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失衡如何影響代際關系
一般認為,當前中國性別比失衡,適婚年齡人群中男性多出女性3000多萬人,因此可能有人將在婚配中無法找到對象。在當前的快速城市化時期,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經商,傳統的相對穩定的通婚圈就被打破了,跨省婚姻越來越普遍,偏遠山區婦女嫁到平原,平原婦女嫁到城市,加劇了相對偏遠地區性別資源的失衡。
農村社會正在出現的經濟分化進一步加重了這種趨勢。從婚姻方面看,這產生了兩個后果,一是結婚年齡趨向低齡化。既然找媳婦越來越難,就越來越趨向于提前找,提前結婚。找到媳婦生育后,就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家庭,父母也完成了人生任務。
二是年輕且身體不錯甚至還十分勤勞的光棍并非沒有結婚機會,他們外出務工,可以和外地女孩結婚;困難一點的努力積攢條件,就可能與喪偶或是離異的婦女結婚。
如此一來,女方就在婚配中占據了絕對優勢,不僅結婚時具有足夠的挑選權和要價權,婚后還有足夠“反悔權”。這對婚齡男子及其家庭造成了重要影響。在農村初婚年齡普遍較小的情況下,娶媳婦的物質條件只可能依靠父母,父母要提前積蓄準備,而且還要把未來的剩余勞動力提前預支(通過借貸)來保證兒子家庭穩定,到了老年,父母卻要自食其力,想方設法不增加兒子的家庭負擔。因此,農村性別比失衡就轉化成了代際關系失衡,且性別失衡越嚴重,代際關系失衡越是嚴重。
代際關系的東西差異
對于北京農村這樣的女性資源流入地區,青年男性找媳婦并不困難,他們就要在年輕時做比結婚更重要的事——要想方設法打拼賺錢,爭取人生的第一桶金,從而找一個更好的媳婦。父母也不會為了急于給兒子找媳婦而提供過分的物質條件。
同樣,珠三角、浙江、蘇南的農村都是女性資源流入地區,普遍存在婚齡推遲及父母僅為子女提供初步婚姻條件的情形。外來優秀年輕女性加盟當地通婚圈,讓當地年輕男子更容易找到對象。但另一方面,這也使得當地適婚女青年找不到自認為合適的當地男青年,由于不愿嫁到外地,大齡未婚女青年甚至剩女問題由此出現。
無論是沿海發達地區還是中西部農村,普遍存在希望優先娶本地媳婦而對外來媳婦有偏見的情況。除了本地人往往有優越感外(發達地區更是如此),還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婚姻本來就是合兩姓之好,娶本地媳婦就多了一個本地強有力的親友團,增加了社會資本;二是外地媳婦缺少本地根基,一言不合就可能跑掉。中西部地區跨省婚姻往往極不穩定即是這個原因。
與性別資源流入地區相反,在性別資源流出的中西部農村,隨著傳統通婚圈解體,農村男性青年婚姻壓力劇增,以致幾乎所有家庭策略都圍繞在兒子娶媳婦上。
在性別資源流出地區,父母為了保持子女的婚姻穩定性,不能不改變家庭策略。過去農村普遍存在強勢婆婆的現象,現在無論媳婦如何表現,農村婆婆普遍弱勢,這與過去大不相同。只要有一例強勢婆婆搞不好與媳婦的關系,從而造成兒子離婚打光棍的情況,就足以震懾所有婆婆。
作者系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北京日報 2019-03-11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