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今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邀請民政部介紹困難群眾生活保障工作有關情況。民政部副部長宮蒲光表示:“為保障好冬春困難群眾生活,中央財政已預撥917.8億元,提供了有力的財力保障。”
宮蒲光說,目前,我國低保兜底脫貧成效政策已逐步顯現。截至去年11月底,我國平均農村低保標準達到了3611元/人·年,同比增長17.8%。農村特困人員年人均集中供養標準、分散供養標準分別同比增長11.9%和14.6%。
在持續提高農村低保標準的同時,民政部進一步強化了對象認定,確保精準扶貧。在加強入戶調查、鄰里訪問、社區評議、張榜公示等傳統手段的同時,去年民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查詢社會救助家庭成員證券財產、工商登記、住房公積金、住房保障等信息的具體辦法,進一步完善了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使低保對象的認定更加準確。
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和97.9%的地市級,83.6%的縣級建立了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構。“查實了一些隱瞞收入財產、提供虛假證明、不如實申報經濟狀況等情況,大幅減少了騙保、錯保等問題的發生。”宮蒲光說。
據民政部綜合評估,2016年至2017年全國冬春期間需口糧救助人口為5197萬人,需衣被取暖救助為1711萬人。2016年12月,民政部商財政部安排下撥了2016年至2017年中央冬春救災資金57.05億元,用于幫助各地統籌解決受災群眾冬春期間的口糧、衣被取暖等困難。
宮蒲光說,目前所有省份均已將中央冬春救災資金下撥至市縣,80%的資金已發放到戶,其余的也將在近期發放到受災群眾手中。
此外,各地還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本級救災資金和物資投入力度。據統計,湖北、四川、貴州、寧夏、內蒙古等24個省份安排下撥了本級冬春救災資金共7.89億元。此外,河北、安徽等地新采購棉被、大衣等過冬御寒物資共計2.35億元。
“我們在基層調研中發現,因病致貧占現在農村貧困人口的40%左右。在整個脫貧攻堅中,因病致貧屬于一個老大難問題,也是攻堅中的重點方向。”宮蒲光說,去年6月份,衛生計生委牽頭、民政部及其他14個部委參與,共同制定了《關于實施健康扶貧工程的指導意見》。對保障農村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作出了全面部署。
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司長劉喜堂表示,為了幫助地方更好地做好醫療救助工作,今年民政部已會同財政部預撥了2017年的醫療救助補助資金81.7億元。民政部門將進一步完善醫療救助制度,把醫療救助作為兜底保障、兜底脫貧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為困難群眾提供更多幫扶救助。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日報2017年1月23日(記者/李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