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臺州市委書記陳奕君,收到了一位四年級小學生來信。陳奕君隨后作出批示:如情況屬實,問責到人。(6月19日《新京報》)
據報道,這位寫信者是臺州市椒江區海門小學四年級學生林近偉,根據學校安排參加了“科技觀察實踐類”小論文調查項目比賽。通過實地觀察、現場拍照、抽取水樣、詢問記錄等方式,先后對椒江區慶豐河、海門河,椒北工業區廢水,松浦河、松浦河旁農田水,溪口水庫,黃巖長潭水庫上游、寧溪鎮、富山鄉、嶼頭鄉等的多個村落,進行了細致調查,最終形成了一個圖文并茂的《家鄉水資源污染情況調查報告》,并以書信的方式寄給了陳奕君。
按理說,官方都未發現的問題,一名小學生既不懂專業,也缺乏社會常識,自然也不會挑出多少刺來。然而,現實卻非常“打臉”,一大堆環境問題出現在報告中,而更令人震驚的是:該學生聲稱,如果進行全面 的地毯式大調查,情況可能會更嚴重。雖然只是客觀事實的陳述,卻不難看出當地環境現狀令人堪憂的囧境。
但就在當地市委書記的批示中,也折射出對如此嚴峻環境問題的質疑心態,難以相信環境會差到如此地步,但同時也出于“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責令相關部門調查,嚴肅問責失責干部。作為一個全面管總的書記,居然對當地環境的現狀不清楚,不禁讓人質疑平時的生態建設工作如何謀劃部署開展,是否真正落到了實處,恐怕只管部署,不管成效,對結果無從知曉。
官方自己未找到的問題,卻被一個小學生用三天時間,調查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說明,個別地方環境治理仍在自欺欺人,存在不作為、慢作為,甚至是弄虛作假現象。抱著“無事就是本事”思想,只要不出事,沒有人捅破這層“窗戶紙”,環境治理就得過且過,大家相安無恙。
地方政府應為當地環境質量負總責,環境問題要及時自查,主動介入,快速糾正治理,不能總等群眾曝光。否則,一但問題嚴重惡化,就會帶來的治理成本上升,也會破壞公信。
(作者單位:四川綿陽市鹽亭縣司法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