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駕入刑后,全國性嚴打酒駕整治行動不斷深入推進,目前酒駕問題已大為減少。然而,在農村地區,特別是偏遠的農村地區,酒駕問題仍大量存在,嚴重危及交通安全。(4月8日 法制日報)
“開車一杯酒,親人兩行淚”,僅今年三月,河北省至少發生三起因酒后駕駛導致的交通事故,造成十余人傷亡,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精神創傷。據世衛組織事故調查顯示,大約50%-60%的交通事故與酒后駕駛有關,酒后駕駛已經被列為車禍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幾年,隨著我國加大對酒駕的打擊整治力度和醉駕入刑的貫徹落實,目前酒駕問題大為減少,但主要集中在城鎮地區,廣大的農村地區仍然存在比較嚴重的酒駕問題,其潛在危害不比城鎮地區少。因此整治農村酒駕問題,減少因酒駕造成的交通事故和各種損失已刻不容緩。
一、大力重視農村酒駕,加強宣傳教育。河北省交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農村酒駕事故多發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農村交通安全意識和守法意識的淡薄,無論是駕駛人還是家屬都存在著農村不查酒駕,路途近等僥幸心理。因此,必須加強對農村地區道路交通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可以通過張貼標語、發放宣傳手冊、組織駕駛人員集中學習、開展道路交通安全文藝表演等多種形式,讓道路交通安全的理念能夠深入到每一村每一戶。
二、開展飲酒移風易俗,建立獎勵制度。中國具有歷史悠久的酒文化,不論是商務談判還是朋友聚餐,總免不了推杯換盞、觥籌交錯,在部分農村地區更是盛行“勸酒”,不喝到酩酊大醉的也大有人在,這是一種十分不好的風氣,更是增加了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出鄉村振興的時代號角,指出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保障,要大力開展移風易俗,遏制陳規陋習,黨的十九大也提出要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蝕。因此要積極發揮村組黨員干部和黨組織的先鋒模范作用,抓好“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十九大精神的貫徹落實,大力倡導移風易俗,杜絕“勸酒”文化,同時可建立相應的獎勵措施,營造“守法可得獎”的良好社會氛圍,對一年內沒有酒后駕駛等違法行為的人員給予積分獎勵,積分可兌換汽油、食鹽、大米等實用物品。
三、建立群眾舉報制度,完善監督管理。農村地區酒駕問題的一大難點在于農村警力不足,被監管者分布十分分散,不可能照搬城市的管理治理模式。因此可參考北京的“朝陽群眾”模式,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力量,對疑似酒駕等違法違規的現象積極舉報,經公安機關核實后如果屬實,對舉報人給予相應的獎勵,完善監督管理體系。
(作者單位:成都市蒲江縣國土資源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