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2015》發布 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
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織編寫的《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2015》(以下簡稱“報告”)日前在北京發布。
報告顯示,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和《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確定的各項重點工作扎實有序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探索取得實質性突破,城鎮化水平持續快速提升,新型城鎮化總體進展情況良好。
1 城鎮化率達到56.1% 中西部地區提升速度快
報告顯示,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農業轉移人口規模不斷增大。
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首次突破50%,城鄉結構發生歷史性變化。2015年,我國城鎮人口總量達到77116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6.1%,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約1.2個百分點,比2010年提高了6.15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23個百分點。5年間城鎮人口增長了10137萬人,年均增長2028萬人,比歐洲一個中等人口規模國家的總人口還要多。
從發展速度來看,中西部地區城鎮化率提升最快。相比2010年,東部地區城鎮化率提高了3.9個百分點,年均提高0.95個百分點;而中部、西部地區分別提高5.6個百分點和6.0個百分點,年均提高了1.55個百分點和1.48個百分點。
2 綠色可持續發展平穩推進 垃圾處理率明顯提高
報告顯示,城市基礎設施水平不斷提升,居民生活質量得到改善。城市市政設施水平不斷提升,2014年末我國城市實有道路長度35.2萬公里,道路面積68.3億平方米,比2010年分別增加5.8萬公里和16.2億平方米;城市排水管道長度達51.1萬公里,比2010年增加14.1萬公里。
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速,2015年,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到13784萬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長5.3%;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1.0%,比2010年提高了8.7個百分點,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2.5%,比2010年提高了14.6個百分點。
同時,城鎮綠色可持續發展平穩推進,2015年水電、風電、核電、天然氣等清潔有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17.9%,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6%,綠色建筑總建筑面積達4.4億平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189萬公頃,比2014年增長3.7%;建成區綠地率達36.3%,比2014年提高0.05個百分點;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16平方米,比2014年增加0.08平方米。海綿城市、人文城市、智慧城市等新型城市建設順利推進,成為城市現代化、智能化、便利化的重要標志。
3 新型城鎮化問題凸顯 環境基建相對滯后
報告指出,由于新型城鎮化系統推進時間尚短,相關體制機制還不完善,特別是相關配套還不到位,各地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不平衡,一些長期存在的問題沒有根本解決,一些新問題也在凸顯。
主要表現在:一是城市粗放發展問題依然突出,城市建設用地增長快于人口增長的勢頭仍在進一步放大。2010年~2014年,城鎮人口年均增長2.84個百分點,城市建設用地面積年均增長5.89個百分點,兩者相差3.05個百分點。
二是城市建設重外延輕內涵,重外表輕功能,重地上輕地下,“逢雨必澇”、“馬路拉鏈”等現象屢見不鮮。
三是城鎮建設內容與居民需求錯位,老城區以及城鄉結合部居民區的道路交通、垃圾處理、上下水等基本生活設施條件相對較差,與城市新區形成鮮明對照,形成了城市內部“二元結構”。
四是城市環境污染、交通擁堵、出行難、停車難等“城市病”依然突出。
4 增強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 預防和治理城市病
報告提出,近年來,我國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強化人口集聚和服務的支撐能力,預防和治理“城市病”,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
國家以創新、綠色、智慧、人文城市建設為方向,積極開展新型城市建設。印發《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設施建設專項規劃》,發布實施《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等國家政策,出臺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和一系列支持政策。
推廣綠色交通和綠色建筑,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加強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目前全國超過3600個項目獲得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總建筑面積4.4億平方米;建成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750萬千瓦,新增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1億平方米。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環境報2016-05-03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