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村脫貧攻堅占較大比重。報告明確指出,“要積極培育農村經濟新業態,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培育農村‘第六產業’”。這個話題引起住青省人大代表的熱議。
“接二連三”促融合
(平度市委書記張杰代表)
把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稱為“第六產業”,這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大趨勢,可以讓農業由單純的農作物生產向農產品加工和流通及休閑服務業等領域交融發展,產業鏈得以延伸。張杰說,目前,平度的農業發展正在向這一階段靠近,讓農業“接二連三”促進融合,既能接入加工業的“二產”,也能連接休閑農業的“三產”,實現農業附加值的增加和農民的增收。
針對今后的發展,張杰說,要依靠平度的農業品牌優勢,更多地發揮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大項目的農業經營主體作用,向規模化、集聚化、品牌化的方向發展。同時,要做好農村的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工作,平度現在仍有2.4萬戶貧困家庭,今年,要改變以往 “大水漫灌”式的扶貧方式,而是將扶貧資金整合,既要幫助他們脫貧,又能實現可持續幫扶。
借助電商助農民增收
(萊西市馬連莊鎮崔格莊村黨支部書記于樂美代表)
于樂美是萊西市的一名基層代表,針對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 “要培育新的經濟形態、促進農民增收”,于樂美聯系到自己的村莊,認為可以借助農村電商來助農民增收。她說,“互聯網+農業”思維正在悄然改變傳統的農產品營銷方式,農村電子商務是未來最具潛力的市場,這是不爭的事實,可是如何做好農村電商,仍然是一個亟待攻克的難題。
于樂美說,以她們村為例,村民們還是以種植瓜果和農產品為主業,二三產業的融合剛剛起步,只有極少數人通過電商來賣農產品,許多年輕人仍然想出去闖世界,如果電商能夠推廣得好,就可以讓村民們在家門口當老板,同時還可以改善農村的“空心化”問題。但是,由于偏僻農村物流點分布較少、網絡不發達、配送成本高等客觀問題的存在,農村電商配送難度較大,建議政府加以扶持、引導,在物流配送、電商培訓等方面給予更多關注。
拓展農業服務功能
(青島沃林藍莓果業有限公司行政總監徐蓮娜代表)
發展“第六產業”,需要以消費需求為導向,拓展農業服務功能。徐蓮娜來自藍莓生產加工企業,她認為,“第六產業”還是悄然興起的新生事物,也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求農民成為從田間到加工、市場銷售的全能人才并不簡單。要讓一家一戶的農民獲得“農業生產以外”的收入,需要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徐蓮娜建議,要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各種適合深加工或是休閑采摘的農作物品種,為產業融合發展提供基礎。應出臺各種配套政策,積極吸引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組織化程度高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參與產業融合發展。同時,通過新型農產品加工業和餐飲業的發展、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的開發,為“第六產業”加快發展尋找出路。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青島日報(記者:楊曉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