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前后,“上海姑娘逃離江西農村”“霸氣媳婦回農村掀翻桌子”“東北村莊農婦組團‘約炮’”等涉及鄉村題材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網絡上廣泛流傳,引起了眾多媒體和網友的熱議。然而,經過有關部門、媒體和網民的調查,發現這三篇文章都是虛構之作,屬于虛假信息。
這樣看似普普通通的三篇文章,卻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關注,主要還是基于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話題的敏感性,文章當中都是涉及一些比較具有爭議性的話題,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和爭論。另一方面,在于話題的背景都是相對農村展開的,而且基本是對農村社會的一種負面描述,挑動著人們敏感的神經。但這輪輿論爭議當中,傳統農村的形象事實上受到了巨大的傷害。
從過去來看,我們的農村社會和城市社會是長期處于相對分割的一種狀態,在古代就有“皇權不下縣”的說法。從歷史上來講,農村社會和城市在管理的機制體制上就存在的明顯的不同,導致了文化風俗上存在差異。隨著新中國的成立,由于國家戰略的安排,實行城鄉二元化政策,又一次導致了城市和農村兩個社會的分離,主要體現在生活方式、生產資料等方面,又一次導致了兩者的分離。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城鄉之間的融合才逐步開始。城里人和鄉下人之間的相關了解才開始出現,城鄉之間的文化融合才開始出現。特別地,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這種融合、了解的速度進一步加快。相互的生活細節更加細致的展現在對方面前,相互之間的了解更是得到進一步加深。
但是,客觀上講。一方面,當前我們的社會主流還是一種城市文化,對鄉村的關注度并不高,直接導致了人們對鄉村的了解程度遠遠不足。并且,我們的鄉村風俗多元化,更是影響著這種了解。這次虛假事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于農村知道的太少、了解的太少,缺乏基本的常識和判斷。
為此,要讓我們受傷的鄉村盡快好起來,就是要加大對農村社會的關注,喚起人們到農村體驗別樣的生活,加快我們農村社會的發展,加快城鄉之間的融合。由于產業發展的原因,城鄉之間的人員流動已經達到了很到的水平,但是文化、習俗等之間的交流還沒有熱起來,因此,就需要社會各方力量在這個方面發力,促進城鄉之間的深度融合,較少偏見,實現共同的進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