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農村社區位于湖北省棗陽市太平鎮,這個鎮地處湖北省與河南省交界之處,216省道穿鎮而過。我們社區共有八個小組,分散圍繞在小鎮的一側,我所生活的村莊是其中一個小組,2009年征地,村里大部分人都從老莊子里搬出在省道旁建了新房,只有十戶左右人家仍在老莊子里居住。
省道旁的新房
1關于姓氏
我所生長的村莊,基本沒有宗教信仰,也沒有民族之分,表面上看,沒有太大的親疏之分,但是只有生長于此,才能感覺到差異。
這種差異是由姓氏劃分的,我們村主要有兩個姓氏,S姓和H姓。不同的是,S姓人丁興旺,人口較多,H姓的人丁較少,慢慢已經成為村里的小門小戶,用這里的話說,就叫做門頭越來越小。同樣的姓氏,就意味著有血緣關系為基礎,上面有共同的老祖宗。在農村生活的很多方面,姓氏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姓氏影響著村干部的任命與農村利益關系的平衡。2006年取消農業稅之前村里一般都是是兩個負責人,一個隊長,一個會計,這兩個職務,總是一個由S姓的人擔任,一個由H姓的人擔任。而誰擔任了村干部則影響到利益的分配。比如集體出工完成某個工程,村干部的妻子就可以不去,而村干部的親信就可以幫他做管理工作,不用出體力。兩個姓氏都有人擔任村干部,他們之間可以相互平衡作用,避免利益過于向某個姓氏傾斜,在沖突的解決中也能起到調和作用。
姓氏的作用還體現在矛盾的解決上。人口多的S姓氏在兩姓發生矛盾之后往往理直氣壯,因為自己人多,即使發生沖突,自己也不會吃虧,而人口較少的H姓則更多的是忍讓,因為如果真的把事情鬧大,自己反倒會吃虧更多。
姓氏的影響還體現在生育上。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由來已久,在我們村子里,造成這種思想的原因之一就是姓氏。生的男孩越多,意味著這個姓氏的人丁越多,在村里大小事務上的發言權也就越大。許多人家即使傾家蕩產也要生個男孩出來。
2關于農村風氣
在農村,人們的攀比心理還是比較重的。記得在一篇博士返鄉筆記里看過,農村只要有一家買個電器,那么很快全村每家都會有這個電器。
90年代,農用手扶拖拉機在農村剛剛開始興起,我依稀記得,最開始是我家和我小爹家合買了一輛,那時村里人還笑我們買個沒用的東西,浪費錢,后來不到兩年時間,幾乎村里家家戶戶都有了一輛拖拉機。當你去到農村,看到每個家里的農具、電器、家具、小孩玩具幾乎都差不多,這都是互相攀比模仿的結果。
攀比體現的另一個體現就是住房的高度。我所在的村子因為靠近省道,09年村里統一規劃,有能力的都把房子建在了省道旁邊。在農村有一個講究,兩家的房屋毗鄰,房子建的高的那一家就能混的更好。因為這個講究,我們村里在路邊的房子家家都是四層,除了地下室一層為了與旁邊的公路等高稍微矮一些,上面三層都是4.5米高,中間兩層住人,最上面一層是隔熱層。外村的人看了都說,你們村真是富裕,家家戶戶都蓋這么高的樓房。其實只有我們自己知道,那都是虛高。進到屋子里面,看到的都是空空蕩蕩的房間,里面像樣的家具并沒有幾個。其實這么高并沒有太多益處,浪費材料,多花錢,空間太大冬天會更冷,事實上也并不需要這樣的高度。
有趣的是,4.5米的層高還是村里統一了的結果。因為攀比心理,家家都想蓋的更高,但是這樣又會花冤枉錢,最后大家在一塊兒商量,統一一個高度,這樣誰也沒有意見了。即使是這樣,還是有人不按統一來。比如說我家建房子的時候,跟鄰居說好了大家都蓋同樣的高度,因此我家就先把房子蓋好了,結果鄰居最后蓋好時屋頂卻比我家高,把我母親氣壞了,家人勸了她好久才放下這件事。
3關于土地承包與征地
農村剛剛推行承包到戶時的土地對于農民來說價值還是比較高的。那個時候,農民剛剛有了自己的土地,可以自由選擇種植與否,作物類型,管理情況,最重要的是,可以獲得農作物收益并且自由支配。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業稅的負擔越來越重,許多農民已無法承受。我剛上小學時,每年開學經常因為交不起學費而被老師趕回家要錢,那時班里普遍都是這種情況,老師們也知道,因此剛開學的一個星期一般都不會上課,都是自由看書。那時一個學期的學雜費書本費一共大約一兩百塊錢,我們家兩個孩子就需要五百塊錢。當時一畝地一年的毛收入大概1000塊錢,人均2畝地,除去交地斤也即交農業稅的錢,再去除家里日常生活消費、行情趕禮、醫療等費用,所剩無幾。教育在當時對農民家庭來說是沉重的負擔。
那時村里有人為了逃避農業稅,把全家人戶口轉出去。而后來農業稅取消,他們又要把戶口轉回來,這時村里其他人就不愿意了。有人將這個事告到了省農業部門,說自己作為農民分不到土地,后來省里一級一級往下面施壓,逼著村里分了一次地,保證所有人都能分到土地。
在土地拋荒期間有農戶向村集體承包土地,主要承包那些比較貧瘠,產量不高的土地,每年支付一定承包費用,挖成了堰塘用來養魚。當時土地大面積拋荒,有人愿意承包搞養殖,村集體當然非常高興,既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增加村集體收入。但是隨后不久,農業稅取消,承包土地不用再支付費用,而挖好的堰塘又不可能填平再變成耕地,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繼續種地,人多地少,有人就對承包土地的人提出質疑,認為承包人現在不用支付任何費用卻又占用了村里大片土地。
這兩種情況都是農業稅的遺留問題,中央為了減輕農民負擔,取消農業稅,從總體上是為農民好,但是落實到基層時,由于農村情況比較復雜,出現了各種問題。
我所在的村子離鄉鎮只有一公里,因此還涉及到征地問題。國家提倡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各級政府也大肆宣傳,鼓勵農民工返鄉就近就業。鄰村離城鎮更近,現在人均不到一畝地。這兩年,沿著村子旁邊的省道建了三個工廠。其中一個工廠建于2012年,最開始村集體要將土地賣給企業時,承諾給失地農戶一個家庭30000元的補償,村民認為補償太低不同意,但是最終沒有拗過村集體,農作物被毀,工廠就這么建起來了,落成典禮當天,縣里的副市長也來參加典禮,村集體請了幾十個人將意見較大的幾個農戶堵在家里,怕他們鬧事。當時這個工廠的建立,在當地農民看來主要是村集體比較熱情,農戶實際并不愿意。對于占用到自家土地的農戶來說,耕地一旦被征收用作非農業用地,幾乎不可能再還原成耕地,這就意味著農戶永久性的失去了這塊耕地。
一畝耕地年均收入2000元,30000元的征地補償款相當于15年的農業收入,這還不計算人民幣貶值的部分,那么15年之后呢?征地補償款只能一次性的增加農民收入,而土地帶來的收益卻是無期限的。對于征地未被占用的農戶來說,村里土地被征收意味著集體的土地變少,那么下一次土地分配來臨時,每個人能分到的土地都會變少,但是被征地的家庭已經獲得了補償,而未被征地的農戶既沒有得到目前的征地收益,未來又會面臨耕地變少的問題,心理多少會有不平衡。
不管農民對土地的感情怎么變化,土地是農民最堅實的后盾這一情況始終不會改變。即使大量農民背景離鄉,外出打工,可是他們中的大部分最終仍然會回到農村。外出打工的人很難留在城市,享受與城市居民同等的社會保障。由于現階段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農民的養老問題基本還是由自己解決。在農村,沒有退休這一概念,只要身體健康允許,他們就會下地干活,就會一直從事農業勞動,直到他干不動的那一天。土地為農民提供就業崗位、經濟來源、生活保障,如果農民沒了土地,心里就沒了底,慌了神。
4關于農村企業
上文提到的工廠14年開始生產,共有員工20多個,但是生產工作斷斷續續。許多本地農民想進去工作,但都被告知工廠工作技術含量較高,沒有技術無法雇傭。但據村民介紹,該廠生產產品為農機具,事實上并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之所以不招人,主要是因為產量過低,要不了那么多人。
另一個以合作社的形式建立的工廠,主要是做紅薯加工。但是在當地種植紅薯的農戶并不多,只有部分家庭種植一些自己食用,多余部分才會出賣,而且紅薯成熟的季節性比較強,只在10—12月才有,因此這個廠建立以來只在每年的冬季生產大約兩三個月,一年中的其他時間均屬于停產狀態。合作社主要目的是將農戶集中起來,提高單個農戶在產品市場的風險抵抗能力,但是合作社既然沒有農民的合作,又何來抵抗風險之說?
在當地農民看來,這兩個企業其實都名為辦廠,實為圈地。兩個企業所在地距離鎮中心只有500米,隨著城鎮化的發展,鄉鎮必然會向周圍征地擴建,因此在當地農民看來,這兩個企業都是先以低價從農民手中購入土地,等日后一旦開發到這里,再轉手以高價賣給其他開發商。現在打著農村工業化的旗號低價征地的現象比比皆是,而在我們這個地區,農村工業化水平是極低的。
5關于農村大學生
農村有這么一種說法:村里有大學生的家庭往往是最貧困,即使等到他們畢業也并沒提高家庭生活水平,在他們上學的這么多年里,其他人已經通過其他許多方式使自己過上了更好的生活。
對于這種看法我既贊同,也不贊同。在農村,有大學生的家庭真的比沒有大學生的家庭艱難很多。家中有一個大學生意味著家里的主要支出都要用在教育上,而沒有大學生的家庭不用支付孩子的教育費用,在孩子外出打工之后會往家里寄錢。在農村,一提到誰家有一兩個高中以上的學生,大家就知道這個家庭的生活水平不會太高,農村人本來掙錢就難,供一個學生則使家庭更加貧困。但是這種困難情況多半是在孩子大學畢業以前。據我觀察,一個家庭有一個以上的大學畢業生,能在城市找到一份安穩的工作,如果家里沒人生大病或發生事故,那么生活水平在村里也不會是太差的。但是這種家庭也最脆弱,一旦有家人生重病,那么家里的負擔就會更重,也更容易重新陷入貧困。
以我們村里的兩戶情況為例。一戶是一兒一女,女兒讀的專科,找的工作不滿意,于是一直讀到博士,最后在一所高校做了數學老師。兒子也是讀的專科,畢業后在高中做老師,然后又考上了鄉鎮公務員。由于家里人身體都還可以,沒有重病和事故,兒子女兒都在工作的城市買了房和車,生活也算得上是小康了。另一戶則不一樣,家里兩個女兒都讀了大學,大女兒大學畢業在銀行工作,小女兒本科學校不太好,又考了研究生。如果一切順利,小女兒畢業工作,家里應該沒什么負擔,也能過上相對富裕的生活,但是在小女兒研二那一年,父親患了癌癥,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這個家庭又重新陷入了貧困中。
(作者系華中師范大學2013級社會學研究生)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社會學吧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