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發展計劃司副司長劉北樺今日介紹,2013-2016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收入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年均實際增長10.7%,其中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民收入是2012年的1.52倍、2010年的2倍,今年上半年繼續保持較好增長勢頭。(新華網 10月16日)
據農業部相關人士介紹,2013-2016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收入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年均實際增長10.7%,其中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民收入是2012年的1.52倍、2010年的2倍,今年上半年繼續保持較好增長勢頭。以農業部定點扶貧縣湖北恩施來鳳縣為例,2016年農民收入比2012年增長89.5%。從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在脫貧攻堅拉開序幕之后,在各地各部門的積極落實貫徹下,我國貧困地區的農民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這是農業產業扶貧的成就,也是黨和國家向人民交出的一份滿意答卷。
因地制宜,強化發展指導。早前,農業部就聯合八部委印發了《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精準脫貧指導意見》,并組織22個扶貧任務重的省份、832個貧困縣編制完成產業精準扶貧規劃,讓他們根據自身的條件,合理規劃出適合當地實際的特色產業,幫助當地群眾脫貧致富。
改變以往的幫扶模式,在政策上下足功夫,讓貧困群眾真正感到幫扶溫暖。從這幾年的扶貧工作來看,打破了以往那種“送現金”“慰問款”的模式,從貧困根源上找原因、尋措施,找到并根除貧困的結癥,圍繞資金整合、主體培育、金融扶持、保險服務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操作性強的政策舉措。例如,貴州省設立脫貧攻堅產業扶貧子基金,擬籌集1200億元,重點投向貧困地區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業專業培訓機構等。
另外,在扶貧過程中,在貧困地區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這些舉措成效顯著,通過這種模式積極牽線搭橋幫助引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讓一大批扶貧“龍頭”成長壯大、落地生根,成為帶動脫貧的“火車頭”。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22個扶貧任務重的省份已發展農業龍頭企業8.8萬家,其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1.2萬家;全國758個貧困縣(不含西藏)發展農民合作社44.2萬家,帶動1500多萬戶農戶;農業部100個樣本貧困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直接帶動貧困人口覆蓋度達到49.8%。
脫貧攻堅的成效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不是僅憑一句話就能佐證的,而是需要通過這些具體的數字,通過老百姓的真實說法來印證的,脫貧效果好不好,脫貧力度實不實,這些都需要且行且務實。
(作者址地:四川省綿陽市)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