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技術扶貧”貴在持之以恒

[ 作者:棲寒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2-15 錄入:實習編輯 ]

種了一輩子茶,但因缺乏管護技術,四川巴中平昌縣方山村的羅顯禮始終沒能摘掉貧困帽。去年縣里開辦農民夜校,縣茶果局的高級農藝師們走進茶園,手把手培訓,讓老羅重燃脫貧希望。(12月11日 人民網)

到2020年,基本解決我國現有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這既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政府對全國人民群眾的莊嚴承諾。大多數人對于扶貧的思維就是扶助,給錢給物就行了,但扶貧更重要的是脫貧,而脫貧顧名思義是擺脫貧困,擺脫貧困不僅需要擺脫貧困的思維,還需要擺脫貧困的創收方法,這就十分需要技術扶貧的助力。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扶貧群眾在資金與資源上的支援固然不可或缺,但如果沒有項目與技術的落戶,外來資源就只能解一時之困,難以轉化為脫貧致富的長久動力。例如有些地方,結合當地實際,采取的就是送魚苗教技術的辦法,派出專業人員到貧困村手把手教會貧困戶開挖魚塘、培育魚苗、防治病害等方面的技藝,使他們成為養魚專業戶,有了長期穩定的收入,實現了長久的脫貧。這說明,扶貧送技術,幫到了點子上。技術扶貧,要有切合當地自然稟賦和良好市場前景的發展項目,更要培育具有與項目相適應的技能隊伍,這才是技術扶貧的根本之策。

由此可見,扶貧送技術對提升貧困群體生存與發展能力的作用是長久的,因此,“技術扶貧”貴在持之以恒,應當在建立長效機制上下功夫。首先要加大資源投入。對貧困戶的技術培訓既是一項善政工程,也是投入產出比很高的效益項目。農戶掌握增收技術,往往不僅一家受益,還會惠及周邊農戶甚至帶動整個村莊。因此,在培訓投入上眼光應當長遠些,多渠道籌集資金,建好培訓基地,購置電化教學設備,使講課授藝有聲有色,更為村民喜聞樂見。

再者建立扶貧送技術的示范點,擴大“造血”型扶貧效應。在推廣技術扶貧中,發揮示范點的影響力和拉動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應。示范點的變化讓人看得見摸得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因此,建立不同類型的以項目帶技術、讓技術進農家的示范點,對推進“雙到”扶貧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家有千金,不如薄技隨身”。作為困難群眾,要正確認識“技術扶貧”的現實作用,真正明白唯有掌握產業發展技術,才能在今后的創業致富道路上越走越寬敞,從而獲得產業所帶來的源源不斷的收益,實現脫貧致富。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 | 最新国产成年人小视频 | 精品国产精品国在线 | 中文字幕在线一级aV片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 | 一区二区日本精品理论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