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葉興慶: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 作者:葉興慶??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3-18 錄入:吳玲香 ]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336項改革舉措中,涉及農業農村的包括放寬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限制、擴大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流轉、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更大權能、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等大約有50項。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探索農村集體所有制有效實現形式,出臺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

2015年年底,財政部發布《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出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是新時期新階段對農村統分結合、雙層經營基本經濟制度的完善。將選擇浙江、寧夏、河北、遼寧、江蘇、安徽、江西、山東、河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13個省份,在一定時期內開展試點。中央財政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持地方試點工作,要求省級財政部門要加大支持力度,市縣也應給予必要支持。

農村集體產權資產現狀

我國農村集體所有制是上世紀50年代中后期逐步形成的一種公有制形式。1962年中共八屆十中全會通過《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后,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農村集體所有制得以最終確立。經過上世紀80年代前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和90年代中期鄉鎮企業改制,以及后來的農村稅費體制、四荒拍賣、草原承包制度、集體林權制度、小型農田水利體制等一系列改革,農村集體所有制的存在范圍、實現形式乃至集體所有制下的產權結構都發生了深刻變化。

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不是要改變農村集體所有制,而是要選擇一種更有效率的產權制度安排,把農村土地等集體資產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等各項實際財產權利界定清楚。

集體所有制土地的絕大部分是農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養殖水面等。據國土資源部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全國農村集體土地總面積為66.9億畝,其中農用地為55.3億畝。這是農村集體資產的主體部分。農村改革36年來,農用地的產權結構經歷了從所有權與使用權高度統一向所有權與承包經營權分離的重大變革,并孕育著承包權與經營權再次分離的萌芽。

截至2013年底,全國農村宅基地面積為1.7億畝,約占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54%。這是農村集體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民財產權利的重要來源。經過50多年的發展演變,目前農村宅基地制度的主要特征可概括為:集體所有、成員使用,一戶一宅、限制面積,免費申請、長期占有,房地分開、差別賦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要求,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選擇若干試點,慎重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

截至2013年底,全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面積為3.1億畝,其中經營性建設用地面積為4200萬畝,占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13.5%。這4200萬畝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產權體系如何重構,是社會各方面廣泛關注的熱門話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

探索農村集體所有制有效實現形式,就是要選擇一種更有效率的產權制度安排,在成員集體與集體成員之間合理分割農用地、宅基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集體非土地經營性資產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等各項實際財產權利,以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資源跨社區配置、城鎮化背景下的農村人口變動。

重構農村集體產權體系的原則

1。應按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保護土地經營權的思路重構農用地的產權體系。保持土地集體所有權主體穩定,從實際出發確定集體所有權權利主體的組織形式。承包期長久不變應有具體年限,鼓勵創新承包權的實現方式和探索承包權的市場化退出機制。在承包權與經營權之間審慎分割農用地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權能,既不能引發承包權利人的不滿,又要體現對經營權利人的保護。

2。應按落實集體所有權、劃斷農戶成員權、審慎拓展使用權的思路重構宅基地的產權體系。有必要明確和落實宅基地所有權權能。選取一個時點,劃斷農戶成員權,在賦予其70年的宅基地使用權的基礎上,實行宅基地使用權生不增、死不減,入不增、出不減。對基于成員權依法免費申請獲得的宅基地原始使用權,可賦予其較充分的權能;對通過各種流轉方式獲得的宅基地繼受使用權,只應賦予其相對有限的權能。

3。應按保障所有權、拓展使用權的思路重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產權體系。在分配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和流轉產生的收益時,突出所有權的地位,有償使用收入由集體成員共享。集體土地所有者可以通過出讓、出租、作價入股、聯營等多種方式流轉集體土地使用權,也可以抵押集體土地使用權;集體土地使用權利人可以轉讓、轉租集體土地使用權。

4。應按規范集體所有權權能、拓展集體成員股份權能的思路重構集體非土地經營性資產的產權體系。重點是按照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的改革要求,對股份合作制框架下集體成員所獲股權的權能進行全面拓展,從收益分配權拓展為占有、收益、有償退出和抵押、擔保、繼承權

重構集體所有制下三塊地、一塊產的產權體系,會遇到帶有共性的難點,需要用一定的策略來化解:一是以還權于民為取向,解決好國家對農村集體資產賦權不足的問題;二是以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城鎮化健康發展為標準,審慎改造集體所有制的社區封閉性;三是兼顧差異性,按土地與非土地、農區與城郊、集體經濟組織與社區自治組織三分開的思路穩步推進;四是防止改革碎片化;五是在改革探索與于法有據之間把握好平衡。

 

(課題負責人:葉興慶;課題組成員:謝揚、劉守英、何宇鵬、肖俊彥、秦中春、潘耀國、金三林、王賓、馮明亮、程郁、李青、伍振軍、周群力、黃延信、余葵、農貴新、陳浩、高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天跟新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网友自拍 | 新国产九九视频精品 | 亚洲人成在线网站精品 | 色午夜日本高清 | 亚欧乱色国产精品免费九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