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新冠疫情下我國農業產業發展面臨新問題、新挑戰,金融支撐對農業產業發展至關重要,如何通過金融創新支撐農業產業安全值得研究探討。[方法]緊密結合國家政策方針,運用邏輯推理與規范分析等方法闡明新階段農業產業安全的極端重要性,提出農業產業安全需要在3個方面做足文章,同時,根據金融支撐的特征,提出金融支撐需要聚焦4個方面。[結果]農業產業安全的極端重要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形成國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的重要基礎;二是應對國際復雜多變形勢,打好持久戰的重要基礎。農業產業安全需要突出糧食總量安全、突出生豬產能恢復提升、突出富民鄉村產業。金融支撐需要聚焦產業、突出主體、優化環境、防范風險。[結論]新階段和新形勢下農業產業安全重要性認識需要進一步提升,金融如何支撐產業發展、支撐主體需求:一方面促使金融與財政保險、擔保等政策工具有機結合,分散風險;另一方面要善用數字技術,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掌控服務產業、服務主體的生產經營情況,預防風險發生、降低風險發生頻率、減少風險損失。
引言
農業是國民經濟永恒的基礎,金融創新是永恒的話題,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形勢在變,環境在變,不同產業發展的重要程度在變[1]。堅守底線思維,應對復雜局面,決定了農業產業安全的優先序,也決定了支撐農業產業安全,強調了最重要政策工具選擇的極端重要性,在此方面金融支撐大有可為。對此,文章有一些基本看法。
1.新階段農業產業安全的極端重要性
2020年是人類歷史上難以磨滅的一年。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央對形勢一直有清晰的認識和判斷,從“六穩”到“六保”再到提出要形成“雙循環”格局,特別是2020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不穩定不確定性時常發生,面臨的問題是中長期的,因此,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2020年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社會經濟領域專家座談會時,又提出我國將進入發展新階段。新階段的重要特征是既有新的發展機遇,也有新的矛盾和新的挑戰,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勇于開頂風船,善于轉為危機,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加安全的發展[2]。2020年9月1日中央深改委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又提出要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健全糧食安全制度體系。中央對形勢的判斷和要求,凸顯了應對新階段形勢變化的辯證思維,凸顯了新階段農業的極端重要性,凸顯了糧食安全的極端必要性和現實性。換言之,在發展新階段,要求進一步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更加強調農業產業安全極端重要性[3],這種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1 農業產業安全是形成國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的重要基礎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更是謀劃十四五時期的起步之年和第二個百年目標的開啟之年。做好自己的事,發展很重要,但生存更重要,生存的前提是有飯吃,能吃得飽。因此,夯實農業基礎,確保農業產業安全,特別是糧食總量安全是重中之重,這既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礎,也是鄉村振興的中心任務,更是推進國民經濟健康可持續更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條件。
1.2 農業產業安全是應對國際復雜多變形勢,打好持久戰的重要基礎
要著眼長遠,把握大勢。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中國人手里,中國人的飯碗必須裝中國人自己產的糧食[4]。糧豬安天下,這是最大的底氣。只要能堅守“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底線,任何風吹浪打都可以應對自如,就是以不變應萬變,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的基礎。因此,抓農業產業安全,特別是糧食安全不能僅從經濟上看,要從政治上看,不能僅從經濟上算利益得失,而應從社會政治的角度去增信心,夯底氣,把方向[5,6]。
2.農業產業安全要抓重中之重
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形勢,以國內為主,確保農業產業安全具有極端重要性[7]。事實上,無論是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抑或是2020年“兩會”有關三農工作的總體要求和部署,中央近期出臺的一系列相關政策文件,都反復強調農業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于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將千方百計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作為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抓農業產業安全要在3方面做足文章。
2.1 突出糧食總量安全的重要意義
吃好吃安全的前提是吃飽,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前提是農業基礎牢固,糧食總量是保生存、保發展的前提。因此,要按中央要求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突出“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方針,在穩定耕地數量、擴大播種面積、增強產出能力上下功夫,在生物技術、裝備技術、綠色技術和數字技術提升上做文章,在國家對農業的支持保護政策方面多花錢。
2.2 突出生豬產能恢復提升的重要意義
如果說糧食特別是小麥、水稻在解決中國人吃飽飯方面意義重大的話,那么豬肉在解決中國人吃好方面的功能和可獲得性是其他農產品難以替代的,所謂糧豬安天下的意義也在于此。因此,要高度重視2019年生豬出欄和豬肉供給減少對老百姓生活水平下降的影響,最大限度按中央要求恢復生豬產能,保障豬肉供給[8]。生豬產能區別于糧食生產靠千家萬戶的努力、靠面積、靠科技的生產經營方式。從發展趨向看,現代化的畜牧業的生產經營,特別是生豬生產要靠規模化、集約化、一體化、綠色化、健康化、數字化經營方式,這不僅是保總量的需要,也是環境保護的要求。因此要好好研究總結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的生豬生產方式,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發展生豬生產的模式和樣板。
2.3 突出富民鄉村產業對增加農民就業增收的重要意義
如果說重視糧豬產業是滿足14億人口的食物安全需求,不受制于人的保障,那么,保障農業從業人員充分就業、收入穩定增長是實現農業產業可持續的前提。事實上,將農業產業拓展到鄉村產業范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保障供給鏈,富民鄉村產業可以有所作為。各地要發揮比較優勢,發展各種特色產業,不僅可以在糧食管吃飽、豬肉管吃好的基礎上,管城鄉居民吃出多元化、差異化來,也可以在富民鄉村產業發展過程中,使農民在農業內部有更加充分的就業機會,以及二、三產業帶來的更多收入,這對雙循環格局下我國現代農業道路選擇具有特殊意義。
總之,保糧食總量安全,解決吃飽。保生豬產業安全,解決吃好。保富民鄉村產業,解決吃出多樣化和農民就業增收意義重大。對此,認識必須清楚。
3.保產業安全需要金融支撐
農業的極端重要性大家認識都非常清楚。事實上,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持續增強,國家已構建了包括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投入、財政金融信貸在內完善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對促進農業產業安全,推動可持續發展起到了堅定的支撐作用。但相對于其他農業支持保護政策,金融支撐的能量和作用是最重要的。
當然,關于農村金融大家可以討論的話題很多,單從金融需求來講,如何解決“貸款難”“貸款貴”問題,從金融供給來看,如何解決“不愿貸”“不敢貸”問題[9],就可以引發諸多的討論,但是,金融如何支撐產業發展,支撐主體需求,在新階段和新形勢下的極端重要性認識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有4個主題詞十分關鍵,即金融支撐要聚焦產業、突出主體、優化環境、防范風險。
3.1 聚焦產業
保障產業安全是當前三農工作重中之重。金融如何支持農業產業發展,針對不同產業要有不同著眼點。一是糧食要保總量穩定增長。保總量,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由此決定政策取向更多地帶有公共性和外部性,國家投資是重點,特別是基礎設施,包括高標準農田建設,財政作用不可替代。從糧食的產業特征以及從經營制度看,規模化經營是方向,金融怎樣支撐規模經營的發展,土地經營權抵押、大型農機具抵押如何有效獲取信貸支持等金融產品創新需要好好研究。二是生豬要保產能恢復。對希望、溫氏、正大這樣的大型企業獲得足夠多的金融支持問題不大。對大量中小型養殖企業,飼料購置、防污設施建設等經營行為,相對于普通農戶或養殖戶,需要貸款相對數額大,還款期相對較長[10],金融能不能有針對性地提供專項貸款,包括探索專用設施、場地抵押、活體抵押,解決長期貸款難、無抵押難問題有大文章可做。三是富民鄉村產業要保農民就業增收。不同區域、不同資源稟賦、不同產業有不同的比較優勢,但共同點是需要服務的產業多,業態多,就需要研究在新形勢下,怎樣提供多元化金融信貸產品有利于從業者選擇。這些年各地在這方面有不少探索,效果都很好,種菜有種菜的貸款,種茶有種茶的貸款。支持種植業的信貸產品不少,支持畜禽產業的探索也很多。總之,要豐富金融供給的產品創新。同時,可把貸款支持與扶貧政策、增收政策結合起來,特別是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一方面可以增強支持強度,另一方面也可保資金安全。
3.2 突出主體
金融支持要面向千家萬戶普通農戶,實施普惠金融[11],同時,更應扶持在保障農業產業安全方面發揮生力軍作用的各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12],現階段我國有100萬家庭農場,220萬家農民合作社,近40萬家各類農業生產服務組織,近10萬家規模不一的農業企業。這些新型主體,一方面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另一方面擔負著為小農與現代農業對接的中介服務作用。各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定位不一,功能不一,但對信貸都表現出與普通小農戶的明顯區別,信貸需求長期化、大額化、多元化。這幾年農業農村部向有關金融機構推薦了一批產業化龍頭企業。據不完全統計,農業企業獲得專項再貸款800多億元,近4萬家中小微農業企業享受支農支小信貸優惠政策,授信總額1 800多億元。
3.3 優化環境
按照中央的要求,各級政府不斷加強對農村金融事業發展的支持力度,為農村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但是,從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看,實現金融供需平衡,困難和挑戰依然存在[13],有的問題甚至積弊多年,需要下決心解決好。為此,要加快制定涉及農村金融的立法進程。同時,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增加農業投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通過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等措施,以強勢農業形象增強金融部門投資農業信心。構建遵法、守信的社會環境和行為規范,完善農村金融市場發育環境。支持鼓勵地方金融機構,特別是涉農金融機構,大膽探索“金融+保險”“金融+互聯網”“金融+N”等多種工具組合方式以及針對不同產業、不同主體的信貸模式,保障農業產業安全,保障農村金融事業健康發展。
3.4 防范風險
現代社會風險無處不在,農業產業安全,風險防控很重要。農業由于其天然的弱勢產業特征,極易遭受自然、疫病風險,這些年遭遇社會風險、政策風險也不鮮見[14]。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于公共衛生領域,但對農業農村經濟的影響,全社會關注,從而深刻表明風險有不確定性、傳導性和災難性,需要通過保險、期貨、擔保等風險管控工具予以化解[15]。此外,支持農業產業發展,在實踐中如何防控金融風險發展,除了借助傳統的避險規則外,也有金融風險的防控問題,需要借助現代金融科技[16],一方面促使金融與財政保險、擔保等政策工具有機結合,分散風險,另一方面要善用數字技術,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掌控服務產業、服務主體的生產經營情況,預防風險發生、降低風險發生頻率、減少風險損失。數字技術是篇大文章,需要花大力氣認真研究。
(作者張紅宇系《中國鄉村發現》學術委員、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專家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原司長;易小燕系博士、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0年第11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