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吳保恒:關于利用好原移民搬遷區域資源的建議

[ 作者:吳保恒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2-02 錄入:吳玲香 ]

近幾年我國實行的一些老區易地扶貧搬遷和一些自然災害多發貧困山區移民搬遷工作,對落實中央打好脫貧攻堅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許多地方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下有任務、指標和時限,并有一系列政策支持,移民搬遷帶來了許多新氣象。如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古塔鎮羅鹼村村民羅樹買一家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他深有感觸地說:“我們原來住在山溝溝里,住的都是土窯洞,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手機也沒信號。如今,村里進行移民搬遷,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我這三孔窯洞的院子大,可以種蔬菜。原來到榆林得1小時,現在20分鐘就到了。”銅川市宜君縣云夢鄉山長河村移民搬遷安置點,搬遷戶們喜遷新居,那情景簡直比過年還熱鬧。所以老百姓都夸贊移民搬遷是一項德政工程、民生工程,好得很。

但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一要求,有些移民搬遷后的問題還需要及時妥善解決。如近期我通過實地察看、農民來訪交流等,發現了一些新的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山區農產品如柿子、紅棗等不少農特產品掛在樹上,造成資源浪費和緊缺。像關中地區和秦嶺山區的火晶柿子,當年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吃了都贊不絕口。而現在由于農村年輕人稀缺,紅彤彤地掛在樹上,自生自落,非常可惜。陜北有人把自落的紅棗用來喂牲口、燰炕,實在可惜。二是原有山區的房舍、窯洞廢棄,包括前幾年才修的水利設施、通村公路等,我們走幾十里山路竟然幾乎不見人煙,好端端的通村公路上甚至連一輛汽車都看不見了。三是一些搬遷后的老房子,還有很少的七八十歲老人沒有搬離,或者一下子不適應新區域生活,搬了他們又自己回來了,孤零零的幾個老人,他們自己都耽心有個頭疼腦熱躺下起不來了,甚至有病死了都難以發現。四是一些稀缺資源,如中藥材等造成了更加稀缺,還有像拐棗、五味子等這些稀有獨特土特產搬遷后不便于采收了,這對農民增收、市場需求的也成了新問題。

怎么解決?我建議,借著黨的十九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東風,最好以區、縣為單位,抓住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一要求,因地制宜,以社會投入、政策支持來吸引,以回鄉創業人員為主力,運用創建農業公園、休閑養生、一溝一品、家庭農場等新的經營實體,來盡快設法解決利用好原移民搬遷區域的資源。

我發現陜西省有些區、縣已有不少創造和完善措施。如安康市漢濱區壩河鎮,在原興隆村栽植核桃1455畝,在駝子溝、李家溝栽植櫻桃1073畝、蓮花50畝,行成櫻桃自采園,計劃在2018打造成為漢濱區最大櫻桃溝,建設生態觀光田園,發展林下特色養殖,帶動美麗鄉村旅游發展,實現"產城園融合、吃住旅一體",并具有特色、有水平、聚人氣的優美壩河小鎮。漢陰縣利用搬遷戶原有耕地、林地從事規模經營的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大戶,對流轉搬遷戶原有耕地、林地從事規模經營的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大戶按5%年息予以補貼,貸款額度、貼息年限給予優惠等。

具體來說,可考慮這么幾點:

一是要妥善處理群眾搬遷后相關權益的保護辦法。在維護移民搬遷和進城落戶農民群眾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的基礎上,引導搬遷群眾盤活資源,鼓勵其將原有的田地、林地、園地等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流轉,與發展現代農業、發展生態旅游、建設新農村結合起來。把原有家園打造成一個有凝聚力、吸引力和歸屬感的新場地。因家園是中華民族長期積淀的寶貴資源,應予傳承。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村落而言,家庭的集合是家族,村落的集合是民族,民族的集合是國家,這是一個環環緊扣的生態鏈。田園綜合體的建設,即可提高社區的向心力、凝聚力、歸屬感,重新累積生成家園紅利。

二是建立以原場地產業利用開發為核心新的增收點。移民搬遷后的原有資源,照樣可以打造一個完善的田園綜合體,農、林、牧、漁、加工、餐飲、倉儲、保鮮、旅游等行業的三產融合體。對農民來說,遠走他鄉和拋家別親的進城務工,還不一定如在原區域內多元發展,從多個產業融合發展中獲取收益。所以建議以區、縣為主制定出臺具體的幫扶政策、措施。加強產業培育,幫助搬遷群眾或回鄉創業人員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種養、農產品加工、電子商務、鄉村旅游、休閑度假等特色產業;加大小額信貸扶貧力度,解決好貧困戶貸款難的問題。加強技能培訓,使搬遷群眾掌握新的就業本領,增加務工收入。

三是要組織推進對口幫扶“百企聯百村”等活動。發動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對口幫扶持一個移民搬遷后場地,幫助吸收部分勞動力就業,資助基礎設施建設,通過“訂單農業”帶動當地生產發展。同時加大政府購買公益崗位的力度,安排貧困戶人口從事原住地區域衛生保潔、綠化養護等服務工作,并吸納一些搬遷群眾為護林員和森林消防隊員等。同時配套以交通、物流和通訊等基礎設施的支撐。各種基礎設施是啟動原資源地的先決條件,而及時地提供一些關鍵的基礎設施又會對后續的發展產生持續的力量。缺乏現代化的交通、通訊、信息流,就無法實現與外部的聯系溝通,偏僻的地理位置被阻隔于世外,就無法與外部更廣闊的地域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效益的經濟實體。

四要利用原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變虛為實、變文為財。原有村落、山水都有當地世代形成的風土民情、鄉規民約、民俗文化等,讓人們可以體驗農耕活動和鄉村生活的苦樂與禮儀,以此引導人們重新思考生產與消費,從而在陶冶性情中自娛自樂。通過把農業和鄉村作為綠色發展的代表,讓人們從中感知生命的過程,感受生命的意義,并從中感悟生命的價值,分享生命的喜悅。特別在鄉村年輕人大量流出和老齡化日益嚴重的過程中,怎樣搞出城鄉結合、農工結合、傳統與現代的結合、生產與生活的結合,以鄉村振興和再造產業為目標,通過吸引各種資源與凝聚人心,給那些日漸蕭條的鄉村注入新的活力,重新激活價值、信仰、靈感和認同的歸屬,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美”的目標,并向著“人民增壽”的四增目標拓展,將是非常有市場前景的新興產業。

(作者簡介:吳保恒,陜西眉縣人,1941年生,現任陜西省村社發展促進會名譽會長、省經濟學會服務三農研究專業委員會名譽會長、省老促會理事、省老科協常務理事、三秦文化研究會理事。)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一 | 亚洲国内综合网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v |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对白 | 特级全黄久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免费精品视频一级 | 无遮挡高潮国产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