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冊亨縣巧馬鎮位于冊亨西南部,是冊亨工業發展聚集地,南昆鐵路在巧馬設置冊亨客運站,汕昆高速在鎮內設有巧馬、板壩兩個匝道,望安高速在巧馬與汕昆高速互通,324國道穿境而過,是南下兩廣、北上云南的黃金通道。國土面積236平方公里,現有人口總數為15187人,布依族、苗族群眾占全鎮總人口的86%,75%的群眾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深石山區。為了改變現狀,使長期困居在深山區、石山區和石漠化山區的父老鄉親們脫貧脫困,巧馬鎮緊緊抓住歷史機遇,巧用“四方五共”工作法,大力實施鄉村發展倍增計劃和易地搬遷扶貧工程,點燃全鎮2068戶8400余人的搬遷致富奔小康的激情。截至目前,已搬遷845戶4054人。
2016年4月16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李海峰來到巧馬鎮孔屯村,親切看望慰問即將搬遷的苗族鄉親。2016年5月18日,孫志剛書記率隊到巧馬,深入村組、企業和安置點,詳細了解群眾意愿需求、搬遷就業、土地流轉等方面的工作,對巧馬鎮全面統籌推進易地搬遷扶貧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當前,巧馬鎮認真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堅持“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守底線奔小康融合并行”的發展理念,圍繞“黨建引領、園區帶動、搬遷推動、產城融合、珠鏈布局、宜居宜業、快速脫貧、率先小康”發展思路,踐行“巧干實干、馬上就辦”的“巧馬要求”,在搬出任務如期推進的基礎上,創新社會治理管理方式,積極探索易地搬遷扶貧鎮“新舊并生”發展模式,讓“遇見更好的巧馬”成為現實。
依托一套工作法 新舊問題巧解決
四方五共+黨的建設。搭建了“鄉鎮+園區+企業+村”的“四方聯建”黨建共商平臺,推動工業園區與萬人城鎮融合發展,解困企業發展和群眾收入倍增難題。根據“四方聯建”共商機制,鎮黨委選派班子成員到企業擔任黨支部書記,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優化發展環境,園區各企業則發揮自身優勢,為搬遷群眾創造和預留一定數量的工作崗位。全鎮有4個企業實現村企共建,同時分別與幫扶單位組建了8個臨時黨支部和8個聯合支部。預計今年年底所有行政村集體收入均可超過10萬元。
四方五共+社會治理。推出“三級聯防”“鄰里守望”“一村一警務”和社會矛盾“一站式服務”中心勤務模式,堅持把解決民生問題作為著力點,改進管理模式,拓寬服務領域,著力打造讓易地移民搬遷戶來得順心、住得安心、日子開心、過境車輛及人員舒心的“四心”理念,讓企業到轄區投資放心、員工工作安心、企業發展順心的“三心”園區工作。同時,安置點每棟樓都成立了樓委會,幫助鎮政府處理簡單的事務。2016年,全鎮安全感98.91%,在黔西南州排名第七、全縣排名第一,刑事治安案件同比下降344.44%,矛盾糾紛發生113件,調處113件,調處率100%,成功率100%。
四方五共+民生保障。綜合黨政、社會、企業等力量,實打實地與群眾算好“生態環境帳、收入倍增帳、教育成本帳、醫療衛生帳、幸福指數帳、子孫發展帳”。全鎮兩基”成果不斷鞏固,教育“兩項”督導通過省級復查驗收,全鎮初中毛入學率為116.54%,小學入學率99.65%。投資12257.9萬元,建設了三岔河水庫;建成巧馬鎮燈光籃球場、者告村塑膠籃球場和獨居特色的布依文化戲臺等群眾文化娛樂活動場所。醫療衛生服務逐步改善,防病治病能力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救助體系不斷完善,2016年,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100%,合作醫療99.67%。城鎮人均收入16540元,增長1654元;農民人均收入6035元,增長585元。
摸索一條新路子 新舊元素巧搭配
易地搬遷扶貧+產業。通過“四村四化”改革和成立“合作社”的形式,按照“一村一品”產業扶貧的精準思路,每一個村(包括村集體、村民小組、自然村寨等,)至少組建一個種養、加工、流通銷售等經濟合作組織,強化脫貧攻堅產業支撐。通過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強力推進產業聯動發展,實現產業規模和產業產值倍增。截至目前,全鎮已注冊27個專業合作社。入社農戶達到412戶,帶動農戶412戶,實現入社農戶戶均增收4150元。
易地搬遷扶貧+創業。用好“特惠貸”“巧樂貸”“巧扶貸”等金融舉措,全力支持群眾發展產業、創業就業,全面激發貧困群眾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巧樂貸”是冊亨縣農村信用社根據巧馬特點,向搬遷到該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遷入戶發放用于發展生產、創業就業和適當改善居住條件的政策性貸款,是政府和銀行合作的特色產品。每戶授信搬遷戶2年期2萬元貸款只需要自己支付利息1000元,政府貼息1000元,信用社降息2000元(同等條件正常貸款支付利息為4000元左右)。截止目前,冊亨聯社巧馬信用社貸款余額為8679萬元。其中,“特惠貸”入股分紅辦理共涉及5個村467戶,2335萬元;自主發展共涉及8個村377戶,1392.3萬元,合計發放“特惠貸”3727.3萬元;發放“巧樂貸”68筆,金額136萬元;發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746筆,金額4816.7萬元。有力的幫助“搬出大山”的群眾創業致富。
易地搬遷扶貧+就業。為保證搬遷戶就業,實現“搬得出、穩得住、生活好”的目標,巧馬鎮政府積極聯系鎮域的冊亨縣奇松林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貴州明球興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貴州三山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聯合組成招聘會,利用趕集天、人流量集中的優勢開展招聘會,吸引了大量的求職者,有效解決了招工難、就業難的問題,幫助留守兒童留住了父愛、母愛,找回了完整家的溫馨。同時,開展互聯網+易地扶貧搬遷就業培訓。讓已搬遷選房的845戶4054人,在“一步住上新房子”的基礎上實現一戶至上一人就業,爭取“快步過上好日子”。
實施一項計劃﹢ 新舊動能巧融合
鄉村發展倍增計劃+基礎建設。巧馬鎮結合交通便捷的區位優勢和毗鄰工業園區的產業優勢,將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選址在巧馬鎮機關所在地與工業園區之間,初步規劃總用地面積為15.96公頃,其中建筑用地約為14.99公頃。為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建設搬遷新區,巧馬鎮協同設計單位多次到安置點現場勘察并調整設計方案,項目主要包括“一帶、兩心、三組團”,其中“一帶”為濱水景觀帶,“兩心”為商業服務中心和河濱綠心,“三組團”為北部居住組團、南部居住組團和東部居住組團。根據群眾意愿,安置房全部設計為六層建筑,每套住房約110平方米,一樓為商鋪門面。配套基礎設施有寬13米的新區大道、占地3.98公頃的巧馬中學、巧馬幼兒園和3個民族特色山地公園,完全能夠滿足搬遷群眾全方位、多層次的生產和生活需求。
鄉村發展倍增計劃+生態建設。巧馬鎮不斷加強“木藝小鎮”建設,積極爭取退耕還林工程、珠防工程等項目扶持和資金,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發展速生桉樹林和杉樹林,現全鎮新型桉樹種植面積達到14萬畝,杉樹種植達到2萬畝,甘蔗種植超過1萬畝,全鎮森林覆蓋率達67.6%。同時,通過“三變”改革,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使他們的收入得到穩步提升。通過土地的合理轉換,使群眾獲得更多的“土地紅利”“生態紅利”。據統計,目前全鎮流轉土地3400余畝;其中,種植板栗1800畝,種植砂糖橘600畝、種植芒果300畝、油茶500畝、杉木200畝、 新增甘蔗種植600畝。促進全鎮“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鄉村發展倍增計劃+文化建設。按照“搬出大山,搬出文化”的理念和要求,巧馬鎮大力加強文化建設,讓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閃出火花,喚醒民族文化“沉睡資源”,推進民族文化邁開步子、闖出路子,在思想上行動上、收入上引導搬遷群眾走向新生活。投資112萬元建立了納桑錦繡坊,建成后可帶動98人就業,輻射帶動220搬遷戶220人。定期開展“巧馬大講堂”活動,建立巧馬文藝隊,確保搬遷移民在新家園留住“故土情”,體會“鄉愁味”,增強“獲得感”,讓文化就成為助推脫貧攻堅的巨大力量。同時,開展民族文化進課堂活動,把蘆笙舞、八音坐唱、民族蠟染、民族體育活動、民族山歌、民族刺繡、民族餐飲等要作為學校第二課堂活動來開展,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又傳承了少數民族地區民族民間文化。
踐行一個大戰略 新舊并生巧打造
大數據+政務。探索組建了黨群代表服務隊工作載體,建立了微信政務直通車,各村民組建立了微信發展共商群,安置區各居民樓建立了微信安居服務群。通過一個個共商微信群、QQ群,解決黨群之間、干群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將政策設計的第一公里和聯系服務群眾需求的最后一公里緊密相連,讓群眾實實在在地體會到存在感、參與感和獲得感,將傳統上的政府單邊行政改變成融合式的合作治理,有效鞏固黨組織在多元價值因素下的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發端于冊亨縣巧馬鎮的“‘四方五共’威信黨支部”微信群正在黔西南全州推開。
大數據+商務。積極推進由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信用社、青年創客和搬遷群眾合力催生的“巧馬民族民間文化產業孵化園”的運轉。探索大山產品的重生之路,巧馬鎮是優質老品種糖蔗的種植良地和高品質古法紅糖的傳統產地。2016年9月,“大山小農”團隊以合作社形式啟動了黔西南巧馬鎮文化產業孵化項目之土紅糖建廠工作項目,產出了100%無任何添加的“納桑土紅糖”,于2017年1月6日經國家質量認證并榮獲“QS證書”,主要通過電商渠道發售,預計年產值超過800萬元。下一步,將開通微信有贊商城,籌備眾籌項目,繼續將當地的山藥、板栗、土蜂蜜等特色農產品推銷出去,帶動在外務工的人回鄉就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大數據+服務。定期組織每個村召集外出務工人員、大學生、致富能手來召開‘老鄉回家共建小康’為主題的共商會,建立‘共商微信群’,加入“黨群代表服務隊”,把共商的空間和時間打破,實現無縫隙、全日制、全天侯的溝通、服務和管理。同時,探索了“1個特殊搬遷戶”+“1戶好鄰居”+“n個志愿者”的“1+1+n服務體系,建立了綜治工作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便民服務中心等服務中心,完善了“7198”警務模式、社區“成長課堂”“青春課堂”等服務舉措,開展了“留守兒童手環”服務活動,切實提高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的服務能力。
作者單位:貴州省冊亨縣委辦公室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