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劇,老年人對美好健康生活需求的不斷攀升,養老服務與醫療供給不對稱的問題日益嚴重,如何充分發揮好現有社會養老與醫療資源,將養老機構生活照料與醫療機構健康關懷融為一體的“醫養結合”新模式,值得民眾期待。
一、 “醫養結合”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醫養結合”是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戰略選擇。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民眾生活和現代醫學水平地不斷提升,健康意識顯著增強,人口平均壽命有了大幅度提高,而老齡化態勢也日趨嚴峻。加之我國前期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前些年來我國新生兒比例呈下降態勢,雖然近期國家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從“人口戰略”上來宏觀調控這一問題,但短期內仍無法解決老齡人口比例上升態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探究更為科學的養老服務模式,來滿足老年人群的服務需求,而“醫養結合”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
(二)“醫養結合”是順利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現實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老年人的養老服務和健康管理是實現“兩個百年”目標的重大民生考題。“醫養結合”能夠科學合理的處理好養老與健康管理間的關系,是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的重要舉措,是“解民憂、紓民困、暖民心”的重要抓手。
(三)“醫養結合”是解決養老服務供給不對稱問題的有力舉措。受計劃生育政策、人口遷移流動和老少分居等因素影響,傳統的家庭照料式養老服務已經無法適應時代需求?,F有的養老機構仍然停留于簡單生活護理層面,無法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健康生活需求,而醫療機構優勢資源緊缺,又主要承擔著重大疾病的診療救治工作,無暇對老年人這一特殊群體實施更為細致的生活護理,致使服務供給不對稱現象日益嚴峻?!搬t養結合”能夠有力解決這一難題,充分發揮好養老和醫療機構的優勢作用,極大地滿足民眾的健康養老需求。
(四)“醫養結合”是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的使命擔當。黨的十八大以后,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時代高度,對養老服務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國務院先后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并將“醫養結合”工作列入了國家“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十部委也聯合出臺了《關于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黨中央、國務院如此緊鑼密鼓地部署“醫養結合”工作,足以說明“醫養結合”工作的重要性,養老和醫療機構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增強使命意識,不折不扣地履行好社會責任。
二、“醫養結合”現行模式及存在的問題
2016年國家民政部與衛計委聯合出臺《關于確定第一批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的通知》,確定了北京市東城區等50個市(區)單位開展“醫養結合”試點工作,歷時2年多來,“醫養結合”試點工作在各地開展的如火如荼,總結起來,其運行模式大致可分為以下四類:
一是疏散型的協作模式,即不相隸屬的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間,根據自身實際簽訂合作協議,各自按照職責分工履行老年人的生活護理和健康管理工作。二是疏散型的家居流動模式,即老年人以家庭為單位,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分片區實施上門式服務,來滿足老年人的康養服務需求。三是緊密型的內設模式,即在原有的醫療機構內增設養老服務項目,又或者是原有的養老服務機構內增設醫療服務項目,通過內部統一,來切實做好“醫養結合”工作。四是緊密型的多方協作模式,即醫療機構、養老機構與第三方機構協作,統籌建立“醫養+”服務模式,如通過醫養+休閑養生旅游度假、醫養+生態宜居服務中心建設等模式,以組合型服務包模式來著力推動“醫養結合”工作。
雖然各地都積極進行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政策保障機制不健全,“醫養結合”工作積極性受挫。近年來,雖然國家陸續出臺了醫養結合工作的指導性意見,各地也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相應的實施方案,但由于此項工作仍然處于“摸石頭過河”階段,許多政策保障機制不夠健全,致使實際操作困難重重。長期以來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分屬衛計和民政部門分管,受部門壁壘、制度條款、行業差異、人財物分割等“醫養”分治因素影響,致使“醫養結合”受制于行政審批程序復雜、人財物整合緩慢等問題困擾。部分醫療機構或養老機構大膽嘗試推進“醫養結合”工作,但受設置要求高、資金投入緩慢、政策保障遲滯等因素影響,積極性嚴重受挫傷,一些處于觀望態度的醫療和養老機構也因此打消嘗試念頭。
二是原則目標認識不足,“醫養結合”工作缺乏全局性、戰略性。當前全國各地都陸續實施了醫養結合試點工作,但普遍存在對醫養結合工作的實質意義理解不夠問題,致使試點工作大多停留在“養老+醫院”表表基礎上,而對“醫養結合”有效整合醫療與養老資源,促進醫療服務、生活護理、臨終關懷等于一體的社會資源利用最大化效益不能充分發揮。一些區域試點開展醫養結合工作,但對于如何持續推進“醫養結合”工作仍缺乏統一的戰略規劃和方向引導,政府部門在探索推進該項工作的過程中也大多處于相對獨立的狀態,沒有形成合力,致使“醫養結合”工作較為分散,缺乏全局性、戰略性規劃。
三是自身硬性條件約束,醫養結合難以滿足民眾服務需求。近年來,隨著國家醫改政策的實施,醫療機構診療環境和診療服務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基層醫療機構均等化公共衛生服務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的開展,進一步拉近了醫療機構與老年人之間的距離。然而老年人多為慢性病高發人群,康復周期較長,而基層醫療機構受床位編制數、醫護人員床護比等因素影響,無法滿足老年人健康養老的全方位需求,而上級醫療機構受醫保控費、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等政策因素影響,也無法滿足老年人長期在院康養服務需求。養老機構又受限于自身發展條件約束,尚不能提供基礎的醫療服務,部分養老機構硬件設施差、活動區域少、健康人才匱乏,且工作人員普遍年齡偏高、文化程度低、人員流動性大的問題,也無力滿足醫養結合服務需求。
四是傳統觀念改變困難,“醫養結合”尚難獲得民眾認同。長期以來,民眾養老多以傳統的居家養老模式為主,父母隨子女生活,由子女來共同承擔老人的養老服務。老年人受傳統觀念、康養經費顧慮和對“醫養結合”認知不足等因素影響,缺乏對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的信任度,依舊傾向于跟隨子女或者是自己獨自生活。子女也受傳統觀念影響,并對醫養機構高額服務費用、服務能力等存在質疑,引導老人加入“醫養結合”隊伍的熱情不高。老人跟隨子女養老的傳統觀念和做法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和前期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越來越難以實現。許多獨生子女在工作之余根本無法抽出更多的時間來照料老人,而老年人獨居發生意外的事件也屢見不鮮,“醫養結合”的推介已經刻不容緩。
三、“醫養結合”工作建議
(一)做好頂層設計,強化政策保障。積極發揮政府在“醫養結合”工作中的主導作用,組織成立“醫養結合”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民政、衛計、人社、財政、醫保、發改、物價等各部門工作,通過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解決問題的的方式,著力打破部門間的壁壘,充分發揮部門合力。同時結合地區醫療機構、養老機構及老年人數量、分布及規模情況等實際,統籌發揮優勢資源,分類實施好緊密或疏散型“醫養結合”工作。組織相關部門研究制定“醫養結合”相應配套政策,統一建立基礎標準、服務流程、監管評價等體系,完善好醫養服務費醫保納入、保險參與、民政兜底、民眾自費相結合的資金保障體系。同時進一步簡化“醫養結合”工作審批流程,更加側重于過程監管和結果考聘。在資金、用地、用能、用人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按照中央財政補助、各部門政策資金捆綁、地方財政配套的模式,統籌設置“醫養結合”項目資金,根據各地醫養集合工程實施進度、工作開展情況、社會綜合評價等綜合考評后予以資金撥付。加快推進醫師多點執業(含養老機構執業)、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醫聯體醫共體建設等工作,著力開發和提升醫療和養老機信息化管理水平,為“醫養結合”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二)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督查問責。進一步加強各部門對“醫養結合”工作的重視力度,深刻理解該項工作的重要意義。由政府部門牽頭,組織相關部門詳細理解當前老齡化問題的嚴峻性,對黨中央、國務院、各部委出臺的關于“醫養結合”的政策方針等進行系統學習,在全面了解“醫養結合”工作意義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部門機構的政治站位,著力消弭本領恐慌。建立科學的“醫養結合”工作考核評價體系,由政府部門牽頭組建督查專班,定期或不定期對各地“醫養結合”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實地督查,對存在的典型案例和亮點工作適時進行推介,在評先表彰方面予以相應的政策傾斜;對工作進度遲緩、消極怠慢的單位和個人予以懲處,進而有力保障“醫養結合”工作的實施。
(三)強化自身建設,滿足民眾需求。著力加強“醫養結合體”建設,結合各自實際,因地施策,統籌實施好疏散型或緊密型醫療、養老體系建設。著力盤活現有閑置醫療、養老資源,探索縣鄉兩級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養老機構協作試轉型發展。加大“醫養結合體”內人才隊伍保障力度,通過人才引進、定向委培、下派幫扶、自身培養等模式,不斷充實“醫養結合”隊伍。同時通過傳幫帶、進修學、遠程學等模式,著力提升“醫養結合體”內人員素質。建立多元資金、項目投入機制,由政府部門牽頭,統籌做好各部門間項目、資金整合工作,按照“醫養結合體”建設標準統籌實施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扶持“醫養結合”項目做大做強。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如社會資源辦理醫養機構或公益彩票等投資醫養機構等。同時鼓勵民眾積極參與到養老服務公益事業中來,發揮民眾自身作用,逐步推進微型醫養服務業發展,如小院室醫養服務站等。加快實施醫養產業智能發展戰略,著力開發集信息采集、健康數據視察、動態隨訪服務、線上線下溝通交流等于一體的智慧服務,助推醫養事業的發展。
(四)轉變民眾觀念,擴大品牌效應。加大“醫養結合”工作的宣傳力度,由政府部門牽頭,組織衛計、民政、財政、發改等部門聯合制定“醫養結合”政策宣傳內容,充分應用廣播電視、報紙宣傳欄等傳統媒體進行宣傳,同時積極應用“兩微一端”新媒體向民眾進行推廣,不斷擴大醫養政策知曉率和覆蓋面?!搬t養結合”機構著力加強自身品牌建設,根據不同老年人群體的服務需求,致力打造個性化的醫養服務包,以優質服務贏得老年人的良好口碑,通過人際傳播作用激發宣傳活力。同時大膽創新,著力實施“醫養+”戰略,鍛造聚合式醫養服務體系,通過開展醫養+文化旅游、醫養+居家服務等模式吸引更多老齡群體加入到醫養隊伍中來。政府部門積極開展“醫養結合”試點經驗調研工作,加大對老年人及其子女服務需求征集力度,認真查找工作調研過程中發現的困難和服務對象反饋的問題,為后期各項政策決策和工作推進提供科學依據,統籌做好整體規劃、研究切實可行的方案予以實施。
“醫養結合”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處于試點階段的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類問題和挑戰,此時就要求我們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探究問題解決方法,理順醫養工作體系,有力保障該項工作的實施。
(作者單位: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人民醫院)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