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張曉山:真正的美麗鄉村能吸引城市人到農村工作

[ 作者:張曉山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3-10 錄入:王惠敏 ]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何那么重要?改革的成本由誰承擔?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難點在哪里?未來的農村應該怎樣發展?圍繞這些熱點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曉山作客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演播室,接受南方農村報的專訪。

談供給側改革:新型經營主體承擔了部分成本

南方農村報(以下簡稱“南農”):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和政府工作報告都強調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什么中央會把這項工作擺到這么重要的位置?

張曉山:這項改革早在2015年就已提出,2016年主要是調整糧食政策。以前的糧食政策求“穩”,穩住糧食生產和農民種糧積極性,推出取消農業稅、種糧直補、糧食最低收購價等惠農政策,我國糧食產量十二年連增都源于此。但任何一個好的政策實行了十幾年一成不變的話,會產生很多問題。近些年,農業勞動力成本增長迅速,糧食價格上漲,但國際糧食價格比我們低,很多加工企業選擇進口國外低價糧食,導致國內糧食過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消除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什么叫有效供給?過去糧食產量十二年連增,很大程度是玉米的增產,玉米增產占了約57%。但由于價格過高、可替代品多,大量玉米積壓在倉庫。放在倉庫就要保管費,2015年近2000多億元,這對農業部來說是“甜蜜的負擔”,對財政部來說是沉重的負擔。這也是為什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擺在那么重要位置的原因,它既要保證糧食安全,又要減輕財政負擔,還要使農民增收不逆轉,不損害農民利益。

南農:這幾年國家一直強調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作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對其產生什么影響?

張曉山:國家推行農村土地“三權分置”,重點放活經營權,推進新型經營主體開展適度規模經營,這樣中國農業才有發展前途。但這個過程在推進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例如糧食,價格下跌,成本卻又在上升,對專業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業企業來說,規模越大、種得越多,虧得越多。從這個角度來說,開展適度規模經營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承受了改革陣痛,承擔了改革成本。所以,我認為政府要盡快采取各種政策措施,盡力縮短改革陣痛期,分擔改革成本。當然,也不能走回頭路,而是讓我國農業能夠形成一個良性循環,走有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的路。

談土地非農化:農業應設準入門檻且動態監管

南農:土地流轉非糧化、非農化現在并不少見,有人呼吁農業應設置準入門檻,要保護好農民的利益。對此,您怎么看?

張曉山:最初土地流轉時,有些工商資本下鄉,連片開發,租上千畝甚至更多土地。當時講農戶既有租金收入又有務工收入,實際上這是一種理想狀態。這些工商資本進入農業,往往是要提高機械化水平,用機械來代替勞動,不會全部雇傭原來經營的農戶。此外,部分企業并不是真正想搞農業,而是為了套取政策優惠,甚至搞非農化、非糧化,有的搞完就跑了,這時土地已被破壞得不能耕種了,農戶就陷入兩難局面。

所以,土地流轉,開展適度規模經營的關鍵是流入方是不是真正從事農業生產。因此,農業要設置準入門檻,進行動態監管,如果出現土地流轉非農化、非糧化,可以采取一些懲治手段。可以由擔保公司擔保,甚至讓企業進入前交納保證金。

我國人多地少,工商資本下鄉搞大面積經營承包,不是也不應該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主流。適度規模經營應該是家庭經營,以自己勞動為主,從事農業經營收入與外出務工收入齊平,甚至更高一些,本身能夠達到小康。上海松江就是這種模式,幾百畝的規模,較高的機械化水平,再加上平時的零工收入,年收入達到七八萬甚至十來萬。

談集體產權改革:集體經濟組織應可自由出入

南農: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去年年底,中央也下發了《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在哪里?

張曉山:這次產權制度改革重點是放在經營性資產,有一定局限性,因為經營性資產分布相當不均衡,但其出發點是對的,就是要產權明晰,讓老百姓知道自己在集體中占多少資產,這樣群眾也有一定的“主人翁”的態度。

產權制度改革和鄉村治理機制的完善是密不可分的。農村資產包括土地等資源性資產,如土地里面包括農用地、草地、林地、未開發地、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公益性建設用地以及經營性資產等。過去說這些資產屬于集體所有,但集體是誰?老百姓是集體成員,但這塊地賣了不知道,賣了多少不知道,還剩多少不知道,錢去哪了也不知道。集體所有變成了干部所有,這是最大的問題,所以老百姓就把干部和資產比作“貓看魚”。

鄉村治理結構的完善就是要保證老百姓說了算,老百姓能夠對干部監督制約。行政村一級現在的自治功能很大程度上已經不復存在了,成為行政化、官僚化。未來經濟組織和社會治理要分開,自治功能要下沉,把村民自治下沉到村小組或自然村,形成一種監督制衡機制,保障基層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

南農:那您覺得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么?

張曉山:未來的集體經濟組織要摒棄“天賦人權”,不能因為出生在那兒,就天然是集體組織成員。比如,城市人到農村當“新農人”,得有個房子住,能不能申請加入某村的集體經濟組織呢?集體經濟組織類似于社區合作組織,合作組織最基本的原則之一就是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所以,必須把成員資格和產權結合起來,進入就獲得產權,退出就放棄資格,別人進入也可買到產權。未來的集體經濟組織應該是,只要愿意盡組織成員義務,符合一定條件,就可以提出申請加入組織,就能夠購買宅基地使用權,但要服從規劃,服從集體經濟組織制度安排。

談美麗鄉村:未來城鄉資源是雙向流動

南農:未來的農村應該怎么發展?

張曉山:全國有58萬個行政村、300多萬個自然村,有一部分必然要消亡,這是不可避免的。隨著城市化發展,很多人往中心村、小城鎮集中是不可避免的。但未來農村發展不是單向的,不是農村所有東西都往城里走,而是大開大合,城鄉互動,城鄉資源雙向流動。城市的資源、資本、人才可以來到農村,但關鍵要有制度保障,明確權利、責任和義務,把成員資格和產權緊密結合起來。

真正的美麗鄉村,本身是能夠繁榮昌盛的,有綠水青山;能吸引城市人到農村從事朝陽產業;農業本身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是綠色的、有機的、環保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農業,再加上一二三產融合,農業的多功能性、農耕文明的好處都能充分體現。

當然,在這個重構過程中,絕對不能搞運動,要尊重農民的意愿。另外,一定要保護鄉村原來的文化傳承和傳統的農耕文明精華,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涉及農村的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生態環境,以及人們的心理等。所以我認為,這是中國社會未來全方位的發展。

張曉山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記者 王偉正 蘇曉璇 王磊)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南方農村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视频 | 久久―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 亚洲日韩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午夜高清视频在线 |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