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解除農民的束縛
6年前,農民孫澤順(音)在中國沿海省份江蘇種稻麥,一年辛苦收成好的話能賺1.98萬元。他似乎注定要過一輩子的苦日子。到了2012年,人口約百萬的泗洪縣啟動了一個土地改革新政試點項目。中國共產黨執政60多年來,農民第一次獲準出租土地,條件是土地繼續作為農用。孫把自家的田地租給了一家生態農林公司,并得到一份蓋屋頂的工作。他的收入幾乎翻倍,一年約3.7萬元,包括7000元的租金。“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孫說。“也比以前更自由,收入也不太受天氣和其他不確定因素的影響。”
在農村集體制退出歷史后,大型商業農場在中國重獲青睞。去年11月,北京的決策者批準把泗洪試點的土地改革項目推廣到國內其他地方。現在農民可以出租土地使用權,在一些地方,也可以把土地使用權作為貸款的擔保。但像孫那樣的農民的收益是受到限制的,因為法律規定禁止把土地租給房地產開發商和工業企業。
這些改革屬于中國提高農業產出及把農民轉化為消費者的計劃的一部分,這些目標也與減少經濟增長對債務支撐的投資依賴的大目標相一致。北京的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說:“中國在釋放這些土地資產的潛在財富。我們看到的是擁有更大購買力的三四億人,與整個歐盟的規模相當。”
美國農業部經濟研究局研究中國的高級經濟學家蓋爾表示,改革的動力是中國所面臨的多種挑戰。其一是提高該國的糧食產量和減少對進口的依賴。改善中國低收入農民的命運,也對中國領導人的減貧承諾至關重要。香港花旗集團經濟學家劉利剛則表示:“這事實上是把財富向農戶轉移,它將促進消費,催生更多的小企業。”
不過,據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中國,可耕地租金收入平均約為農業年收入的12%,而全球為40%。這也顯示了中國在這方面還有進步的空間。
(陳俊安譯)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美國《商業周刊》9月27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