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深夜,書記李君從北京匆匆趕回了成都。幾小時前,在第22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頒獎儀式上,他剛剛領取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廣元市蒼溪縣白驛鎮岫云村黨支部書記兼團支部。(5月4日 四川日報)
中國鄉村建設先驅梁漱溟、晏陽初、盧作孚,敢為天下先勇當先行先試者,為鄉村振興擘畫了宏偉藍圖。百年滄桑、歲月流變,先賢們振興鄉村的精神在新時代的輝光里熠熠生輝,年輕的后繼者們不甘落后,義無反顧返鄉扶貧,延續不滅理想,詮釋著時代最美“芳華”。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近在咫尺,十九大上將精準脫貧作為后期要打好的三大攻堅戰之一,河入峽谷風過隘口,脫貧工作進入涉險灘啃硬骨時期。打贏脫貧攻堅關鍵選派有思想、有能力、有魄力會打的人,一批批駐村干部、第一書記前往基層,如近期中央組織部選出283名各方面素質過硬的干部深入老、少、邊、窮地區掛職。脫貧大業需凝聚最大合力,形成最大共識度,僅靠政府的力量的是不夠的,需要多方發力多管齊下,積極正確社會各方力量。響應政策號召和鄉土情結大批社會有為青年返鄉扶貧,迅速成長為出色的扶貧干部。
返鄉扶貧的村干部們,從心到行的系列實踐為一線扶貧大業添磚加瓦。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山地丘陵多平原面積少,特別在中西部地區受地理條件的影響農村經濟發展受限,欠發達地區擺脫貧困先巧解山區小農經濟難題,因地制宜發展產業經濟,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正如蒼溪縣白驛鎮岫云村返鄉扶貧黨支部書記李君,放棄大城市收入不菲的工作甘愿來到秦巴山區偏僻山村。上任伊始跑奔走于全國聞名的富裕村和大集團之間為修路爭取資金支持,利用“互聯網+小農經濟”的模式,上開展“遠山接親.以購代捐活動”,銷售岫云村的農產品。線上線下協同配合,品牌式扶貧體驗餐廳解決岫云村的就業問題。贛南返鄉村村干部韓海燕放棄百萬年薪,當起了村支書吸納年輕人夯實村里“兩委”班子戰斗力,發展臍橙、優質稻等特色富民產業,投入資金完善村莊基礎設施改善村容村貌。返鄉扶貧村干部給村民帶去的不僅是物質上的豐裕還有精神上滿滿的獲得感。
“一生能復幾,倏如流電驚。”李君、郭海燕僅僅是返鄉扶貧大潮中的一個縮影,他們將自己的所學、所思運用到脫貧攻堅的戰場上,開啟了年輕人為村莊發展出力的新時代,為鄉村建設帶來了一股“青流”,為鄉村振興注入了無窮活力。
實現人生價值的場所不止一個,或在高樓林立的城市里或在廣袤的鄉土大地上,顯然返鄉扶貧的村干部們選擇了后者,放棄城市優渥的物質條件扎根基層,將自己的青蔥歲月奉獻在這片熱土上,幫助鄉親們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康莊大道,他們在返鄉奮斗的征程中收獲人生的寶貴財富。
(作者系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中學教師)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