展奶牛養殖和乳產品加工,適度發展肉牛肉羊養殖。各地要選好試點縣,分解好目標任務,有條件的地市,也可考慮整地市推進。各省區可根據實際情況,對各試點縣的任務進行適度調整,哪些飼草料品種可以納入補助范圍,補助對象應該具備什么條件,按什么標準進行補助,怎樣進行操作和兌現,都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第二,落實好各項扶持政策。在落實好農機補貼的基礎上,探索引入金融租賃和融資租賃等方式,鼓勵社會資本購買大型收儲機械,提供租賃服務,推動提高飼草料生產的現代裝備支撐能力,提升飼草料收儲主體的設施設備和融資能力。加大金融服務支持力度,解決流動資金不足問題,綜合運用貸款、貼息等金融政策,探索以圈舍、畜群等實物作為抵押申請貸款的可行性,加大對養殖場和收儲企業貸款貼息支持力度,解決融資難、財務成本高的問題。

  第三,加快技術推廣和品種研發。在糧改飼工作中,必須把加強技術指導、創新服務模式、增強科技支撐作為主要推動力。積極開展糧改飼模式篩選、技術培訓、推廣示范等活動,支持鼓勵農技人員進村入戶,指導農機手調試檢修作業機具,現場指導青貯制作,全株青貯切多長、怎么壓窖、如何封窖都要手把手地教,摸索出適宜當地的技術。同時要注重推進種業科技創新,根據玉米結構調整的需要,加快培育青貯專用品種,培育替代種植的高產優質雜糧、飼草等品種,為糧改飼提供更多的種源選擇。

  第四,加強項目資金監管。依法依規管好用好財政資金,是各項政策落實過程中都必須堅持的原則。糧改飼是一項資金規模較大的惠農政策,試點資金使用給予地方的自主權大、責任更大。我們既要按照最有利于工作推進的原則用好財政資金,確保實現政策預期目標,也要嚴格遵守財經紀律,建立規范的程序,保證財政資金絕對安全,保證農牧部門干部的安全。各試點省區和部有關司局要主動配合財政、審計部門,加強資金監管,研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管機制,把資金監管與工作成效管理有機結合起來,用良好的機制管好人、辦好事,為糧改飼試點實現預期目標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

  第五,加強政策宣傳引導。推廣糧改飼,最關鍵的還是農民的接受程度,必須尊重農民意愿,政府只能引導示范,不能強迫包辦。有的地方實施起來有難度,農民對糧食有感情,由于種植觀念影響不愿意把土地調整出來種草。針對這個問題,要抓試點、抓典型,讓每一個試點典型都可看、可學、可復制,起到示范帶動作用。要圍繞種養一體化、生產服務社會化、飼草料品種多元化等內容,及時總結試點過程中形成的典型模式和典型經驗,要按照“五下去一回來”的要求,把好模式、好經驗、好效果總結好、提煉好,通過新聞媒體加強宣傳推介,形成推進糧改飼的良好輿論環境和氛圍。要把握春耕、夏管、秋收關鍵時間節點,利用電視、報刊、網絡等多種媒體宣傳糧改飼工作進展和成效,用鮮活事例激發市場主體參與熱情。

  作者系農業部副部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欧美aⅴ字幕 |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高清 | 青青青国产依人在线观看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精品 | 欧美中文字幕一级电影 | 亚洲1级欧美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