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仁縣的塘山村在過去4年里,經歷了一場失敗的旅游扶貧開發,村民在錯失發展機遇之后,看著鄰村的變化,總結了自己在此次旅游扶貧開發中的得與失。(人民網 2017年6月15日)
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仁縣的塘山村地處貴州市山區,獨特的噶斯特地貌和溫泉引來了不少想要在塘山村的開發商,但是由于當地居民不具有開發遠見,加上政府介入不力,開發商走了一波又一波,塘山村的旅游扶貧開發一次又一次擱淺。
旅游扶貧開發對于開發地具有較高要求,具備發展鄉村旅游基本條件的村并不多,旅游扶貧開發對環境污染小,開發難度小,附近居民可以就近就業,守在父母和孩子身邊就能賺錢,是解決農村閑散勞動力和減少留守老人、留守兒童數量的有效途徑之一,塘山村具備開發潛質卻沒能得到開發,實在讓人扼腕嘆息。
為了避免這樣“兩敗俱傷”的局面出現,需要從三個方面下手,一是基層政府和干部要轉變觀念,將群眾真正脫貧致富放在心上,結合本地特色積極爭取項目,就近解決勞動力,為群眾在家致富提供條件;二是要善于與群眾溝通,耐心與群眾溝通,讓群眾知道項目對于普通老百姓意味著什么,項目的開發會導致百姓失去什么又得到什么;三是要嚴格規范開發行為,基層政府要起到監督作用,事事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盡量規避開發風險,真心實意為群眾做好事。
脫貧攻堅進行到現在,已經到了啃硬骨頭的階段,為了能夠讓群眾過上好日子,共同實現致富夢,基層干部就要時刻繃緊為群眾服務的弦,才能做好脫貧攻堅工作。
(作者地址:四川省綿陽市)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