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方秋爽等:國內外農業補貼政策研究

[ 作者:方秋爽?沈月琴?張曉敏?陳俊?梅雨晴?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7-24 錄入:王惠敏 ]

農業補貼旨在促進農業發展?保護本國農業生產者利益。農業補貼政策是中國重要的農業政策之一。隨著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逐步上升,國內外學者關于農業補貼政策的研究現狀做了深入的探討,著重分析農業補貼政策的概念界定與類型?理論依據?效果評估,以及農業補貼政策的演變過程與變動趨勢,剖析發達國家農業補貼政策的發展情況以及中國的農業補貼政策措施,并對中國農業補貼政策提出了可行性建議,力圖促進中國農業補貼政策不斷調整以適應當前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大環境,確保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國內外農業補貼政策的研究現狀

1.1  農業補貼的概念界定與類型

農業補貼指政府通過財政手段向某種產品的生產?流通?貿易活動或某些居民提供的轉移支付。國際和國內理論界關于農業補貼的概念存在各種不同的理解。

國外學者對農業補貼存在著不同觀點。農業補貼起源于有效保護的概念,Corden(1966)提出用國內市場農產品增加值和國際市場農產品增加值的差額與國際市場農產品增加值的比率度量農產品補貼程度。而有關農業補貼系統而全面的研究則是學者麥克卡拉等(Mccalla等,1985),明確指出應該對農業給予補貼。1995年開始實施的烏拉圭回合《農業協定》確定了WTO框架下的國內補貼紀律,具體由現行綜合支持量?綠箱政策補貼?藍箱政策補貼和發展中國家特殊待遇4部分組成。

國內學者一般基于WTO《農業協定》框架的相關規定,將農業補貼政策大致分為兩類:狹義的農業補貼和廣義的農業補貼。狹義的農業補貼由于會對農產品價格和貿易產生明顯扭曲,稱為黃箱政策補貼。指政府介入農產品或生產資料市場,對農產品的直接價格干預和補貼,種子?肥料?灌溉等農業投入品補貼,農產品營銷貸款補貼等。廣義的農業補貼政策由于不會引起貿易扭曲,可免除削減義務,稱綠箱政策補貼。指政府對農業部門的投資或支持,其中大部分是對科技?水利?環保等方面的投資。狹義的農業補貼政策,是國際上對農業補貼政策較為流行的觀點(王玉帥和田恬,2013)。

1.2  農業補貼的理論依據

國內外不同的學者基于多種理論對農業補貼進行了研究。主要理論包括:

(1)市場失靈理論。農業生產受自然因素影響,且農產品生產周期長,容易造成市場風險,使得農民利益受損。張新民(2012)認為農業生產環節的負外部性會導致農業生產供給不足,社會福利不能達到帕累托最優。因此農業補貼政策對于防范自然災害?保障農民合理的利益十分重要。

(2)福利經濟學理論。庇古(Pigou)?馬歇爾(Marshall)等人建立起來的福利經濟學是建立在“基數效用論”基礎上的,社會福利就是個人效用的加總。有關福利經濟學理論的研究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農業補貼將使全球凈福利增加,農業補貼對農產品進口國和出口國的消費者均有利(Bhagwati,2004)。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在一般情況下,由于農業生產負外部性等特點,補貼政策往往會造成社會福利的無謂損失(孫香玉和鐘甫寧,2008;何忠偉和蔣和平,2003)。

(3)公共財政理論。農業的本質是公共產品。曾富生和朱啟臻(2010)?王耀和何澤軍(2009)等人闡述了農村基礎設施?農民的技術培訓和農業科研創新等具有明顯的正外部性,但這些領域存在市場失靈和搭便車行為。LopezRamon等(2007)從實證的角度討論了政府補貼私人物品會對公共物品供給產生不利影響,對經濟發展產生負面效果。由此需要農業補貼政策針對市場的負外部性加以管制。

(4)農業的弱質性理論。不少學者對于農業生產的自然屬性和經濟屬性雙重特征做了相應研究:農業生產過程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自然條件的優劣,農民作為農業生產的主體,人為控制自然因素的能力較弱(曾富生和朱啟臻,2010),加上酸雨?全球變暖等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問題,導致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都具有嚴重的差異性和波動性(楊林和鄧麗禛,2012)。農業的弱質性使得農業需要補貼政策加以保障。

(5)農業多功能性理論。有學者認為,農業是一種多功能性的產業,除了具有提供糧食和植物纖維等農產品外,還具有提供綠色景觀?保護自然環境以及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等功能(OECD,1988;張陸彪,2002)。20世紀90年代末,歐盟提出了以農業多功能性為核心理論基礎的“歐盟農業發展模式”,日本?韓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認為提倡農業多功能性有利于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傮w而言,這些觀點均闡述了政府應該通過政策干預,間接轉移社會上其他人的部分收益,從而補償農民因為外部性造成的損失。政府從中充當制度的供給者?環境的營造者和主要投資者的角色,保障農業可持續集約化的綠色發展。

1.3  農業補貼的效果評估

國內外學者對農業補貼效果的研究存在一定差異。國外學者主要探討農業補貼對于國際貿易?社會福利?居民健康?環境,以及能源危機等多方面的綜合作用,對農業多功能性理論的研究較為深入(楊林和鄧麗禛,2012)。而國內學者對農業補貼效果的研究主要停留在農業補貼對國民經濟和農戶收入的影響方面。

具體來看,國內外學者在研究農業補貼政策實施的效果分析時,大致可分為兩個方面:

(1)定量分析上的研究。國外學者大多數傾向于運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學者Young等(2002)模擬分析農業補貼政策的制定和變化,運用計量經濟的模型方法,衡量出農業補貼所造成的市場扭曲程度及給社會帶來的各種利益和福利的損失。Hoekman等(2002)則通過局部均衡與一般均衡的框架定量分析發達國家的農業補貼政策所帶來的福利效應。JimMonke(2004)?WllfridLegg(2002)等逐漸把研究的重點轉向各國國內具體的農業補貼政策,同時也開始注重各國農業補貼政策的執行機制?執行程度對政策效果影響方面的研究。國內學者則從宏觀效果和微觀行為兩方面分析研究了中國農業補貼政策對國內農村經濟發展造成的影響。錢克明(2003),馬愛慧和張安錄(2012)等人通過構建模型生產函數分析中國綠箱政策的支持結構與效率,同時運用灰色關聯度定量評價中國農業補貼政策的實施效果。楊林等(2013)采用數據包絡方法從制度效率和規模效益兩個層面評價了中國地區間農業補貼效果,并提出了改進建議。

(2)定性分析上的研究。國內多數學者認為,農業補貼政策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鞏固了農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基礎和保障作用。如學者穆月英(2010)從促進農業發展?改善農業經營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保護農業資源和環境?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等角度分析了農業補貼政策的重要意義。王玉帥和田恬(2013)闡述了隨著中央農業補貼資金規模的不斷擴大,農業補貼逐漸向主產區和優勢產區集中,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傾斜,農業補貼效果更加具有針對性。

總體來看,現有文獻關于農業補貼政策及其效果的研究,主要關注于具體政策的介紹,分析某種或某個國家農業補貼政策的效果,并對世界各國采用的主要農業補貼政策及其效果進行系統的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以此對中國農業補貼政策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1.4  農業補貼的演變過程及變動趨勢研究

作為當今普遍采取的一種支持農業發展行之有效的政策工具,農業補貼政策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緩解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與實現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梳理國內外關于農業補貼政策變動趨勢的文獻,可歸納出:國外學者的研究更傾向于以福利和生態環境為基礎來調整農業補貼?調整農業補貼資金的來源?從出口補貼和進口關稅入手調整農業補貼等方面,認為農業補貼應該考慮居民福利,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并且建議由獲得農業補貼的大農場和農業生產企業來承擔對小農場造成的損失。世界銀行的Anderson等(2006)?Agence France Presse(2007)等指出,對農業支持總量的75%來自市場準入壁壘,只有19%得益于農業補貼,86%的福利成本來自關稅,只有6%來自補貼,世界銀行應該針對發達國家的出口補貼和進口關稅等農業補貼進行有效調整。

國內學者則側重研究補貼力度的加大?補貼比例以及補貼效率的提高?推行農業保險補貼以保障農民收入(費友海,2005;孫香玉和鐘甫寧,2008)?轉變農業補貼資金用途(曾富生和朱啟臻,2010)等方面。另外由于中國農業經營的基本形式是農戶家庭經營,學者們有關農業補貼的研究總體傾向于從農戶生計的角度出發,在遵循WTO農業規則的前提下,充分結合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特點,探索在中國的制度環境下,補貼對于農戶經濟行為變化的微觀效果。

國內外學者在農業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穩定的基礎問題上達成共識,關于農業補貼政策的變動趨勢研究也將持續進行下去。

2、國內外農業補貼政策的實踐現狀

2.1  典型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農業補貼政策的狀況

農業補貼政策是政府支持和保護農業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各國實行農業政策的核心。美國?歐盟?日本等典型發達國家和地區在農業補貼政策方面有很多實踐,積累了不少經驗。

美國是農業補貼支持制度作為一個政策體系的起源地。美國的農業補貼政策的實施過程主要包括價格補貼?收入補貼?出口補貼,加強農業教學?研究和推廣工作,增撥農業科研推廣經費等(馮繼康,2007;張淑杰,2012)?,F代農業補貼真正開始于1933年的美國的《美國農業調整法》,美國農業補貼政策工具主要類型有直接支付?目標價格和目標收入補貼?農業災害保險保費補貼及援助?反循環支付補貼?資源保護補貼(彭超,2014)。由于美國的農業大國地位,美國農業補貼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利益有很大的影響。歐盟農業補貼政策歷經多年發展?!队任锓ò浮吠ㄟ^規定谷物的進出口來調整農業政策,進而影響農業的發展,該法案是關于農業補貼最經典的案例。歐共體在1962年通過的“建立農產品統一市場折中協議”使得農業補貼理論邁上了新的臺階(楊林和鄧麗禛,2012;陳錫文,2003)。此后經過兩次大的調整,“歐盟農業模式”最終得以確立,補貼政策從過去的以農產品價格補貼為主轉變為以農戶直接補貼為主。歐盟農業補貼政策主要包括價格政策和結構政策(徐雪和夏海龍,2015),其對于歐盟農業環境保護和農民利益保障具有重要意義。日本政府一直高度重視以農業補貼形式來支持本國農業發展。日本的農業補貼政策包括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補貼?農業現代化設施補貼?農業貸款利息補貼?農產品價格補貼?農業保險補貼(周建華和賀正楚,2005)。日本農業補貼主要針對農業生產者,也有部分用于提高農業生產率?改善流通等方面,對穩定農民收入和促進農業生產均起到重要支持作用。

2.2  中國與發達國家和地區農業補貼政策措施的比較

不少學者總結了中國的農業補貼政策發展歷程?實施措施及實施特征,同時歸納出美國?歐盟和日本3個典型發達國家和地區農業補貼政策的發展與演變(張莉等,2011;何忠偉,2005;張淑杰,2012)。

國內外農業補貼政策主要措施的差異比較歸納為: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補貼比例高?補貼對象趨于集中?政策指向針對性強?價格補貼不斷優化?注重補貼體系配套保障(馮繼康,2007;陳錫文,2003)。同時,這些發達國家收入型直接補貼政策的改革實施有利有弊,對中國農業補貼政策的實施意義?運行障礙以及實施方案具體設計存在一定的影響(葉靜怡,2000;方伶俐和王雅鵬,2005)。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價格支持措施與收入支持措施對生產和價格的扭曲作用大小受到質疑(鐘甫寧,2002)。而中國農業補貼存在綠箱政策補貼水平增長?補貼范圍普遍?補貼方式隱蔽?以價格補貼為主貼息貸款為輔等特點(徐雪和夏海龍,2015;方伶俐和王雅鵬,2005)。由于中國的農業補貼政策實施起步較晚,實施過程中在政策體系?補貼水平?補貼方式?補貼結構及補貼資金監管等方面暴露出諸多問題。

3、綜合述評

綜上所述,農業補貼作為一個國家實施的宏觀政策,目的主要是保護本國農業,實現農產品結構和總量的平衡,保證農業生產者享有公平生活,實現農業多功能性,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從研究方法來看,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對農業補貼政策的理論依據?主要措施?實施特點?效果分析及其變動趨勢進行了深刻的理論解釋和細致的實證檢驗,這些研究成果對于分析中國農業補貼問題無疑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從研究內容來看,上述研究的側重點集中于宏觀的補貼政策施行和單一的效果評估,缺乏具體深入的結合農民的政策需求?政策滿意度?社會化服務體系以及相關法律制度的跟進,并且國內學者勤于梳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先進政策經驗,疏于中國作為農業大國的特殊國情,需要充分結合中國的農業發展環境,在此基礎上,借鑒國外的農業補貼政策優勢,探尋國外先進模式在中國的應用方式。

從研究視角來看,中國農業正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農業補貼政策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斷完善,以確保其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中國政府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綜合分析中國農業生產結構?科技發展水平和制度體系建設,不斷推進貿易自由化,推行合理的農業政策,充分考慮中國農民的真實需要,通過增加補貼額度?加強直補方式?完善補貼保障制度以及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實施不同的補貼政策等途徑,促進中國農業補貼政策更加合理?有效和完善,從而保障中國農民的根本利益

作者單位:浙江農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浙江省農民發展研究中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世界農業 2017年第1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天堂久久久久va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一二三区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长视频 | 日本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久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