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發展的三個階段
按國內學者的一般看法,從觀光農業到休閑農業再到鄉村度假,可以看作是鄉村旅游發展的三個階段:
一、觀光農業。核心要素是農業的觀光性,是把農業的游憩要素以觀光方式充分體現而形成的一種業態方式。
二、休閑農業。更多地呈現休閑要素。不同于觀光要素的門票經濟,休閑要素帶來的是休閑消費經濟,因此,休閑農業實際上是由一系列消費構成的多業態結構。
三、鄉村度假。不再是短時消費而是持續性消費,涵蓋了觀光農業和休閑農業的各種要素,此外還以鄉村日常生活體驗、特色民宿、度假社區等為重要吸引物。
鄉村旅游發展的兩個案例
1.三圣花鄉:循序漸進
成都的三圣花鄉幾乎完整地經歷了上面所說的三個發展階段。
一、“五朵金花” | 以觀光農業為主的“農家樂”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五朵金花”(五個行政村)聞名的三圣花鄉開始陸續出現以花卉觀光、特色餐飲為主要形式的“農家樂”。
二、從“畫家村”到“藍頂美術館” | 休閑農業已露尖尖角
進入21世紀的頭幾年,三圣花鄉開始尋求產品創新和業態創新。例如,考慮到田園鄉野可以為畫家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同時也希望通過畫家這樣一個特殊群體的進駐增強當地旅游吸引力,荷塘月色推出了“畫家村”。
不過,早期的畫家村由于相對封閉,與游客幾無互動,沒有達到創新推動發展的目的,因此后來又引入了企業背景的藝術機構,建立了一座面向大眾開放的“藍頂美術館”。
藍頂美術館通過符合藝術活動規律的運營方式,首先吸引了四川省內乃至西南地區很多重要的現當代藝術家來辦展,影響力不斷擴大,后來又開設了二期新館,并且與藝術家村、藝術公園、藝術小鎮的發展計劃結合起來,成為地跨錦江區與雙流區的文化旅游綜合體。
三、“金花”再起 | 鄉村度假初養成
而另一方面,三圣花鄉的其它幾朵“金花”也沒有止步不前,而是各自尋找著適合自己的創新發展路徑。
例如,在花鄉農居出現了由作家、詩人身份的經營者所開設的“子曰”等“藝家樂”(這個名字其實遇到很多爭議,人們會感覺它有點兒配不上經營者原本的文化身份),以及在幸福梅林出現的大量品茗會所。
至此,三圣花鄉已經逐漸顯露出以文化藝術活動為新吸引物的大城市近郊休閑、度假旅游地的特征。
它所經歷的每一階段變化,都很好地依托了原本郊野、鄉村、自然、輕松的環境氛圍,可以算是循序漸進求發展的典型。然而,其中所注入的內容,卻又越來越偏離傳統意義上的“鄉村旅游”,體現出現代人變化中的生活趣味和審美傾向。
2.烏鎮:一騎絕塵
烏鎮,從默默無聞到世界矚目,可謂中國千萬古鎮中成功“變身”的典范。“鄉村旅游黑馬”,它當之無愧。
在上世紀90年代,烏鎮最早期的旅游開發者曾四處虛心求教,也去過當時頗負盛名、在旅游開發上先行一步的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但是,他們并不是要模仿誰,從一開始就沒有把“寶”壓在當時幾乎讓所有古鎮賺得盆滿缽滿的“門票經濟”模式上。
烏鎮早期也做觀光,但烏鎮的觀光卻不是簡單的視覺享受,也花了很多心思,想要做出不太一樣的“體驗式觀光”。
例如在具有典型江南水鄉風貌的東柵片區,讓導游帶著游客深入到染坊、酒坊內部,親自動手學染布,親自品嘗釀造過程中的酒漿。
更重要的是,烏鎮在2006年與中青旅集團大膽合作,由后者入股3億元,啟動了西柵片區的開發。在這里,有內部設施現代化的仿古建筑,招納了知名酒店品牌,甚至建起了會議中心,推出了康體、健身、美食等休閑享受型產品。
這樣的做法一開始招惹了非議:這哪兒還是“鄉村”旅游?但是,收入增長就是硬道理,西柵休閑旅游的盤子越做越大,對新興市場的吸引力也越來越高。
2013年,烏鎮出人意料卻又情理之中地借文化底蘊深厚的江南古鎮身份,以海峽兩岸的戲劇精英為主導,創辦了國際性的“烏鎮戲劇節”。
2014年,烏鎮更是創辦了首屆全球性的“世界互聯網大會”,習近平甚至親自參加了翌年的第二屆大會。
015年底,由浙江省桐鄉市政府主導的互聯網產業園項目基本敲定落地于烏鎮,總投資預估將超過百億。
鄉村旅游發展的大膽假想
任何旅游地或者旅游產品都在追求變化、追求創新,“鄉村旅游”自然也不例外。然而,這樣的求變求新究竟有沒有一個標準?有沒有一個頂峰或是終點?
僅以三圣花鄉和烏鎮的案例,大膽假想一下:
鄉村旅游以旅游開發為起點,在變中求新,最終都會促進旅游地本身的城鎮化發展。
鄉村旅游發展的最高形式,實際上就是一種旅游驅動的(新型)城鎮化。
鄉村旅游發展到最后,恰恰倒過來會否定“鄉村”、否定“旅游”。
還處于觀光旅游、門票經濟階段的鄉村旅游地,潛藏著巨大的可能性。
當然,可能需要重新界定一下“城鎮化”:不單看到城鎮在聚落形態上,以其相對集中而與鄉村的相對分散有差別,更要看到前者還意味著社會組織、產業結構、生活方式、社會心理的巨大變化。
甚至,形態上的差別在這個時候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后幾個方面也許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城鎮化”,因為更有可能是它們決定了形態。
(本文整理自中山大學旅游學院張驍鳴副教授在《四川興文旅游專題培訓班》上所授課程)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何出此言(何莽的個人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