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減少空氣污染,本市先后在農村地區推廣了清潔燃煤和煤改電等取暖措施。在昨晚的人大代表詢問會上,來自大興區的白俊國代表一上來就直奔市農委,替村民反映煤改電補貼環節多的問題。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市正在研究政策,將電力公司的結算系統與市區財政和農戶對接,將農村電熱補貼前置,直接補給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屆時可實現煤改電費用實時結算。
市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從去年開始,“煤改電”補貼政策范圍擴大。農村地區的煤改電與城區享受一樣的補貼標準,即由市、區兩級財政各補貼0.1元/千瓦時,農村“煤改電”居民冬季夜間用電的電價也是0.1元/千瓦時。此前,北京地區“煤改電”在采暖季每千瓦時電量收費0.3元,城區居民享受補貼標準為0.2元/千瓦時,而農村地區則不享受該補貼,使用成本相對較高。
但是,目前的補貼程序為后補,補貼資金于采暖季結束后,由農委根據區供電公司核準的數據,按照0.2元/千瓦時且每戶最高不超過1萬度的標準將補貼資金撥付各鎮鄉,由各鎮鄉負責將補貼資金發放至各村,最后補貼給各戶。昨天晚上的詢問會上,來自大興區安定鎮徐柏村的代表白俊國說:“村民覺得這樣后補壓力大。就拿我家說,兩個月不到,用了3150元的電,要是直接補貼給我,多省事呀。”
“您說的這個問題我們注意到了。”市農委副主任蘇衛東認真地記下了白俊國的問題,放下筆后說:“我們在和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進行溝通,對方也正在設計程序。不會太久,這個程序就可以應用。到時候國網直接晚上九點到早晨六點收取每度電1角錢的費用,我們也直接將補貼前置。這樣的話,相當于補貼直接到戶,省去事后結算的環節了。”
聽了蘇衛東的話,白俊國踏實下來,馬上又問了下一個問題:“我們現在用的是直熱式的電暖,消費有點大,村民接受起來很困難。以后有什么別的技術嗎?”
蘇衛東介紹,所謂“直熱式電暖爐”,即白天黑夜一直在耗電。與其相對的是儲能式電暖爐,其在供電低谷時儲存熱量,在白天釋放熱能。“后者在供暖效果和能源消耗上都要優于前者。”
看著白俊國很感興趣,蘇衛東留下了他的電話,并寫了一張紙條:“這是我的電話,完事我聯系您,去你們村做個試點。連空氣源熱泵與太陽能混用的方式都試一試,讓老百姓看到效果,再坐下來給大家算個賬!”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北京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