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新農民把鄉村變成升級版“桃花源”

[ 作者:徐寧?顧星欣?朱秀霞?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3-18 錄入:12 ]

曾經,農民與低學歷、低技能、低收入相聯系,農村青壯年大量外流,鄉村“空心化”現象愈漸嚴重,“農民荒”造成農業人才匱乏、農業科技創新與產業化滯后?!笆濉币巹澗V要(草案)指出,農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基礎;2016年江蘇省委一號文件提出,到2020年,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要達到50%。今天,越來越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到農村創業,他們將成為現代農業建設的主力軍,開墾出一片又一片希望的田野。

新農民把鄉村變成升級版“桃花源”(圖1)

王傳亞

復旦才子探路“物聯網+農業”

看過電視劇《鄉村愛情故事》的人都知道“謝永強”這個角色——回鄉種果樹的大學生,農民企業家。徐州沛縣楊屯鎮孔莊村也有一位“謝永強”——復旦大學畢業、回鄉當農場主的年輕人王傳亞,他的傳奇故事在孔莊村乃至沛縣無人不曉。

王傳亞回鄉創業3年來,從水稻規模化種植到淡水養殖,越做越大,才29歲,已經是兩個家庭農場、一個漁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了。

那么,沛縣“謝永強”是如何在田野上實現夢想的?

王傳亞對記者說,夢想的源頭是他對“桃花源”的向往。故鄉邵陽湖畔的田野,就是王傳亞的“桃花源”,溝渠里捕魚撈蝦,葦窠里掏摸鳥窩,童年的快樂,是成長路上不可磨滅的珍貴記憶,即使坐在復旦的教室里,也從未淡忘。每次放假回家,他不是像其他同齡人那樣到縣城網吧打游戲,而是赤著雙腳接受大地的親吻——除草、打藥、排水、施肥。王傳亞說,他的夢想一直與“桃花源”緊緊相連。

然而,農家子弟十年寒窗不就是為了改變命運嗎?何況王傳亞的一只腳已經踏進了大上?!鳛閺偷┐髮W會計系的高材生,他大三就進入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做兼職,不到一年便升到店長職位,在公司里絕對是鳳毛麟角。大學一畢業,王傳亞便被公司錄用做現金會計,此時他的同學們還在到處投簡歷。

如果不是2013年在報上看到中央一號文件,王傳亞今天也許和許多大學畢業生一樣在坐辦公室。一號文件提出,農村要搞規模經營,大力發展家庭農場。王傳亞立刻向老家人了解情況,得知沛縣在推進土地流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金融保險支持等方面陸續出臺了十幾個扶持政策。他動心了:家里有些積蓄可以作啟動資金,自己又有一定的農業技術經驗。心中那個“桃花源”不再是天邊一朵云,王傳亞辭了工作,決定立刻回鄉!

王傳亞回鄉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老師不解,同學不解,領導同事不解,父母家人就更不解了,尤其是耄耋之年的爺爺,氣得吃不下飯。在農村,不要說像王傳亞這樣在一線城市有了一份體面工作的大學生不會回鄉,就連稍微有點勞動能力的中老年男性都外出打工了。王傳亞告訴記者,他們那屆115人,回家種地的就他一個。

就在王傳亞回鄉第二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指出建設現代農業首先要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要加快建設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隊伍。王傳亞屬于現代農業這個未來,準確地說,他要為這個未來邁出探索的一步。

這一步不好邁。

2013年4月,王傳亞湊了30萬元,從300多農戶手中流轉土地402畝,在邵陽湖畔成立了“濱湖家庭農場”,邁出了第一步——水稻、小麥規?;N植。

雖說會干農活,但規模化種植王傳亞也是外行,他拿出大學期末備考的勁頭,翻書本、做筆記、問專家。回憶那段日子,王傳亞不勝唏噓,那可真是“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早晨4點,雞還沒醒,他就得起床,一頓早飯往往頂整個白天,再吃飯就得到晚上了。

“農場主”名頭雖響亮,其實什么活兒都得他帶領著干。400多畝連片種植,除了規劃平整土地,還得有配套的田間溝、渠、路、涵、閘,他到處找農技人員做指導,做好前期工作開始種植。

王傳亞畢竟是讀書讀出來的新農民,和老一輩農民思路不同,想的是提高種植效益:遇到地塊不平,影響機器插秧,他買來激光平地機;精心選種,從源頭上保證質優價廉;碰到育秧播種不均,上馬育秧流水線,把育秧時間從5天縮短到兩天;為實現無公害綠色種植,買來夜間滅蟲燈放在稻田里,甚至用大蒜汁防治水稻紋枯??;在他的農場里,拖拉機、收割機“突突突”地響著,打捆機、旋耕機“噠噠噠”地轉著,耕田機、育秧機、插秧機來回地跑著……

然而,當年趕上了高溫天氣,一百多畝水稻絕收。

困難沒有打倒王傳亞,他心里清楚,走高效農業的路沒有錯,科學種植一定會有高回報。果然,轉過年來,糧食豐產,他賺到第一桶金——12萬元利潤。王傳亞看著一輛輛滿載著糧食的卡車開進倉庫,心里那叫一個敞亮。

這讓家里人特別是爺爺改變了看法,王傳亞的理想也變得豐滿起來。他和家里人商量搞水產養殖。糧食種得好,魚就養得好嗎?家里人雖然沒像王傳亞剛創業時那么擔心,心里仍舊打鼓,王傳亞心里卻明鏡似的——別人都按常規養鯉魚、草魚、鯽魚、青魚等看家魚,他盤算的是利潤率:鯉魚2015年出塘價是6塊8一斤,去除成本,一斤魚只賺一塊錢,得虧本。他獨出心裁,計劃將養殖重點放在高利潤率的南美白對蝦、鱖魚、螃蟹、青蝦、俄羅斯鱘魚、臺灣大泥鰍上,以臺灣大泥鰍為例,一斤的利潤就有5元。

他把想法跟家里人一說,全家人都被打動了,連貸款帶借錢,湊了230多萬,包下302畝土地,開辟11個魚塘,2014年,王傳亞的養殖場正式啟動。

除了養殖品種獨特,見多識廣的王傳亞還要玩高科技養殖——30多萬元的物聯網系統安裝調試完成。王傳亞笑著對記者說,他的養殖場在整個徐州北部是最先進的,利用物聯網養殖,他算是“先驅”。

如今,王傳亞的家庭農場已經發展成集規模化糧食種植、水產養殖和農業觀光、采摘、住宿、休閑于一體的新型農場,年利潤130萬元左右。站在邵陽湖畔,王傳亞意氣風發。近千畝農田,幾百畝水塘,年利潤過百萬,這算不算實現了“桃花源”的夢想?他說,還差一點點。

他指給記者看田邊的溝渠,溝里養了泥鰍,稻田自然不能使用農藥、化肥,只能采取純天然的土辦法來提高水稻品質。王傳亞說,他在倒逼自己,農場全部實現綠色種植、養殖,這才是他心目中的“桃花源”。

本報記者徐寧

新農民把鄉村變成升級版“桃花源”(圖2)

龔麗紅

找回小時候舌尖上的味道

走進江陰鵬程農業科技公司,一座座寬敞明亮的現代化大棚,完全打破了記者對農業的固有看法,這里面有電子屏幕、自動噴灌裝置、呼呼作響的風機,而高挑身材、打扮時尚的龔麗紅款款走來,跟人們印象中的“農民”形象毫不搭界。出生于1988年的龔麗紅,短短3年內成為江陰小有名氣的農場主,不過,她爽朗地笑著說,更喜歡別人稱她“女農民”。

龔麗紅在江南大學讀商業管理,畢業后回到老家江陰,先生家里有家工業企業,原本可以過著安樂生活,動起創業的心思,緣于她在生活中的發現?!拔夜珜Τ院苤v究,自己在家養雞種菜,朋友們來做客,吃到我家的菜和雞,都驚呼:這就是小時候的味道!”

龔麗紅隱約覺得,無公害蔬菜將越來越受歡迎。2013年,她開始創業,租了200畝地,請附近農民種最簡單的青菜白菜蘿卜,“按他們的說法,就是小時候吃的那些菜?!彼龍詻Q不打農藥,“我們弄了防蟲網,又布置了太陽能殺蟲燈,還裝了黃色燈光板,吸引小蟲子‘自投羅網’?!?

跟老農民比,年輕人學習網絡、科技更得心應手。龔麗紅說,“我起初不懂種菜,連韭菜、麥苗都分不清。但我一根筋,想學就會鉆到底,況且也不難,網上一搜,什么資料都有?!彼龖阎碓校€奔波在取經的路上?!拔业绞卟酥l山東壽光,發現他們的技術和我們傳統的種菜方法完全不一樣?!饼忹惣t以剪枝來舉例,“我們以前的觀念是,西紅柿、青椒、茄子這類蔬菜,掛果越多越好。壽光的專家們卻說關鍵是質量,如果把畸形的果子剪掉,讓營養集中在好果子上,不僅果實更有賣相,還能多產幾茬,產量會更高。”

回憶剛開始種菜的那段經歷,快人快語的龔麗紅也不掩飾:“講真話,我也不想去田里干活,嫌腳上沾了泥,回去洗鞋子都費事?!焙髞硭凉u漸發現現代農業可以很“高大上”,大棚簡直就是一個現代化工廠,地上覆蓋著黑色地膜,腳上手上都不會有泥巴。而且,“也不用天天鉆在大棚里。物聯網可以隨時傳遞數據,讓我知道大棚里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如果溫度不對,手機上的APP就會跳出提醒,我點‘開啟’,那邊的風機就開啟降溫了?!饼忹惣t說,這樣一個智能棚,造價250萬,但能明顯縮短育苗時間,一般要3個月,大棚里只要一個半月。

“我不去跟農貿市場競爭,我不想把我的產品列為和那里一樣的東西。”龔麗紅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找回小時候舌尖上的味道。如今,她的蔬菜基地已經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成為江蘇省“菜籃子”工程蔬菜生產基地,并且打通了周邊物流配送鏈。3個基地、2500畝土地,每天出產20噸左右蔬菜,夜里三四點,蔬菜運到配送中心,工人清洗清點,凌晨5點半全部配送出去,江陰不少企事業單位食堂、學校食堂、超市,成為龔麗紅的忠實用戶。

去年開始,龔麗紅將最土的種菜嫁接上最流行的“互聯網+”。她在不少小區和單位安裝了具有保鮮冷藏功能的貨柜,顧客只要在手機“淘江陰”APP上下個單,要求幾點配送到戶,就不必擔心下班后買菜費時費力了。而且,只要掃描蔬菜上的專屬二維碼,就可以看到用藥、采摘、用水、用肥的各項信息,安全有追溯。

“現在已經沒有什么農民不農民了,其實就是管理一個公司。”龔麗紅總結管理經驗說,規模做大,就必須走規范化道路。她的公司已經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標準體系認證,她嘗試著把地承包給一些農戶,“但一定要用我們統一采購的種子、統一繁育的菜苗?!彼f,其實農業不像大家想的那么沒有技術含量,她公司有一個培訓教室,叫“田間農民學校”,定期請農技學校的專家來授課,除了基地的工人,周邊農民也可以免費來學。

“光靠種植和配送蔬菜,近期很難收回成本?!饼忹惣t坦率地說,幾年下來投入已經上億,想賺錢,光靠種菜肯定不行。她絞盡腦汁開拓各類周邊產業,比如養豬養雞養鴨。“豬養了2500頭,雞鴨七八千只。別人養豬是喂泔水,我們喂麩皮。鴨子要吃螺螄,一只賣400塊都收不回成本?!钡B的雞鴨和豬,常常被客人一搶而空。

最近龔麗紅正在潛心打造休閑農莊,有可以垂釣的大池塘,有可以體驗種菜的開心農場?!澳械目梢葬烎~打牌,女的可以采摘蔬菜水果,陪小朋友玩,有海盜船、水上自行車等游樂項目,還有動物樂園,累了就在小木屋里睡個覺,還可以做飯?!痹絹碓蕉嗟娜嗽敢庵苣﹣磙r莊親近自然,常常每天有三四百人的客流,這讓龔麗紅自信滿滿,“心里還是很有底氣,還是想再往前沖一沖?!?

“不過,這幾年也沒那么順利,你要不要聽挫折?”龔麗紅笑著回憶起一件件“糗事”:剛開始沒經驗,高溫棚上蓋著厚厚的棉被保暖,結果狂風大雨突如其來,棉被浸水變重,14個高溫棚壓塌了4個,重搭一個棚就要8萬;前年天熱,一排連體棚著火,薄膜全部燒掉又得重建;去年,一場大雨淹掉好幾個棚,葡萄棚全部淹掉,魚池也漫了塘。

這些慘淡經歷,風風火火的龔麗紅都能笑對。創業這幾年,夜里3點半就要起來去配送中心,她不覺得辛苦;兩年沒和先生去過電影院,她提起來也是輕描淡寫。她嘆氣道,愧對兩個孩子。生老大時,做完月子,她就去山東學習;老二到現在跟她睡的時間,不超過10天。讓她欣慰的是,幾個老同學受到感染,過來跟她一起做。

說話間,龔麗紅又爆出一個新點子,“現在講究養生,蔬菜保質期短,可以烘干后直接吃,秋葵干、香菇干可以做成辦公室零食……”

本報記者顧星欣

新農民把鄉村變成升級版“桃花源”(圖3)

張靜

讓農田也能出產“周邊產品”

張靜的臉黑,低頭拿西瓜苗時,露出的脖子又很白,不像同一個人的膚色,一旁的南京江寧區團委書記夏旸向記者解釋,“回來這幾年,她每天都下地干農活,才曬成這樣。”

張靜是1982年生人,從河海大學財會專業畢業后,在南京做了幾年白領,漸漸厭倦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兩天就完成一周工作,感覺自己陷入了‘等死’模式?!庇浾呷サ哪翘?,正趕上西瓜種植期,張靜安排好工人們的工作,站在大棚地壟上,接受采訪。“我是白羊座,想到什么就要做什么?!?011年她辭職,回到江寧橫溪鎮鄉下老家,開辦晟鮮果蔬種植家庭農場,“其實就是種地,”她笑得很開朗。

雖然在鄉村長大,但她沒什么務農經驗。開始承包了12畝地,建蔬菜大棚,大棚周圍要挖一圈水溝,她自己挖了一通后,“發現都是錯的!”父母過來,把她挖好的溝推倒重來,一一告訴她該挖什么形狀,挖多深,水的流向怎么控制。

“種田我基本一竅不通,而農業在很大程度上是經驗活,長輩們比我懂得多?!钡谝荒辏改父诤竺?,告訴她啥時該春耕了,啥時該施肥了,啥時該秋種了,像小時候教她吃飯、走路、讀書。

她每天都往田里跑,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問村里的老人。橫溪盛產西瓜,“種瓜大戶”們很喜歡這個返鄉種地的大學生,“我問什么他們都一點不隱瞞”,張靜很是感激。橫溪的農田里,最年輕的就是張靜,她的同齡人都在城里工作。

“我運氣好,近水樓臺先得月。”離張靜農場5分鐘車程,就是南京市蔬菜花卉科學研究所,隨時為農民提供無償技術支持。張靜把父輩、研究員教的東西,一一記在本子上、腦海里。張靜邊和記者說著話,邊彎腰翻看西瓜秧苗,迅速拎出幾棵,“這幾株不能用”,扔了。

都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張靜說,她現在重點學習怎樣育苗。今年蔬菜花卉科學研究所把溫室借給張靜,育了20萬株秧苗。她帶記者一一認識雞毛菜、青椒、番茄的秧苗,“現在很多成人也不認識蔬菜秧苗,更不知道它們是怎么長出來的。”前段時間,她去幼兒園送菜,把連根拔起的蘿卜交給老師,對方驚訝地問:“這是什么?”

張靜熟練地單手托著西瓜秧苗,邊走邊對記者說她的下一步計劃。她要把蔬菜秧苗賣給小朋友們,指導他們回家種植,并要求寫日記,最后舉行比賽,選出菜種得最好的孩子。種了幾十年地、去年土地被征收后來張靜農場打工的阿姨告訴記者,“張靜腦子活,學得快,別看她年輕,可比我們懂得多?!?

從研究所發車去她的農場,張靜給記者打預防針,“不要期望過高,它和你們想的可不一樣?!钡搅宿r場,入口處堆著羊糞,田壟泥濘,走一步,沾一腳泥。

但張靜知道大家想要什么樣的農場,所以,她腦子里早已有了一幅現代農場圖景,她要把它打造出來。今年,她的農場面積達到200畝,沿馬路兩邊分布,面積足夠承載她的藍圖。她帶記者看農場入口長滿了野草的溝渠、緩坡,說到秋天,這里將建造一個壩,雨水多時,水順著壩流下,流進鋪了鵝卵石的河底,周圍會建設系列孩童游玩主題區,“大人去摘菜,小孩子們在這里玩耍?!?

張靜的長輩們覺得她“瞎折騰”。他們種了大半輩子的田地,覺得種菜能掙錢,就該一直這樣種下去,張靜要花錢修橋、栽樹、筑景觀,是“亂花錢”。張靜和記者悄悄地說,“瞧,小農思想?!崩陷吶藥资陙砹晳T了春種秋收,不知道土地除了長糧食果蔬還能有其他營收。張靜是半路出家,她眼里的農田,除了可以種菜蔬,還能出產“周邊產品”,“農田的生態功能、休閑功能、教育功能等等,都是寶貝?!?

張靜今年新包的幾十畝地里,工人們正在搭建大棚。她指著很遠的地方說,“這些都是我的?!庇浾邌査遣皇翘貪M足,她大笑,“數錢時才最滿足啊?!?

其實,2013年她一度要放棄,“那時真以為干不下去了?!薄翱?!種地是真苦!一家人都要跟著苦!”父母、公婆,已經不干農活的老人家,因為她回來創業,又開始扛起鋤頭、下地種田。大風、暴雨、冰凍,別人都往家里躲,他們一家往外沖,要趕快修好被風掀掉的大棚。2013年下半年,要秋種了,她都不知道種什么,不知道收好的蔬果往哪里賣。她給自己設了時間點: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到年底就不干了。

但是年底來了幾個訂單,“一下子把我拽回來了”。那是幾個單位來定蔬菜禮盒,給員工發過年福利。她雇了幾十個工人,全家撲上去,連在市區工作的老公也當幫手,熬了幾個通宵,訂單完成,收入過百萬。張靜哈哈大笑,“這些訂單穩住了我?!?

回鄉之初,很多朋友善意地提醒她,“務農不容易,你不懂,別浪費青春。”“真不懂,也就不怕了”,她很嚴肅地說,回頭看這幾年的路,幸好有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了幾十年的爸爸幫襯。鄉村還是典型的熟人社會,就像農作物有自己的生長規律一樣,鄉村有自己的生存法則,租地、協調……最不好搞定的人和事,是爸爸幫她挨家挨戶跑。

開始是父母帶她一步步走過來,現在她想帶著父母摸索前進。她的農業和父母的農業,一樣又不一樣。張靜的農場定位很明確:盯緊中高端市場,多元發展?!艾F代人重視的是生活品質,你東西好,市場自然會來找你?!蹦菐讉€救命訂單,都是偶然來買菜的人發現她的菜施用的肥真的是羊糞——她買斷了鄰居家七八千只羊的羊糞,所以單位有需求就主動來找她。她種了40畝有機水稻,價格高于市場價好幾元,還是供不應求。

張靜說,“全社會都想念小時候的綠色無污染蔬菜,憧憬田園生活,我也懷念,那我就生產它們,賣給大家?!?

本報記者朱秀霞文/攝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報業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久久久人成影片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亚州综合 | 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抖音 | 一区偷拍中文久久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