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張波等:做好現代特色農業這篇文章

[ 作者:張波?彭建強?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8-25 錄入:吳玲香 ]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發展現代農業發表重要講話,指明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方向和基本實現路徑。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調研時進一步強調,把現代特色農業這篇文章做好。我們一定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求,全力推進現代特色農業建設,為“三農”發展注入新動力。

現代特色農業具有更為深刻的理論和實踐內涵

現代農業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概念,體現著未來農業發展的共同特征和一般方向。而現代特色農業則是立足我國農業發展實際提出的概念,包含國家特色和區域特色兩層含義。

首先,現代特色農業是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從世界范圍看,由于客觀發展條件的差異,各國在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選擇上不盡相同,國外現代農業發展大致可以概括為三種模式,即以美國為代表的規模化、機械化、高技術化模式,以日本、以色列為代表的資源節約和資本技術密集型模式,以法國、荷蘭為代表的生產集約加機械技術的復合型模式。一個國家發展現代農業的模式,主要由該國的土地、勞動力和工業水平決定。我國的現代農業建設應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經驗,更應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以及農業發展水平相對滯后的現實國情出發,在穩定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同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技術創新,走一條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其次,現代特色農業是區域特色的現代農業。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自然、地理、氣候等農業生產條件存在較大差異,現代農業發展的重點和方向不盡相同。近年來,國內各地區從實際出發,積極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和路徑,形成了諸多典型經驗。例如,有的地區結合山地資源特色,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有的地區圍繞服務大中城市,大力發展都市型農業;有的地區面向國內外市場,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做好現代特色農業這篇文章,各地區應立足自身自然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培育發展各具特色的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探索適合本地區發展實際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徑,形成各具特點、有機結合、功能互補、類型齊全的區域特色農業。

發展現代特色農業要重點加快四個轉變

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是新時期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新要求,更是解決當前農業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夯實農業基礎性地位、確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必然選擇。從實際情況來看,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應著重加快四個轉變。

一是加快轉變農業供給方式,實現農業由單一追求數量增長向數量質量效益并重轉變。

優化產品產業結構。當前我國農業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農產品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一方面,部分農產品數量結構失衡,如玉米階段性供過于求,而大豆供不應求;另一方面,農產品質量結構失衡,重點表現為一般性農產品相對較多,優質農產品、安全農產品、功能專用農產品供給不足。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最根本的是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優產品結構、品質結構、產業結構,使農產品供給數量充足、品種和質量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體系。要切實增加緊缺農產品生產,合理調整農業內部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畜牧業、農產品精深加工業,促進糧經飼統籌、種養加一體,全面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壯大新產業新業態。近年來,新的生產技術和新型經營模式向農業滲透、與農業融合,催生出了許多新的農業產業形態。例如,鄉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商、會展農業、現代食品產業等。這些新興業態附加值高,生態環保和社會效益良好,能夠滿足社會對農業的多樣化需求。壯大新產業新業態,要深入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充分發揮農村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民俗文化和特色產業等優勢,實現與教育、旅游、康養、信息等產業融合,延伸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為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就業增收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業由消耗資源型發展向綠色可持續發展轉變。

集約節約利用農業資源。我國糧食實現連年增收的同時,農業資源超量使用問題日益凸顯。相關統計顯示,我國每公頃土地化肥使用量、農藥使用量遠超世界平均水平,農業用水效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農藥、化肥、灌溉水的過量使用不僅造成資源浪費,也對土壤和生態環境帶來了不利影響,必須改變這一狀況。要堅持多措并舉,高效利用農業資源,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農藥精準科學施用、農業節水灌溉,確保在不增加農業資源投入的基礎上,實現農產品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要加快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扎實推進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地下水嚴重超采區綜合治理和退耕還林還草工作,確保將超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農業生產退出來。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農業的快速增長帶來了農業廢棄物的快速增加,如果不能有效處理,既浪費資源,又可能污染環境。據測算,我國大約每年產生畜禽糞污38億噸,綜合利用率不到60%;產生秸稈近9億噸,未利用的約有2億噸;使用農膜200多萬噸,當季回收率不足三分之二。這些農業廢棄物量大面廣,但通過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可以變廢為寶,實現農業綠色循環發展。加快發展農業循環經濟,要大力推行高效生態循環的種養模式,加快畜禽糞便集中處理,推動規模化大型沼氣健康發展。加大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支持力度,鼓勵使用可降解農膜,開展區域性殘膜回收與綜合利用。應以縣為單位,采取政府支持、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分步實施的方式,努力探索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有效治理模式。

三是加快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實現農業發展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強化科技創新驅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我們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進步,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目前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6%,而美國、荷蘭、日本等農業發達國家則達到80%以上。我國實現由農業大國到農業強國的歷史跨越,必須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驅動。要大幅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完善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加強農業科技基礎前沿研究,把重大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切實加強農業科技推廣,創新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方式,引入項目管理機制,推行政府購買服務,支持各類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農業科技推廣,努力打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

堅持改革創新驅動。現代特色農業建設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建設任務復雜,需要以改革創新破解體制機制障礙,釋放發展活力。要依照中央的總體部署,推進現代農業關鍵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制度創新和重點政策落實。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落實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財政支農投入機制,把農業作為財政支出的優先保障領域,優化投入結構,創新使用方式,提升支農效能。深化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加快農村金融創新,強化激勵約束機制,確保“三農”貸款投放持續增長。

四是加快轉變農業經營方式,實現農業由傳統分散經營向現代規模經營轉變。

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當前農業發展中的“誰來種地問題”日益突出。一方面,農業經營“小而散”,無法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另一方面,農業從業人口老齡化、兼業化明顯,無法適應農業現代化、專業化發展需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要堅持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積極培育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農業經營主體的專業化、規模化、組織化水平。更加注重提高農民素質,以吸引年輕人務農、培育職業農民為重點,建立專門政策機制,構建職業農民隊伍,為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實人力基礎和保障。

健全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近年來,農業規模經營快速推進,但基層農技推廣、農機服務、病蟲害防治等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卻相對滯后,規模經營主體自己“包攬”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現象十分普遍。這既造成了生產成本上升和資源浪費,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的提升。要著眼于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基本要求,加快形成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要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應著重扶持農機作業、農田灌排、統防統治、烘干倉儲等經營性服務組織,支持供銷、郵政、農機等系統發揮為農服務綜合平臺作用,促進傳統農資流通網點向現代農資綜合服務商轉型。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河北新聞網 2017-08-23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 在线a一级大片免费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日本国产三 | 亚洲A级在线播放 | 在线精品亚洲第一区焦香 | 亚洲色喷福利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