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楊霞等:十二五農民負擔與農合發展情況分析

[ 作者:楊霞?張偉民?金文成?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7-11 錄入:實習編輯 ]

“十二五”時期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統計分析

“十二五”時期,按照中央關于鼓勵發展合作經濟的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大力開展指導與服務,農民合作社得到快速發展,呈現如下特點:

一是農民合作社數翻兩番,入社農戶數超過1億戶。“十二五”期末,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從“十一五”期末的37.9萬家增加到“十二五”期末的153.1萬家,增長3倍,年均增長32.2%。入社農戶數從2721萬個(戶)增加到10051萬個(戶),占全國農戶總數的42.0%,增長2.7倍,年均增長29.9%,社均成員達到65.9人。分地區看,“十二五”期末,東部、中部和西部合作社占比分別為36.6%、37.2%和26.3%,其中,西部合作社增幅最快,年均增速36.5%,分別高于東部10.3個百分點、中部34.7個百分點。入社成員數東部最高,其次為中部和西部,分別占成員總數44.3%、30.7%和25.0%。

二是從行業分類看,以種養業為主,種植業比重持續擴大,其中糧食類增幅顯著。“十二五”期末,種植業、畜牧業、服務業、林業、漁業、其他類合作社占合作社總數的比重分別為53.2%、24.3%、8.1%、5.9%、3.4%、5.1%。其中,種植業合作社年均增速33.4%,比重持續小幅上升,比“十一五”期末上升5.4個百分點;畜牧業合作社年均增速25.6%,比重持續小幅下降,比“十一五”期末下降5.2個百分點;服務業合作社年均增速29.1%,其中,農機服務業比重超過六成且年均增速最快。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國家對糧食生產支持力度的加大,糧食類合作社快速發展。“十二五”期末,糧食類合作社占種植業合作社的比重為38.9%,比“十一五”期末上升17.1個百分點。其中糧食主產區成立的糧食類合作社占全國糧食類合作社的84.0%,比“十一五”期末上升15.8個百分點。

三是從經營服務方式看,實行產加銷一體化服務的合作社仍占半數以上,生產服務型合作社增幅較大。“十二五”期末,實行產加銷一體化服務的合作社占合作社總數的52.9%,比“十一五”期末增長0.7個百分點,年均增速30.9%。以生產服務為主的合作社位居第二位,但增速較為明顯,年均增速32.8%,比重由26.2%上升至28.5%,增長2.3個百分點。

四是合作社為成員提供經營服務總值超過萬億元,其中東部地區經營服務能力最強。“十二五”期末農民合作社為成員提供的經營服務總值為10620億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長107.5%,年均增速20.0%。其中,統一銷售農產品總值達7866億元,平均為每個成員銷售農產品1.3萬元;統一購買生產投入品總值達2754億元,平均為每個成員購買生產投入品0.5萬元。分地區看,東部地區合作社服務成員能力較強,“十二五”期末,東部地區每個合作社經營服務總值在94.0萬元,中西部次之,分別為78.6萬元和60.6萬元。可分配盈余2010年為316.3億元,到2015年達到957億元,增長了2倍;社均可分配盈余保持8萬-10萬元,2015年平均每個社員分配1597元。

五是合作社更加注重規范化發展,政府扶持力度繼續加大。在前期發展中,一些地方重數量、輕質量,制約了合作社功能作用的充分發揮。為此,2014年農業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引導和促進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的意見》,要求把加強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十二五”期末,被農業部門認定為示范社的占合作社總數的9.5%,獲得注冊產品商標的占5.6%,通過產品質量認證的占3.0%,采取可分配盈余按交易量返還的占22.0%。上述占比雖比“十一五”期末有所下降但逐年下降趨勢得到有效遏制。預計“十二五”期間,各級財政扶持資金總額累計近250億元,扶持金額年均增幅5.0%,平均每社獲得扶持資金13.8萬元,但扶持范圍有所下降,占合作社總數的2.5%,降低4.6個百分點,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個別省市開始采取金融支農政策,以財政資金撬動銀行資金用于合作社貸款,僅2015年底合作社當年貸款余額就超過110億元。

“十二五”時期農民負擔情況統計分析

“十二五”時期,按照中央關于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的部署,各地切實加強新時期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規范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工作,農民負擔總體保持較低水平,農村公益事業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呈現如下特點:

一、農民負擔總體繼續保持較低水平

“十二五”期間,2011年農民人均承擔各種費用44.1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0.63%,到2015年,降為35.7元,占當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0.31%,下降了0.32個百分點,降幅達50%。與此同時,農民人均承擔費用前期出現上升,2012年達到高點后有所下降。從“十一五”期末到2012年,全國農民直接承擔費用由363.5億元增加到434.5億元,增加了19.8%;農民人均承擔費用相應地由38.6元增加到45.6元,增加了18.1%。這期間,農民承擔費用增加的主要原因是2011年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在全國全面推開,造成一事一議籌資及以資代勞增長較快。中央對減負工作高度重視,于2012年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的意見》,要求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防止農民負擔反彈,加大對農村公益事業投入力度。從2012年到2015年,全國農民直接承擔的費用總額連續下降,從434.5億元降至2015年底的347.7億元,減少20%;農民人均承擔費用由45.6元下降到35.7元,減少21.7%。其中,人均各類社會負擔13.1元、上交集體各種款項13.2元、一事一議籌資和以資代勞9.4元,分別占人均負擔的36.7%、37.0%和26.3%。

二、一事一議籌資籌勞達到高峰后持續減少

隨著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財政獎補政策的逐步推開,“十一五”期間,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涉及村數、籌資和以資代勞金額、籌勞工日數分別以年均13.2%、27.1%和6.4%的增速持續上漲,進入“十二五”繼續延續遞增態勢,直至2012年達到最高峰開始下降。籌資籌勞涉及村數從2012年的22.8萬個下降到2015年的14.5個,占全國總村數的比重從37.3%下降到23.9%。從人均籌資籌勞情況看,人均籌資金額從最高峰的31.0元減少到28.6元,人均籌勞工日數從最高峰的8.8個下降到7.2個。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地區人均籌資和籌勞最多,2015年人均籌資金額和籌勞工日數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8.5%和20.4%。

三、社會負擔在持續增加后首次出現回落

“十二五”期間,各類社會負擔增速明顯放緩,特別是2014年首次出現社會負擔金額由增到減的明顯變化,年均增速從“十一五”期末的2.4%下降至-2.1%。從構成看,行政事業性收費仍是社會負擔的主要構成,其增減變動直接影響社會負擔的變化。2015年底,行政事業性收費124.2億元,占社會負擔金額的97.8%,其中,69.3%的費用來自計劃生育收費;集資攤派0.61億元,占社會負擔金額的0.5%,其中,道路、水利攤派仍是最主要來源;罰款2.66億元,占社會負擔金額的2.1%。從趨勢看,“十二五”期間罰款和集資攤派明顯減少,年均下降5.1%和21.5%,基本延續“十一五”期間年均下降6.6%和20.3%的態勢,但行政事業性收費因計劃生育收費的持續增加自2013年以前仍保持較高增速,比“十一五”年均增速3.4%還高出3.9個百分點。2012-2013年,財政部會同國家發改委連續兩次下發《關于進一步取消和免征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的通知》,與此同時,計劃生育收費管理更加規范,到2014年底,行政事業性收費首次下降。

四、部分涉農收費事項有所增多

“十二五”期間,農業部會同有關部門加大涉農收費專項治理,推動減免或降低涉農收費政策落實,涉農亂收費亂罰款現象明顯減少。一是農業生產性收費繼續減少,但灌溉水費仍在增加。農業生產性收費從“十一五”時期的162.7億元小幅下降至2015年底的150.3億元,年均下降1.6%,其中灌溉電費和水費所占比重持續在97%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農民上交的生產性收費中,農業灌溉水費在2014年以前仍以年均1.1%增速增長,直至2015年才開始回落,其中,西部地區水費負擔最重,占到本地區生產性收費的67.5%。電費支出降幅較為明顯,年均下降2.4%,其中,東部地區電費負擔最重,占本地區生產性收費的72.4%。二是土地承包金上漲,導致農民上交集體款項有所增加。農民上交的集體款88.3%來自土地承包金,隨著土地承包金費用的連年增加,導致農民上交集體款達到2015年底的128.4億元,年均增速2.1%,比“十一五”期末增長11.1%。不過,除土地承包金增加外,農民上交集體的共同生產費、建房收費等費用年均下降均在8%左右。

作者單位:農業部經管總站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網 2016-06-12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国产码专区在线观看 | 精品免费人成视久久久 | 亚洲人成日韩中文字幕不卡 | 综合专区视频精品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