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村在改革開放前遭受了計劃經濟剝奪,改革開放后祼露在市場經濟風雨中缺少應有保護。中國鄉村建設發展的關鍵是重構。在當下中國,鄉村發展并非獨立變量,是城市化的函數,因此鄉村發展必須與城市化通盤考慮。由此而言,我所謂的鄉村重構,是一種城鄉互補、跨越式的鄉村現代化思路。
1、人口重構
這里的關鍵是農民遷出村莊、走向城市,這其實是城市化的互補和協調的一面。2018年全國鄉村戶籍人口7.9億,常住人口5.6億,實際應小于這一數字,同期全國耕地20.2 億畝。全國鄉村地區的人均耕地,按戶籍人口計算為2.6 畝,按常住人口計算為3.6畝。按經濟發展一般的低限要求,只有當農村人均耕地至少為30畝以上時,農民務農收入才有可能接近城市居民的水平。按此計算,如果考慮到鄉村地區的非農業人口因素,則鄉村地區人口至少需要減少60%至70%以上,農民才能跟市民一樣,過上現代化的美好生活。
鄉村地區另外一些人口重構問題也十分重要。一是鄉村居民職業的鄉土化轉型,即全職農民與兼職農民之間的分化;鄉村居民的就地非農化,亦即仍居住在鄉村地區的人口,從事非農比率的逐步上升。二是積極應對鄉村地區老齡化水平大大高于城市的趨勢,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公共政策,需要尊重老年人安土重遷的價值取向,讓仍居住在農村地區的老人,也能有較好的晚年生活。三是積極應對城市人口在鄉村季節性居住的發展趨勢。四是應對第一代農民工的返鄉潮。五是整體提升鄉村地區人口素質,包括精神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兩部分。
研究制定人口分布規劃。人口分布規劃是城市化規劃和鄉村人口重構的基礎和依據,也是產業分布的函數。美國和日本的人口,從19世紀以來一直在向著沿海地區集聚。而我國這一集聚顯然較慢,一是缺少總體圖景,二是缺少政策配套。這里有三個層面的集聚問題:一是向沿海集聚,二是向城市集聚,三是向其中的大中城市集聚。
2、空間重構
按上文計算,中國相當一部村莊將要萎縮乃至消亡,這將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的確很無奈。那些看著是美好的東西,身處其間的痛苦,局外人是難以體會理解的。
妥善應對相當一部分鄉村嚴重的碎片化空間問題。因勢利導地利用人口向城市的遷移趨勢,以及鄉村人口的代際更替趨勢,積極穩妥地推進鄉村空間整合。促進農民市民化與國土資源效率的共同提升,確保城市化進程中的耕地保有量,以及耕地產出效率的提高。
與此相應的是科學制定城市化政策。城市的空間擴張與農村的空間消亡,是一張皮的兩個方面。這里的一個關鍵,是實施積極的農民工市民化定居政策。
3、產業重構
提升農業生產規模,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水平;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和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相當一部分鄉村將積極發展休閑旅游業,迎接老齡化時代城市居民的到來。浙江旅游部門一位領導說,從收入角度講,民宿一張床等于10畝糧田的產出。發展城市型農業,即一部分鄉村的農業將服務于城市需要,發展以服務于城市需要為主的農業生產經營。也有少數鄉村將建設工業園區,成為區域制造業的生產基地。
4、文化重構
一部分村莊將在這一過程中重生,原有的特色鄉土文化將打上現代化印記,形成所謂的文化更新。在這一過程中,一定會有相當部分的鄉村文化,將原汁原味甚或原封不同地保存下來。鄉村氏族文化當然也需保護,但存在形式因承載主體的生存方式變化而發生較大變化。一些特色文化將整體遷移,另一些特色文化或將進入博物館。總之,原有的鄉村文化將發生一系列變化。
作者系浙江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省信息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浙江經濟》2019年第13期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