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湖南漢壽縣罐頭嘴鎮福興村,村里村外、所有溝渠道路兩旁,都種滿了桃樹?!斑@些黃桃,不少都種在集體所有的‘邊角余料’土地上,不僅綠化效果好,還能為村集體增收?!贝妩h總支書記兼村主任童成友說,“農村資產全部清底、摸清家底,交易時上網,公開透明,比原來值錢多了!”
50歲的村民童國民也有同感,村里的魚塘,以前承包出去,一畝才收150元;2017年重新承包,平均價格達到300元一畝,村集體一次增收10多萬元。2019年新續包的79畝水池,承包費又漲到了500元一畝?!霸撝刀嗌馘X,村民很清楚。重新測量,我們村里水域還多出了100多畝!”童國民說,“清產核資之后,心里亮堂了!”
“為什么這么關心集體資產?”
“我現在是股東,當然關心價格?!?/p>
村里把資源型資產和固定資產核定完之后,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總資產1000多萬元,分成3500多股,按規則進行分配,遇到招投標大事,77個股東代表開大會。
福興村是漢壽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縮影。2017年以來,作為全國第二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漢壽縣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源清產核資,變私下交易為平臺交易,整改無正規合同發包、發包程序不規范、超長期限發包、拖欠承包租賃費等問題,農村資產活了,村集體收入增加,村民腰包鼓了。
目前,經過3年努力,漢壽縣全縣21個涉改鄉鎮區(街道)、268個涉改村(社區)清理并核實集體資產總額6.67億元。摸清后的集體資產通過網絡平臺公開招標,給村集體和農民真正帶來了改革紅利。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