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意象”理論:人們對城市的認識并形成的意象,是通過對城市的環境形體的觀察來實現的。城市形體的各種標志是供人們識別城市的符號,人們通過對這些符號的觀察而形成感覺,從而逐步認識城市本質。
角色是社會人文藝術的結晶,也是一種文化符號,更是一種文化消費商品。角色不僅具有社會屬性,而且還具有經濟屬性。角色的經濟屬性源于角色商品化的實現。
角色經濟以角色產業為核心產業,逐漸形成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和產業可持續發展特征的產業多維網絡體系,即角色經濟生態圈。
城市意象理論,是指更關注城市受眾,尤其是普通老百姓,當然也包括當地的市民和外來的游客。城市意象理論的主要元素,包括道路、邊界、區域、節點和標志物等。
1、關鍵詞一:現代城市
以城市寬度與城市厚度共同構筑城市空間
現代城市空間,它更多地聚焦于現代的城市文化。
如果說歷史奠定了城市的厚度,那么現代文化更多地是彰顯一個城市的寬度。這樣的厚度與寬度構建了一個城市具體的意象。
以創新的符號表達方式探索城市品格
我們常說的“窺一斑而知全豹”,人們可以從城市的點滴中去感知城市的品格。現代城市的發展面臨著許多的問題,如傳統經濟產業衰退、集體歸屬感缺乏、城市建筑的老化、生活品質惡化、全球化挑戰等。
這些問題的解決可以以一種創新的方式,如創新的符號表達方式,來改善居民生活品質,提高城市發展質量,吸聚文化、投資、商業、勞動力、消費者、新興業態等。
2、關鍵詞二:動漫角色
現代意義上的角色
現代意義上的角色利用則體現了現代社會的需要。角色是社會人文藝術的結晶,是動漫藝術的表現形式,也是一種文化符號,更是一種文化消費商品。角色不僅具有社會屬性,而且還具有經濟屬性。角色的經濟屬性源于角色商品化的實現。而角色之所以能夠商品化,主要是因為角色本身所呈現出的標識性、符號性特征能被大眾熟悉并被廣泛認知。
角色+城市
角色成為城市符號,其中最大的影響力就在于其帶動了當地城市的文化消費.角色作為城市符號表達及其角色消費市場的發展可以很好地滿足城市的文化需求。角色可以很好地適應當下不斷創新文化消費模式,擴大和拉動居民消費,引領文化供給側改革的發展需求。
3、關鍵詞三:角色經濟
角色經濟:新型經濟業態帶動經濟發展
角色經濟,即角色設計與開發、角色商品化、角色消費以及相關產業鏈條的拓展和跨界融合形成的一種新的經濟業態。角色產業是角色經濟發展的直接動力,文化產業是角色經濟發展的廣泛基礎,構成了角色經濟的核心層。
角色經濟有助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尤其是數字經濟的發展為其帶來很大空間。跨界融合與生態化發展是角色經濟發展的關鍵,也為城市經濟描繪出未來切實可行的路徑。
角色經濟具有基礎性、廣泛性、外溢性和互補性,角色可以撬動經濟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即 “角色+”,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高,開辟經濟增長新空間,改造經濟面貌,塑造經濟新形態,促進整體經濟發展。
韓若冰,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動漫產業與動漫角色經濟、消費文化與文化消費等。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廣振智庫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