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朱啟臻:農民的重要性

[ 作者:朱啟臻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5-10-19 錄入:12 ]

原題:“農民為啥離開土地”連載之47:農民的重要性

農業作為人類生存的基礎,隨著社會發展越發受到重視,這主要是兩個因素所決定,一是隨著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不斷下降,使得非農業有條件支持農業,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份額越低,社會對農業的支持力度也就會越大。因為農業的重要性不在于對價值量增長的貢獻,而在于它對人類生存的不可替代性?!懊褚允碁樘臁睕Q定了農業是一個永恒的產業。二是農業的低收益性和勞動的艱苦性導致農村勞動力外流,使我們不得不重視農業。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青年愿意從事農業,勞動力流向的一般規律是從農業流向非農業,從農村流向城鎮,從不發達地區流向發達地區。當然,這種流動被認為是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必要條件,但是這種流動到達一定界限時,農業勞動力不足導致大量土地棄耕,農業生產就會受到威脅,進而威脅一國糧食安全。因此,重視農業就成為政府的首要責任。

朱啟臻:農民的重要性(圖1)

農業不是老年人的專利

在我們對20個村莊調查的過程中,所到之處可以訪談到的大多是老年人,表2是從事種養殖業的訪談對象年齡分布情況,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農業勞動力的匱乏和老齡化程度。

表220個村莊農業勞動者老齡化程度(略)

在我們調查的20個村莊中,老齡化程度超過了30%,農業勞動者的老齡化則更為突出,平均年齡是57歲,其中年齡最大的已經84歲還在農田里干活。在從事農業的隊伍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了63.05%。

這些老人如何看待未來的農業呢?在四川仁壽縣我們遇到了66歲的胡國琨,他因在外打工摔斷了腿,只能回家種田了?!爱斃先朔N不動地了,誰來種地呢?”這是我們調研活動中最為關心,也是問得最多的話題。盡管很少有年輕人表示愿意從事農業,可老人們卻大多認為將來兒子們一定會回家種地的。以下的對話代表了大多數老農民的愿望。

“他們將來會回村里種地嗎?”

“大兒子今年已經40多了,雖然是在外面干活,可干的也是體力活,再過幾年,等他年紀大了、外邊沒人要了,像我一樣,就會回來種地的。我要把地留給我兒子種。

“我給每個兒子都蓋了一幢房子。1995年的時候,我花了3萬塊錢積蓄,在那邊(胡國琨手指著村里的另一個方位)給小兒子蓋了一幢房子。

“這邊的房子是2005年的時候給大兒子翻修的。當時,我手里只有2萬塊錢,就和大兒子商量給他蓋房子的事情,想讓他出點錢。他當時一聽就不同意蓋房子,說沒必要蓋、以后也不一定回來??;還說兒媳婦那邊的母親也要他養著,手頭特別緊。我就和他急了?!?

“你兒子為什么不愿意讓你在農村蓋房呢?”

“他認為用不著,想在城里買房。最后逼著他拿了2萬塊錢出來,才算是把這房子給蓋起來了。

“其實蓋這個房子還不是為他好嘛。我們老人心疼他、替他擔心,擔心他老了以后回家了,沒地方住啊。他經常說也許以后就不回來了,但是他們不回來又能去哪里呢?”

“如果你兒子將來在外邊有房子,你的房子給誰呢?”

“在城里混了這么久都買不起房子,早晚要回來的?!?

“你的孫子將來會在家種地嗎?”

“連24節氣也背不出來。能分清什么種子就不錯了,會種啥子地?”

整個訪談過程中,胡國琨反復和我們表達這樣一個意思:只要自己能走路,只要還有力氣,他就不會讓地荒了,也不流轉給別人。他堅信兒子會回來,這一份執著和期待,使得66歲的他,仍然堅守著土地不離不棄。但是,他的兒孫們還會回來種地嗎?那些走出去的人又怎么想呢?我們對在京打工的60多人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幾乎所有人都表示:“只要在北京能生存就不會回去了?!币灿腥吮硎?,“將來干不動了,不回老家還能去哪兒?”下面的案例,是大多數外出者的心態。

周玉剛1967年出生于陜西省延安市一個叫DT村的地方,那里是典型的黃土高原地帶,千溝萬壑的地貌,支離破碎的土地,使得這里成為中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1993年,是周玉剛迎來了改變自己命運的一年。這一年,26歲的周玉剛和妻子兩人一起,在村里鄉親們羨慕的眼光中,辭別了父母,成為中國農業大學的臨時工,這一干就是17年,維修過桌椅,修過電器,看過大門,也打掃過衛生。

“現在國家重視農業,給農民補貼,為什么不愿回農村過安逸生活呢?”

“農業的風險很大,過去種玉米,一遇上大旱,玉米就絕收,連飯都吃不飽?,F在退耕還林,25度以上的坡地都種上了生態林,前8年政府每畝地給補助80元錢,200斤面,后8年也還給錢,只是會少些。靠補貼解決了吃飯問題,但是沒錢花。

“25度以下的坡地號召栽種經濟林,我們村種的杏和蘋果,但收入沒保障,一是管理成本高,化肥、農藥什么的都漲價,蘋果賣不上好價,弄不好就賠錢。

“災害也多,凍害、干旱、蟲害都會使蘋果絕收,現在我們村的許多蘋果樹患腐爛病,沒有辦法治,樹都死了。

“還是在城里打工收入穩定,不受氣候影響,旱澇保收。

“回老家沒有其他的途徑可以賺錢,回去干什么呢?

“我們老家在黃土高原,‘退耕還林’種了蘋果樹。我家里的四畝多地現在都給我二哥種著,因缺人和管理不過來,蘋果樹都沒有長起來,現在回老家的話,沒有一點經濟來源。

“現在已經沒有退路了?!?

使周玉剛感到沒有退路的還有自己的女兒。

周玉剛的女兒今年9歲,9年來周玉剛只帶她回過三次老家。周玉剛清楚地記得,上次回老家,孩子在陜北吃不慣也住不慣,沒呆上一天就吵著要回北京。而自己也不太適應黃土高原的生活。

“回家坐在窯洞里的炕上吃飯我都坐不住,沒一會兒腿就麻了。

“孩子出生在北京,接受的教育也是城市的教育,普通話說得很好,家鄉話一句也不會?!?

“城里上學的費用很高,有讓女兒回農村讀書的想法嗎?”

“總不能讓孩子再回到村里念書吧,北京的教育質量跟我們那里相比是天壤之別。我去年還給孩子報了個奧數班,1000多塊錢15次課,村里哪有這個啊。

“村里只有一所快要維持不下去的小學,想要上初中和高中,村里的孩子只能走十里地的路到鎮上的學校念。我家孩子遭不了這個罪?。r且那邊教育質量這么差,再困難也要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在什么情況下你會回農村老家呢?”

“除非不讓我的女兒在北京上中學,如果必須回老家上中學,我們就回老家照顧孩子,孩子沒家長照顧是不行的;等孩子考上大學,我們還會回到城里打工。

“回老家就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我干不動了,沒有收入了,就回老家養老,農村養老費用低?!?

因為是他把100多村里人或附近的親戚帶來北京打工,所以周玉剛肯定地說,沒有一個人愿意回農村去,盡管每個人的工作不同,收入也有差別,但都認為“回到農村是丟人的事”。

“出來了,就不再回去!”

這是周玉剛及其家人最堅定的決心,也是來北京打拼的千千萬萬打工者最強烈的情感共鳴。

計劃經濟時代,是靠強制的辦法讓大多數人為少數人生產糧食。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有了越來越多的自由選擇的機會,年輕人不愿在農村從事農業,或者真的要等他們老了,在外打工沒人要了,再回農村種地。難道把農業變成老年人的專利嗎?顯然是不可行的。這就要求我們重新審視農民的地位,思考農業與農民的關系。

農民的重要性

中央黨校三農中心的徐祥臨曾在其《三農問題論劍》一書中,談到農業的性質以及農業與農民的關系,其中一些對農業性質的判斷我是贊同的,他認為,人們把吃飯問題看作是經濟問題,是十分淺陋的認識。農業首先是生存問題,經濟可以不增長,生存必須時時有保障,生存問題要高于經濟問題,所以,必須把農業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①[1]()。盡管徐祥臨沒有明確論述農業問題是社會問題,作為經濟學者已經看到了把農業作為經濟問題的局限性,對我們社會學工作者思考農業問題具有啟發意義。

首先,農業的地位決定了農民的重要性。農業的公益性和公共產品特征,決定了農民的特殊地位,這種特殊性在傳統社會和計劃經濟時代表現為對農民的剝奪,所以出現了越是重視農業,農民越窮的現象,因為重視農業是靠傷害農民來實現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在經濟貢獻份額中盡管農業的小部門化趨勢不斷加強,農業的風險性也在不斷加大,因此,農業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在新的形勢下,不能再靠剝奪農民的利益實現農業的安全,而是要在保證農民利益的前提下,保障一國的糧食安全。這就要求重視農業的同時,把農民的利益放在突出地位。農業安全作為社會穩定的基本條件,要實現農業自身的穩定和發展,需要有高素質的和足夠數量的農民經營農業。因此,農民的穩定就成為保障一個國家的糧食安全的最基本條件。隨著大量農村勞動力向非農領域轉移,當農業勞動力減少到一定程度時,就對農業生產產生影響(實際上這種影響已經產生),這時要留住或鼓勵年輕人從事農業,就需要給予他們有保障的、甚至比在城市就業更高的收入。我常用國防類比農業,在國家安全這一點上,農民同戰士處于同一性質。許多人不理解這樣的判斷,當我們了解農業的特性及其重要性后就不難理解其中的道理。

其次,現代農業對農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農業不是封閉的自給自足的農業,而是開放的農業。因此現代農業對農民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農民的責任要求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人的責任是同人的自由選擇的范圍和自由選擇的能力緊密相連的。人類每一次實踐活動的重大飛躍都表現為人的選擇范圍和選擇能力的擴大,因而人的社會責任也必然隨之而擴大。在現代農業條件下,農民的社會責任的問題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突出、尖銳。這是因現代農業的發展,既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創造力,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力,它為人的發展和人的能動的創造精神的發揮開辟了巨大的可能性,但同時也可能帶來人所控制不了的破壞人類的生存基礎的嚴重后果。在這種情況下,人的社會責任問題不能不變得空前的尖銳,人類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負有如此巨大的社會任務。

第一,現代農業條件下要求現代農民對未來承擔責任。傳統農業環境下,由于四季輪作的勞動方式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使人們沒有未來的觀念。在極為有限的生產力水平基礎上形成的時間視野是極為有限的。在那個時代的人看來,時間是周而復始的,歷史也是無止境的重復。由此形成的價值觀念要求人們重視經驗,遵守古制,向過去負責。在工業化沖擊下形成的“石油”農業,以農業機械和化學農業為特征,對土地進行掠奪式經營,其價值準則是爭取現世的成功和眼前的利益,既無需顧及過去,也無需顧及未來。而在現代農業條件下,未來問題就變得異常突出。這是因為現代物質條件裝備的農業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極大提高了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改變了農業生產的純自然過程,可以使人按照人的意愿來發展。未來不再是一個與現在行為無關的外在行為,而是成為人們主動創造和選擇的對象。不負責任的農業行為必然會給未來帶來災難。這就要求現代農民必須是一種具有高度的智慧、高尚的道德和健康情操的全面發展的“創造著的人”。如果不能培養和造就出這種新型農民來,我們的現代農業就難以形成,甚至給未來帶來災難。因為農業生產過程的高度現代化,要求人們具有更高責任和道德上的可靠性。

第二,現代農業要求農民對自然界負責。隨著現代農業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其中隱藏的消極后果也逐漸暴露出來,即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已經大大超過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支持著人類生存的農地、牧場、森林和漁業四大系統,正面臨著過度開發,由此引起的環境污染、能源危機、水土流失、物種滅絕等問題,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構成了威脅。這就不得不重新審視、檢討人與自然的關系。過去我們曾以大自然的主人自居,現代農民既不是大自然的奴仆,也不是大自然的敵人,當然也不會是大自然的主人,而是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朋友??茖W家們反復告誡我們一個最基本的事實:“人類只有一個地球”。過去農業發展中一些不負責任的做法,不僅不能給子孫后代留下一個美麗的地球,而且還預支了屬于他們的一份資源。因此,發展可持續農業,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就成為現代農民的重要責任。

第三,現代農業要求現代農民對全人類的發展承擔責任。開放的市場經濟日益把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中國農民的行為不僅影響中國,也影響世界。因草原的破壞引起的沙塵暴,因糧食減產導致世界糧價的上漲以致引起世界的恐慌,農藥、添加劑的濫用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等等,其影響都超出了國家的范圍而成為世界范圍的共同問題。當今的農民不再是“老死不相往來”的小國寡民,更不能是“人對人像狼一樣”的兩腳動物。現代農業的迅速發展,客觀上為造就一代新型農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但是,同樣也應該看到,人和技術的關系也是一個歷史的范疇,只有當農民真正處于對現代農業技術的支配地位的時候,現代農業的發展才能成為推動人的發展的有效力量。

朱啟臻:農民的重要性(圖2)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作者博客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另类专区亚洲97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不卡一区2021 | 日本A级按摩片春药在线观看 | 亚洲香蕉伊综合在人在线观看 | 五月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