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先燕云、張賦宇《褚時健:影響企業家的企業家》
隨著褚橙的火爆,褚時健的名字在這兩年又重新炙手可熱,關于褚時健和褚橙的文章也可以說是滿天飛了。但好多文章多在表面下功夫,在營銷上找竅門,而對于褚橙最核心的東西關注卻不夠。關于褚橙,前面我已經先后寫了兩篇感想的文字,今天借著讀褚時健的傳記想再談一談。我覺得褚橙的成功有三個重要的法寶:第一是褚時健的人生理念,第二是他對品質的苛求,第三是他管人方法的科學。
褚時健的人生理念
最近在討論企業家精神,那么褚時健身上就洋溢著最徹底的企業家精神。從一開始工作到最終通過褚橙的復出,沒有人迫使他做到極致,是他自己選擇了極致,選擇了不懈奮斗的追求。他能把一個頻臨破產的小煙廠整成亞洲第一,他也能把一片橙園管理成最好,而他本身并不是煙草專家,也不是橙子專家,這一切只能歸結于褚時健的人生理念。如他自己說:“我這一生就講一點,要負責任。任何情況下,我都要有所作為。只要活著,就要干事,只要有事可做,生命就有價值。不管境況如何變化,對自己、對事業、對家人、對社會的責任心不變。”
但他也強調,講責任并不是原動力,責任可以叫人不犯錯,但不會推動一個人不斷創造,他要不斷創造背后的原動力就是,他獲得人生快感的方式與他人不同,他不是一個從金錢中能獲得快感的人。他有更高的追求,那就是強烈的強國情結,有比別人更高的人生價值追求和實現價值的方式。也正是通過這樣的人生理念,才支撐他走到了今天。一個只追求金錢,一個只以企業上市為目標的人,他到不了這種層次,他也不會有這樣的成就。每一個真正的企業家,無不是以強國富民、回報社會為終極目標的。
褚時健對品質的苛求
今天是一個營銷大行其道的時代,許多人通過互聯網營銷走到了前臺,實現了一夜成名,但是那些一夜成名的又有多少能持久下去?一個企業要持續走下去,打造成百年老店,最為根本的還是產品要過硬,品牌要響亮,而支撐這些的根本又是品質。褚時健深深認識到,一個產品如果沒有好的品質,無論怎么打廣告,無論用上多好的設備,最終都不管用。所以,他在紅塔時提出了一個與其他煙草企業十分不同的觀點,那就是好的煙草企業必須要讓農民種出最好的煙葉。他在紅塔的時候把手伸得很長,原料關一直延伸到田間地頭。他通過發種苗、科學配肥、田間建烤爐、重獎好煙葉等一系列方法,鼓勵農民種出最好的煙葉。當別人都在研究紅塔集團是怎么樣拿到貸款,進了什么樣的先進設備時,褚時健卻自信地說,他們都超不過,因為我這里有最好的煙葉,品質最終會讓消費者說話。
他在做煙草的時候是這樣,他在做橙子的時候也是這樣。跟隨褚時健的人說,當年褚時健在煙田面對煙苗的表情和后來在橙園面對橙子的表情幾乎是一樣的,他都在認真觀察、分析、測量。雖然農產品和工業產品不同,很難有標準,但是要形成品牌,就必須有辨識度,要讓消費者一吃就能辨別出不一樣的口感,褚時健找的就是這個。在農民很心疼的情況下,他還是砍掉了密度過大的樹,他換了肥料和配方,做出了好多讓別人看來太折騰的事情, 而且不惜因為田園管理的問題與弟弟“決裂”,但是最終種出的橙子味道與別人真的不一樣。
恰好這幾天,大家又在議論曾經火爆一時的黃太吉燒餅、雕爺牛腩等所謂的互聯網品牌已經開始消退,我看正好用褚時健的企業理念來回答,那就是所有的營銷只是過眼煙云,沒有被消費者認可的好產品肯定走不遠。所以,對迷戀于互聯網營銷法寶的創業者而言,還是要潛下心來,花上幾年的功夫打造出品質超群的好產品來,這樣才會厚積薄發。
褚時健管人的方法
所有企業管理最為核心的就是管人,人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難管理的一種生物。褚時健做了一輩子的企業家,對管理學中人的問題感受最深,也最有心得。在他的管理實踐中,其他所有的成本都是下降的,只有人的成本是上升的,人不僅僅是管理的工具,更是目的,需要不斷提高人的待遇、人的成本。他把人劃分為四個層面,工具人、經濟人、社會人和決策人。工具人就是員工,就是要服從管理,聽從指揮;經濟人就是管理者,要理解員工的利益訴求;社會人就要強調為員工創造有歸屬感的工作環境;而決策人,無論是管理者還是被管理者,都是不同的決策者,都是為了共同的決策目的。
他把這一套理論也用在了管理橙園上。他把果園的員工按梯次結構分為果農、作業長、專業技術人員和公司管理者。對于農戶,他把果園承包給110戶農民,每戶23畝左右。給新加入農戶都進行培訓,讓他們不斷學習、調試,從熟悉果樹的種植到開花、結果、采摘等各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達到要求才算完成,實現從農民到農工的蛻變。不僅僅如此,他給果農規定了采摘等作業的時間,而且按嚴格的質量標準把果農上次的橙子分為一級果、優級果和特級果,級別不同價格也不同,不同承包農戶的收入可以相差一倍以上。在這種情況下,農民看到巨大的收入差距就會想辦法去學習,去提高自己的果園管理水平。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許多農業企業至今按照管理工人的辦法管理農民,每天按時上下班,結果沒有科學的考核辦法,最終重復了人民公社的吃大鍋飯悲劇,至今卻沒醒悟。
對農民的管理雖然嚴格了一些,導致了一些農民在初期思想上都很難接受。但是,對農民這個社會人的關懷,他卻無微不至。他把果園管理房建得都很好,賦予了很多的生活關懷,也富有人情味兒,讓大家感覺到,這真的像是一個家。只有這樣,大家才能踏踏實實地在這里干下去。反觀一些企業,在嚴格的打卡考勤制度下,大家就像是流水線上的一個機器,沒有人文關懷,雖然收入很高卻不滿意、不開心,甚至出現像富士康那樣的連續跳樓事件。
農民管理的復雜性遠遠不止這些,褚時健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比如說對農民的偷盜問題,他給出了最嚴厲的處罰,起到了殺一儆百的作用。再比如對勞動工具的使用,工具可以免費發,但是損壞的維修費用卻是企業和農民各一半,這樣農民才會珍惜。同時,他賦予農民勞動的相對自由度,比如說這幾天之內完成果園施肥或者修剪,農民可以自己掌握,不強求每天幾點開始幾點結束,因為田間勞動畢竟不是機器的流水線作業。說到這里,可以毫不夸張的講,今天好多農業企業在管理農民的方面,連門兒都沒有入,他們最需要讀一讀褚時健。
還是用褚時健的話作為結尾。“來了這么多人,我發現他們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總想找現成、靠大樹、撞運氣。其實,這個世界哪里有這么簡單的事情?我八十多歲了,還在摸爬滾打,事情要一點兒一點兒地做,本事要一點兒一點兒地學,才能一步一步把成功的本領學到手。”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