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城宅基地制度改革調查
湖北宜城劉猴鎮胡坪村村民吳昌財住了近30年的兩層樓房,去年底拿到了標注農房和宅基地面積的《不動產權證書》。吳昌財說,“農房辦下產權證,心里也踏實了”。
宅基地制度改革涉及廣大農民切身利益,也是推進農業人口轉移進城落戶的重要配套。宜城市在試點宅基地制度改革中,探索統一確權頒證、超標有償使用、自愿有償退出,形成農民財產收入增長、農村耕地面積增加的“多贏”局面。
宅基地確權頒證 “死資產”盤成“活資本”
地處漢江中游的湖北省宜城市是全國33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之一,承擔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任務。從去年3月起,宜城市通過前期8個村順利展開試點后,目前已在全市鋪開。
農村宅基地改革“破冰”首要之舉在于確權。宜城市組織500多名干部進村入戶,摸清全市10多萬戶農戶宅基地基本情況,同時成立不動產登記局,開展農民住房測量和權屬調查。
在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基礎上,宜城市已分批向農民發放不動產權證書。記者在劉猴鎮胡坪村四組看到,包括吳昌財在內的47戶村民宅基地面積、權利人,建房時間等產權信息都在公示欄上張貼,便于村民監督。
宅基地與農房確權頒證,為農民辦理抵押貸款掃除了最后的“攔路虎”。宜城市流水鎮黃沖村村民趙保川,不久前剛抵押自家農房與宅基地,從銀行貸款10萬元準備發展生態種藕。
趙保川說,過去農民辦理貸款業務,農房沒有產權證無法抵押,只能采取三戶聯保方式,貸款額度只有3萬到5萬元,“現在確權發證后,農房價值就能流動起來”。
中國人民銀行宜城市支行行長王大釗說,首批5戶共46萬元的農房抵押貸款目前已全部到賬,主要用于農民流轉土地、挖塘養魚等,“全市農房總估值超過200億元,經確權發證就能將過去的‘死資產’變成農民的‘活資本’”。
劃定基準區間收費 宅基地超標有償使用“破冰”
長期以來,宅基地面積過大、亂搭亂建、一戶多宅等現象普遍,加上退出機制不暢,已成為制約農村土地集約利用、農業人口轉移進城的瓶頸。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有償退出,是宜城改革試點的重要任務。
根據湖北省土地管理規定,使用建設用地的農戶宅基地面積不能超過200平方米。據統計,宜城市10.66萬戶農民中,宅基地面積超標的共有8.63萬戶,占比超過80%。
宅基地有償使用如何落實?村民反映,有償使用必須考慮客觀條件與歷史因素。比如耕地較多村莊,種糧多用農機,宅基地就要考慮農機用房需求,“若對宅基地超標面積收費標準一刀切,就很難服眾”。
經過多方征求意見,宜城市確定采取“明確基準、劃定區間、村民自治”方式,結合各村實際建立有償使用機制:根據集鎮、中心村、普通村制定差異化農村基準低價;劃定三個收費區間,宅基地200平方米以下的,免費使用;超出面積分別按基準地價乘以不同系數收費。
“村民自治是宅基地有償使用能順利實施的基礎。”宜城市宅基地改革領導小組副組長丁國鋒說,宅基地區間收費系數確定通過村民自治決定,并對困難戶、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給予照顧減免。宅基地有償使用所有收益,全歸村集體組織公開使用,接受村民監督。
吳昌財給記者算了筆賬:他家宅基地面積超標29平方米,全村戶均宅基地面積為243平方米,胡坪村基準地價為每平方米1元,村里確定超過200平方米的收費系數為0.5;超過全村戶均面積部分繳費系數為1,因此他每年需要繳費14.5元。
宜城市流水鎮黃沖村支書王朝富說,黃沖村有600多戶宅基地超標,收取村民有償使用費19.5萬元,占應收戶數比例超過98%,“經過村民代表大會商議,已將其中7萬元收入用于村莊路燈建設”。
暢通有償退出渠道 農戶陸續自愿退出宅基地
一些受訪基層干部與村民表示,宅基地無償使用時村民都貪大,鄰里宅基地地界糾紛矛盾不斷。現在多占宅基地就要多繳費,確保農民“住有所居”時更突出公平。
宜城市明確,村民可自愿選擇退出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由村委會回購,資金來源于宅基地有償使用收益和土地增減掛鉤項目獎補。村民宅基地退出后將復墾成耕地。
目前,全市8個試點村共有68戶農民選擇有償退出宅基地,總面積達61.7畝。流水鎮劉臺村二組村民李成林,曾因新址建房而形成“一戶兩宅”。去年宅基地有償使用實施后,李成林選擇退出300多平方米的舊房宅基地,獲得7700元補償。
站在復耕種上莊稼的舊宅基地上,李成林感慨地說:“現在宅基地超標面積需要繳費,同時退出宅基地還有補償,大家自愿退出的積極性很高。”
宜城市委書記李詩說,加強宅基地審批、退出等規范管理后,若宜城市所有多占宅基地農戶全部自愿退出,加上前壩后院、通戶道路經土地統籌整治,在保證村集體自身發展建設情況下,預計可增加耕地超過5萬畝。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社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