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布的中央一號文件確定,推行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加大基層小微權力腐敗懲處力度。嚴厲整治惠農補貼、集體資產管理、土地征收等領域侵害農民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新華視點 2月4日)
有句說老的話: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而農村基層工作無疑就是黨和政府重要的工作基礎;如果三農問題不能妥善解決,那么再宏偉的構想也只是空想。
隨著惠農力度的不斷加大,農村基層腐敗也日漸引發關注。一些村干部素質不高、用權不嚴、三務公開不到位,造成的干群矛盾日益凸顯;更有甚者,在惠農補貼、集體資產、征地拆遷等各個環節上下其手,中飽私囊,不僅侵害了群眾的切身利益,也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村官手里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權力,一旦任性,往往弄出個大新聞。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重要的原因就是權力的邊界不明晰。各級黨委政府的決策要在農村落實落地,可以說,千頭萬緒,紛繁復雜。不止群眾,甚至一些村干部自己也鬧不清楚自己有什么權力,能夠做什么事,所以經常出現該干的沒干好,不該干的干了一大堆,干部與群眾之間信任危機加劇。
可以說,推行村級事務“小微權力清單”規范運行,是黨和政府加強基層工作、創新村級治理的有益探索和實踐。通過為 “小微權力”劃定邊界,讓它在預定的軌道正常行駛。只有按照“于法周全、于事簡便”的原則,全面厘清村級權力清單,公開村組織、村干部職責權限,權力運行的操作流程,才能讓干部“看圖做事、照單操作,權力受限、流程管理”,讓群眾“看圖監督、依規維權,坦誠監督、合理訴求”,從而真正管住村級組織和村干部的財權、事權,切實把村級“小微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從這個意義上說,“小微權力清單”既是村民的“明白卡”,又是村干部的“護身符”。它構建了權責清晰、程序嚴密、運行公開、監督有效的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機制,有效地解決權力運行中存在的不作為、亂作為、權責交叉、多頭執法、相互推諉、監管缺位、暗箱操作、權力尋租等突出問題,給老百姓明白,教干部清白。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