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產業扶貧 山區優勢 第一村支書
2016年3月底第一次去新晃縣涼傘鎮南部的桂鎮村時,徐昌元心里有種特別矛盾的情緒——他是懷化市政協駐點扶貧隊隊員,也是隔壁村走出去的娃。
當年,兩個村里緊挨著,都是大山里的窮地方,能夠有條件念書然后出去上大學的少之又少,而今,算是“衣錦還鄉”,可是終究還是有點“近鄉情怯”了。
村里14個村民小組,162戶,590人,貧困戶71戶,281人。全村村民還沒有自來水可用,4個村民小組130多人無手機信號。有個村民小組只有兩戶人家,兩戶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只有老人小孩。還有一個小組離公路都還有3公里的泥巴路……數字攤開,桂鎮村就是一個字:“窮”。
由于桂鎮村位處高寒偏遠山區和深山陡坡地帶,山大坡陡,溝壑縱橫,土地貧脊,坡地占耕地面積的80%。自然環境、氣候條件極為惡劣,耕地瘠薄,交通不便,信息不暢,而且資源貧乏,致使“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
可是,這么多年過去了,那個地方還是那么困難那么窮,徐昌元心里很難受……
第一村支書的扶貧日志
記者:小時候去過這個村子嗎?變化大嗎?
徐昌元:去過,變化不大,還是很窮。
記者:村里現在大學生多嗎?
徐昌元:不多,在讀的只有7個人,大部分都是職業學校,張家界航空職業技術學校2個,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校1個,湘潭大學有1個,湖南科技學院永州的1個……
這些年,國家的優惠政策使農村九年義務教育費用大為降低。但是,教育成本還是很高,每年供養1名中小學生的費用在4000元以上,供養1名大學生更是高達13000元。這對于桂鎮村年人均純收入僅969元的貧困農民家庭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很多人家都是“不送子女讀書長期貧,送子女讀書立即窮”。
記者:桂鎮村有什么可發展利用的優勢?
徐昌元:涼傘有傳統的花豬養殖,就像寧鄉花豬,但是沒有走出去,因為沒有價格優勢。養殖花費時間長,十個月以上,催肥的話品質就不好,肥肉太多,也賣不出去,所以愿意養殖花豬的人不多。去年一個村里養一只豬,就獎400塊錢。但這不是長期之策。我們正在千方百計改變村民“等靠要”的思想,鼓勵他們自力更生、主動發展生產,你愿意做我們就支持,主要目的還是在增加老百姓收入,增加他們的獲得感。
記者:農戶依賴幫扶嚴重嗎?
徐昌元:這不是某一個村的問題,是普遍的問題。還是要有產業,才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記者:近期在做什么扶貧規劃?
徐昌元:現在在做一件事情,村里有傳統工匠,比如說做雕花、侗族亭子等,而縣里在搞魅力鄉村建設,每個村都需要建設,有契機。所以我們想組織一個隊伍,專門做這一塊。
當然,這并不是我們村獨有的優勢,但是別的地方沒有人統一組隊做起來,所以我們可以率先組建一個隊伍,同時還可以就近召集貴州等地工匠,把各種手藝人召集起來。少數民族的傳統老藝人,這是一個保護范疇。
還有一個就是農村電商。我們有一個村民四十多歲,本來在外地,家里父母身體不好,孩子要讀書,就回來務工,在本地做點種植養殖,之前在浙江看到過很多人做微商,覺得有前途,于是我們幾個商量著,給他開了條路子:我給他送土雞蛋,機關很多人都買,然后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好。人都有一個信任的過程,慢慢地就會越來越好。
記者:當村支書跟在機關里有什么不一樣?
徐昌元:考慮的操作層面的落實問題是不一樣的,得想法子,解決問題,改變村里的面貌,這是實打實的擔子。
當第一書記大半年了,周末都在村里,老百姓有什么事都找我,有時候家里面養老保險沒到位都來找我。有一次我幫一個老百姓貸款,豬圈改造,錢不多,只要七八千塊錢,但是信用社貸款業務程序太多,簽字,抵押……老百姓不識字,很多都不懂,我就幫他聯系好。事后,他非得塞給我家里種的吃食,我不要,他就偷偷藏在我的房間里自己跑了。當時,我心里特別暖。
記者:等扶貧時間三年過了后,村子又回到老路,怎么辦?
徐昌元:我們也在想辦法。好多政協委員是企業家,需要工人的,我們就到村里去召集那些適齡婦女、年輕人等。比如說我們一個市政協委員趙建喜,做罐頭等食品加工,需要工人,我們就給他介紹村子里的人去當工人。
桂鎮村真正特別困難吃不上飯的只有3、4個人,其他都還能吃上飯。但是,我們還是想千方百計給他們找到一條致富路子。真正脫貧,要靠他們自己,全村靠一個辦法也不行,家家都要有自己的辦法。家門前,村子里,有什么資源可以用,全家總動員起來,總會走出一條長久的路子!
附:桂鎮村扶貧隊發展計劃之產業發展項目
光伏扶貧產業。規模:102kw;財政資金投入90萬元;效益:村集體經濟每年獲得9萬元長期穩定收入。
山區優勢之油茶產業。規模:2000畝油茶種植基地;引進外資:8000萬元;效益:土地入股村民獲得人均1500元長期穩定收入。目前,開發商正在與村民簽訂土地入股協議,村支兩委和扶貧工作隊積極支持該產業發展,動員群眾參加。
黃牛養殖產業。規模:200頭;財政扶貧資金投入11.02萬元,群眾自籌20萬元;效益:實現每戶年創收600元。目前,群眾養殖的積極性有所提高,黃牛養殖的規模比去年有所增加。
“涼傘花豬”品牌優勢,扶持村民養豬。規模:1000頭;投資:50萬元(援助資金+村民自籌);效益:實現每戶年創收3000元。經過去年的獎補,加上今年的行情較好,群眾養殖本地土豬的積極性高漲,一度出現市場仔豬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半年也已按照一定的標準對貧困戶進行獎補。
中藥材種植業。規模:50畝;投資:20萬元(援助資金+村民自籌);效益:實現每戶年創收2000元。
農村電商。依托微信平臺,通過朋友圈擴散的方式進行推廣,與縣電商企業對接,成為其下線,把涼傘本地的土特產推廣銷售出去。我村楊明然注冊微商,在網上售賣土雞、土雞蛋、苕酒、米豆腐等土特產,40多天時間,銷售收入已有5000余元,客戶群逐漸擴大。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力量湖南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