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轉變發展生態理念,落實民生工程
5月2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黑龍江省伊春市考察調研。在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就是資源、生態就是生產力。我國生態資源總體不占優勢,對現有生態資源保護具有戰略意義。廣大林業職工當年從事伐木,支援國家建設,為國家作出重要貢獻。(新華網)
5月2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黑龍江伊春市考察調研,在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最主要的就是強調了生態資源和林區轉型發展等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步正是為了更好的將民生工程落在實處,同時對現今的神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現實意義。
當前,黨的主要任務和職責就是為了人民的可持續發展而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其重中之重的關鍵就是要保障民生問題。近期,習近平總書記到黑龍江考察調研正是對民生問題重視的表現,我國的生態資源趨于弱勢是眾所周知的問題,如何對我國本就不足的生態資源進行保護具有長遠的現實意義,而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調研黑龍江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故,筆者認為我國只有將生態資源、可持續能源發展得當,才能更好的落實到民生工程上,若是連基礎的資源都難以保證,那又何談改善民生、落實民生呢?
保證民生就是要發展“綠色理念”。這就要求我們要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不僅要保護現有的可貴資源,同時還要轉變新理念。在社會進步、全球一體化的刺激下,民生問題和生態問題已經成為全球化亟需關注的重點問題。故,筆者認為要保證民生,保護資源問題,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轉變新的發展理念。
在黑龍江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指出要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保護生態環境,要全面控制對林業的濫砍濫伐,這無疑不是對“綠色發展理念”的保障,不是對民生工程的落實嗎?怎樣將生態轉型工作做到更好、更快的轉變新理念保證民生呢?
首先,應該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工作,力爭將保護工作做到、做好。生態環境建設轉型就要求我們對生態環境建設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只有在了解生態環境建設的優勢的基礎上才能夠更快更好的進一步落實好生態環境建設工作。
其次,應當在保證新型理念轉型的同時注重保障民生問題,在新理念轉變的同時就要求當地就要以可持續發展來貫穿整個工作之中,不僅在生態環境建設工作上要采取措施,將搞好幫扶、低保工作等落到實處,還要在進一步開展精準扶貧的過程中鼓勵貧困人口將生態環境建設與經濟發展相結合,以此實現雙贏的局面。
最后,要不停反思生態環境建設轉型的過程。要“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運用到新理念轉型中,只有經過不停的反饋、思索等雙管齊下,不斷實踐探索,才能夠更好的加強新理念轉型,將民生工程落實到位。
作者單位:四川省大邑縣三岔鎮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