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的實踐與思考
農業農村電商發展,正處在一個國家重視、地方發力、企業踴躍的重大機遇期。近年來,四川省成都市委、市政府將農業農村電商作為城鄉統籌發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出臺了一系列加快農業農村電商發展的政策措施,推進農業農村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有力地促進了農業轉型升級、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
一、成都發展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的重點舉措
(一)實施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示范試點工程。目前,已建成了蒲江、簡陽2個國家級農村電子商務示范縣,金堂1個省級農村電子商務示范縣,新都、邛崍、崇州3個市級農村電子商務示范縣,14個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示范鎮、31個互聯網小鎮、60個市級農村電子商務試點村。
(二)實施農產品品牌創建工程。成都出臺《關于加強農業標準化品牌化建設的意見》,大力實施農產品品牌創建工程。比如,在國有企業市農發投公司下成立“天府源”品牌營銷策劃公司,專門負責成都農產品公共品牌的打造。又如,蒲江縣成功將獼猴桃打造成為蒲江最耀眼的一張名片。
(三)實施農業農村電子商務設施體系完善工程。成都市政府將農產品田間分選、清洗、倉儲設施等“最初一公里”建設和農業農村電商的物流體系建設列為城市共同配送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為電商企業爭取更多合理的道路通行權。依托“基地+配送+智能終端+網絡”,將社區配送終端建設納入新型社區規劃并給予補貼。制訂“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終端配送規范”,已成為了正式的地方標準。2016年,市政府在“農產品進社區”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出了升級版“農產品進地鐵”,加大農產品的展示推廣,并通過O2O模式提升線上銷售。
(四)實施農業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工程。成都組建了農村電子商務專家團隊、講師團,舉辦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專題培訓班,2016年已培養1.5萬名農村電子商務應用技術型、復合型人才。
(五)實施農業農村電子商務平臺提升工程。成都積極搭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電商合作發展平臺,全面加強與京東、阿里巴巴等知名電商的合作。同時,實施本土電商平臺提升計劃,積極培育壯大市、縣級農業農村電商平臺企業,成都兩大農產品批發市場——四川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和成都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積極吸引農業農村電商平臺進園區創新創業。
二、成都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示范建設成效顯著。蒲江縣的“互聯網+農產品”模式受到了商務部的充分肯定,被評定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簡陽市大力推進“一中心二基地二平臺”農村電商發展戰略,有效拓寬了本土農產品銷售渠道。金堂縣創新性地推動以“金鄉運”農村共同配送體系、“尋農集”電商精準扶貧等為重點的縣域農村電商發展模式,優化了縣域電子商務發展生態環境,縣域電商得到蓬勃發展。
(二)電商難題不斷解決。以成都內貿流通體制發展改革綜合試點為契機,構建“三統一”城鄉物流共同配送機制,加大交通物流、網絡寬帶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以城市共同配送試點建設為依托,積極探索和推動農業農村電子商務和城市共同配送的有機結合和良性互動。目前已落實首批100個社區生鮮農產品電商配送示范點的建設,今后將以此為基礎和抓手,快速推動全市3000個社區配送終端點的建設,有效解決農產品電子商務“最后一公里”的難題。
(三)電商品牌影響大幅提升。中藥材天地網線上平臺和線下基地建設同步加快進行,已成為全國中藥材電子交易的最領先電商平臺。源本生鮮農產品撮合平臺,致力于打造“互聯網+現代農業+食品安全”的生態圈,已在全國十余個城市落地運行,農產品交易額日均1600萬元。買趣網專注綠色、有機和地方特色農產品的網絡銷售,2016年“雙11”買趣網當天交易量排名全省同類農產品電商銷量第一。
(四)服務模式加快創新。立足成都市大城市帶動大農村的特點,成功打造了多功能疊加的成都農業農村電子商務服務模式,發展形成了“互聯網+社區電子菜箱”、“互聯網+供銷社(郵儲、超市)+服務站”、“互聯網+基地+服務站”等七大電商模式。
(五)促進農產品銷售和工業品下鄉效果明顯。創建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行“雙向流通”新模式,充分發揮農村電商聯動一二三次產業、服務兩大群體(城市、農村消費者)的作用,暢通了農村現代雙向流通渠道,實現了農產品網上交易額節節攀升。2016年1-11月,成都農產品網上零售交易額達53億元,占全市零售銷售總額的比重超過10%;農資產品網絡銷售同比提升15個百分點。
三、成都發展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的下步思考
(一)依托特色農產品品牌,加快農業農村電子商務品牌建設。做強成都優勢特色農產品網上展示平臺,積極引導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開展電子商務品牌營銷,推動“名特優新”、“三品一標”、“一村一品”特色農產品上網,加快打造統一標識的“天府源”成都農業區域公用品牌,著力構建“市級公用品牌+縣級區域品牌+企業自主品牌”的品牌體系,讓“成都造”特色農產品通過電子商務走進千家萬戶。在此基礎上,力爭用3-5年時間打造2-3戶在全國有影響的農業農村電子商務品牌。
(二)加快城鄉社區物流設施建設,完善農產品電子商務冷鏈物流配送體系。持續推動電子商務企業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城市社區開展合作,將終端提貨設施納入新建小區和老社區改造的建設內容,試點開展“基地+城市社區”的鮮活農產品直配模式。探索創新滿足城市日常消費需求的“互聯網+社區電子菜箱”、“批發市場+宅配”等電商模式。
(三)繼續加大力度推進農業標準化規模化生產,為發展農業農村電商提供支撐條件。大力推進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產品質量國家、行業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制修訂進程,引導電商企業聯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共建農產品標準化規模生產基地。鼓勵電商企業制定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農產品產品質量、分等分級、外觀包裝、物流配送、業務規范等標準,支持快遞企業制定適應農產品寄遞需求的定制化包裝、專業化服務等標準。
(四)加大培訓支持力度,繼續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運用電子商務的能力。圍繞蔬菜、水果、茶葉等十大優勢特色農業發展,持續推動對各類農業經營主體的電商培訓,支持農業經營主體與電商企業協同開展優質農產品銷售,促進產銷對接,促進農業生產方式、流通方式、營銷方式的變革。依托實體網點開展線下體驗與網上交易相結合的農產品電子商務。
(五)構建全程化保障,營造更好的農業農村電商發展環境。加大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知識宣傳與普及推廣,強化電商參與者的誠信意識,加快構建政府監督、行業自律的良好市場氛圍。探索建立創新研究體系,建成大數據公共平臺和“政府云”,支持重點產業/產品的數據資源共享,提升政府推動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能力和治理能力。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市委常委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17年03月18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