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文萃》:建立美麗鄉村意義重大,那您認為,今后在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中最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黨國英:只能從我國美麗鄉村實踐中來審視我們遇到的問題。我認為,除了我前面已經提到的政府開展合村并居要更加慎重,今后工作中還應該注意的是以下幾方面問題。
第一,要高度重視城鄉人口合理布局,改善城鄉居住形態
顧益康先生曾經用“兩只老鼠”來比喻我們在這方面出現的窘境。農民在農村的家里有一只老鼠居住,而進城的農民也像一只老鼠蝸居在出租屋里。更普遍的情形則是一家人漢河兩隔,夫妻無聚,母子分離。此情此景,何美之有?城市房價過高,房屋品質過低,不僅傷害了城市居民,也影響脫離農業的農村居民舉家進城。毫無疑問,以往我國城市建設基本忽視了人對合理空間的需要,因而讓人難以產生鄉戀之情。目前,我國城市建成區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8千人左右,但城市建成區內的住宅區的人口密度卻非常大,有的社區達到6萬~10萬人/每平方千米以上。甚至連一些小縣城也熱衷給百姓建造摩天大樓。公共領域過大,公務人員辦公區在上班時間的人員密度本身不高,下班以后更談不上有什么密度。工商企業的占地面積也大,很多開發區的疏朗、開闊程度令人驚訝。從省會城市到鄉鎮駐地,甚至到村莊,幾乎都會盡其所能搞大小廣場,有點像中世紀的歐洲城市格局。
如果革新規劃理念,讓居民保有鄉戀之情的溫馨城市是完全可以建造的。
一是要限制某些特大型城市人口規模的擴張。人口數量過多會迫使城市面積擴展,增加居民與鄉野環境親和的成本。
二是擴大居民區面積在城市建成區總面積中的比重。例如,由現在的20%左右提高到40%以上。
三是至少讓城市的中產階級能有經濟型的獨棟住宅,而讓政府、企業與社會機構在城市的中心區使用摩天大樓。
四是將城市核心區周邊不便于農業耕作的土地利用起來,在合理規劃的前提下,使其既能改善城市中產階級居住條件,又能同時提升植被覆蓋質量,改善生態環境。
五是考慮到中低收入者的情況,盡量安排他們到接近市區中心區域居住,密度也不能太高。國外經驗證明,低收入者離開城市中心區居住弊大于利。
當然,極少數巨型城市不必完全套用這幾個原則。
按以上規劃原則發展城市,依據我國的人口與國土資源條件,根本不用多占農地,就可以達到目的。按我國地理學家的意見,我國大概有60億~70億畝國土是適合人類居住、生活的土地,如果規劃合理,以6億畝作為城鄉建設用地,足以使城鄉居民獲得一個好的居住形態。簡單說,讓中國人住得舒服一些,根本不需要多占耕地,也不需要減少生態安全所需要的土地,真正需要的是改變土地規劃理念。
第二,美麗鄉村建設中要盡可能避免公共領域投資浪費
我國目前真正在農業區的行政村估計有50萬個左右,其中8萬~10萬個在未來會組合為小城市(1個建制鎮發展為小城市時會吸收幾個村的農業轉移人口以及一定量的土地),或成為更大城市的功能區。剩下的行政村中,估計還有10%左右會因為歷史因素、特殊地理因素等,大體保持現有的人口規模,成為發展鄉村旅游業及生產服務業的專業村莊。其余行政村會在或長或短的時間里逐步收縮為小型專業農戶居民點,甚至完全消失。
對于后一類村莊,在鄉村振興工作中不需要投資建設永久性的公共服務設施;
對于專業村莊,也只能有選擇地建設一定的公共服務設施。
這兩類村莊,特別是后一類村莊,即使投資建設了公共服務設施,也會因為人口少、設施維護成本高,使公共服務缺乏效率,對老百姓沒有吸引力。只要我國能發展起輻射半徑為30公里以下的小城市網絡,小城市的公共服務對這些鄉村居民就有可及性,形成更高效的“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可及性”條件。這是發達國家城鄉公共服務聯通的通例,我們完全可以借鑒。
第三,深化農業農村改革,使鄉村之美的創造與維護成為農民的自覺行為
相信中國人有杰出的創造力,也有充分的資源條件,可以使中國城鄉變得更加美麗。真正重要的是堅持改革開放的信念,堅信中國農民的自由選擇權利對于美麗鄉村建設不可或缺的意義。如果市場化改革步伐更快一些,相信我國鄉村景觀之美要好于當下。市場化改革的最短板是土地制度改革,這是影響鄉村景觀與鄉村社會關系的首要因素。
農村土地制度會影響田野景觀。我國土地承包權交易只限于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內部。這個制度直接影響現代農業的最佳要素組合的形成。“小農戶+專業化服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農業經濟,但還是不能形成最佳投資激勵的要素組合,村莊由此更可能是低收入小農戶的聚落。這樣一來,鄉村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都難以達到具有現代性的審美要求。
鄉村社會治理制度也會影響鄉村美感的質量。我們以往打破了鄉鎮一級的“政社合一”,極大解放了農業生產力。目前村一級的“政社合一”還沒有完全打破,盡管家庭農地承包制使得“雙層經營”體制的重心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不在村委會,但村委會仍然是集體經濟組織的實際控制者,更是村莊公共事務的組織管理者。有的地方探索推進“政經分離”改革,但比較艱難。
中央2016年底發布了《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要求地方探索將行政村一級的公共事務管理職能與集體經濟管理職能分開,但這個改革精神并沒有得到貫徹。其實,沿著這個思路繼續拓展改革對美麗鄉村建設有重要意義。集體經濟的未來交由市場決定,通過效率的提高讓農戶富裕起來;公共服務作為鄉村治理的核心,最終走城鄉一體化之路,實現國家的公共服務無差異全覆蓋,使城鄉社會治理一體化,這才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制度基礎。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領導文萃》2021年4月上)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