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2日上午,浙江大學農學院赴泰順社會實踐團隊從杭州出發開展為期6天的暑期社會實踐。為落實團中央“一學一做”教育實踐的要求,助力“精準扶貧”的國家戰略。
團隊一行七人,分別是植物保護、應用生物科學和農學專業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兩名帶隊老師的配備顯示了浙大農學院在實踐育人方面的高度重視。其中一名是為泰順當地所熟知的“科技財神爺”浙江大學教授汪自強老師,他是入駐泰順最久的科技特派員、全國優秀教師,為當地引進農作物新品種129個,承擔了多項省、市農業成果轉化和推廣項目,以崇高的思想境界、無私的奉獻精神堅守在扶貧第一線,今天他以教師的身份又帶領同學們來此學習實踐,奔走在潛心育人的路上。另一名帶隊教師是浙江大學青年教師楊景華教授,現任浙江大學蔬菜研究所副所長,曾獲浙江省“錢江人才”、浙江大學求是青年學者等稱號,是青年教師隊伍中的優秀代表。實踐從走訪調研中聆聽的一個個扶貧故事開始。
終日釀蜜不停息,釀成佳蜜眾口飴
嚴立超,百花蜜蜂專業合作社社長,現在是泰順縣名副其實的“養蜂大王”。但在開始養蜂的階段,他四點便進入山林中尋找蜂種,養蜂的產值卻一直上不去。得知嚴立超養蜂場的情況后,作為科技特派員的汪教授主動找到他,幫助他生產經營。
嚴社長告訴我們,那時雖然他們產出的蜂蜜為天然土蜂蜜,但是沒有QS認證,無法上架流通,阻礙了蜂蜜的出售。然而進行QS認證費錢費時,他本不愿意去,為此汪老師反復解釋和強調QS認證的重要性,最終說服了他,并且親自跑單位,找資料,幫助他進行申報。提到這點時,他感慨道:“當初一狠心貸款40多萬建立一系列廠房等,現在想想還是值得的,沒有QS認證也就不會有現在這些了。”汪老師還為他請來了養蜂專家蘇松坤,經過多次試驗與改進,把圓筒老式蜂箱改進為如今的板式蜂箱,并申請了專利。
“過去,我跑外地買蜂種,現在,都跑到我這里來買”。嚴社長不但自己富起來,也帶動百花蜜蜂合作社里面100多名農戶共同養蜂致富。汪老師為我們介紹時也說,“嚴社長自己不知道被蜜蜂蜇了多少包,摸索出一套養蜂經驗,但是無論誰來請教,他都無償的傳授自己的經驗給他。”
山地試新種,種傳千萬家
彭作生,泰順縣早期為數不多的農技員之一,農民出身,立足于山區與基層,試種優良作物品種并向外推廣。
在交談中,我們了解到,彭作生與其妻潘曉玲合辦的萬香甘薯專業合作社中種植有多個作物品種,其中占地較大的中茶108、甘薯、蔬菜等品種多是由汪自強老師為他們介紹引入。因他們生長于泰順山區,對外界的接觸較少,對外面的新繁育品種不夠了解,而汪老師的幫助則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通過汪老師引入新繁育的作物品種,彭作生在地里試種,確認該品種品質產量均較原來品種優良后則向其他農戶推廣,為農民增收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他說:“我是農民出身,不像你們上過大學,平時都是自己琢磨的,對于高新技術我也不大了解,而有了汪老師我就可以隨時提問,汪老師也總是會及時幫我解決,有了汪老師,我們就有了依靠。”如今,合作社中已有很多從外界引入的新品種,可提高作物品質和產量,科技局、農民等都可以到他這邊獲得優良品種進行種植,有力促進當地農業的發展。
辛勞數十載,誰解助茶香
位于泰順縣仕陽鎮上的萬眾茶葉專業合作社是泰順縣有名的大企業,茶園處在浙江和福建交界處,群山環抱。這家茶園本是當地農民的集體企業,后由謝細和一人承包經營,2000年左右得到省里專門資助,發展逐漸走上正軌。但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勞動力緊缺問題嚴重,用工成本高,采集效率低,無法盈利。
轉折發生在2005年,他與科技特派員汪老師結對,在汪老師和茶學院教授的幫助下,引進了機械采摘技術,極大的提高了采茶的效率,降低了成本,增收顯著。同時,謝細和和教授們對當地的茶農進行專業化培訓,教他們如何機采和炒制茶葉。
起先茶農的機采技藝還不熟練,采的茶有很多老葉,不能回本,但謝細和還是以原定價格收來茶葉,然后將其棄置于自己家門口,“既然機采,就一定要收過來,如果我不收,他們該怎么辦啊?況且我把茶葉鋪在外面,也能對農戶產生啟發,告訴他們下次要好好采。”謝細和說。目前,高端茶葉仍需要人工采摘,謝細和常從外省找勞動力來采摘,我們不解他為何不在本省找,他說:“農戶也需要找采茶工幫忙,我們總不能和農戶搶人吧?還是我多花些錢從外地雇吧!”
最好的感謝,就是成為你
11年前汪老師來到這里,大家以為他會是匆匆過客,誰知他就這樣扎根在這里,他總是會“不請自來”,把鄉民當成自家兄弟。他走上講臺科普培訓,走到地里解答問題,牽頭引線帶來專家,把學問作在田間,把論文寫在大山。感謝的話也許鄉民不好意思說出口,但他們一直把感謝記在心里,對“老汪兄弟”最好的感謝,也許就是活成他的樣子,像蒲公英一樣,把技術的種子散播開去。
跟隨老師在泰順的走訪中我們發現,無論走到哪里,都有人熱情的與汪老師握手,汪老師雖然不是泰順人,但卻成為當地人交口稱贊的自家人。實踐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是我們學到很多東西,尤其是對優秀的共產黨員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資深教授和青年教授帶領著研究生和本科生,在泰順的山區走訪,讓務實奉獻的精神在血脈中一代代流淌。不管你是什么職業,只要對得起國家、社會和人民,你就是就是中國夢的踐行者,都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