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記者到基層調研采訪時發現,由于一些村級組織、職能部門對扶貧資金項目政策公開不及時、不全面、不具體,導致部分貧困戶對自己該享受哪些政策、具體什么標準,心里沒譜。扶貧賬在一些貧困戶那里甚至成了“糊涂賬”,直到一些貪腐案件被查處了,這些貧困戶才知道有些原本該享受的政策沒享受。(9月4日,人民日報)
精準扶貧工作是一項重大民生工程,更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近幾年,各地黨政提高政治站位,聚焦工作重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脫貧攻堅,農村貧困人口顯著減少,貧困發生率持續下降。然而,扶貧領域也并非全是清風正氣,扶貧腐敗和作風弊病等“霧霾”依然存在。
一些扶貧官員之所以能夠大肆侵吞國家扶貧款,原因之一就是權力沒有被關在籠子里,他們把權力當做了“自肥”的工具,采取層層“吃拿卡要”明碼標價交易、 官員勾結虛列項目套取扶貧款等方式,瘋狂貪污國家扶貧款。這也從一個側面警示我們,那就是一些腐敗往往發生在和權力最“近水樓臺”的環節。
扶貧領域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制約扶貧政策和項目資金的精準到位,啃噬群眾獲得感,是決戰脫貧攻堅路上必須堅決打掉的“攔路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快查嚴處扶貧領域突出問題,對敢在群眾‘救命錢’上動心眼、下黑手的絕不放過”“貧困地區貪扶貧救濟的錢,惡行令人發指!查處懲戒力度還要加大”。
嚴查扶貧領域腐敗問題,需要步步為營,系統推進。首先,暢通監督渠道,增加政策信息透明度,實現全程留痕、信息公開。其次,建立問題線索及違紀人員檔案。根據現有的問題線索,深度挖掘可能的腐敗,并將問題人員記錄歸檔,禁止“帶病提拔”。其三,要加強監督及問責。本著零容忍的原則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問題,不僅要特事特辦,更要加大監督范圍及問責力度,全力整治發生在群眾身邊扶貧領域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讓違紀者頭上時刻響起“緊箍咒”。
(作者單位: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禹里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