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空巢村”成了社會輿論熱點。在那里,沒有了年輕人,有的甚至連小孩子都很少,剩下的就是些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在那里默默生活,每天都期盼著兒女們能常回家看看。這些老人,很多都無人照料,有了病也得不到及時治療,壓抑情緒無法及時排解。“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就是“空巢村”老人最真實的生活寫照。(2016/3/22 《現代金報》)
狗比人多,是現在“空巢村”最真實的寫照。一個村莊只剩下為數不多的小孩,和絕大多數的老人,不禁給人一種凋敝的山村的錯愕感。但是,相對于山村的凋敝,更讓人擔心的是村里老人的養老問題。
地域發展的不平衡,加劇了年輕人向發達地區的流動。而在這些流失年輕人最多的山村,顯然已經在一次次“被抽血”之后顯得格外日落西山。說實話,人口向大城市在很長一段時間都難以改變,因為大城市代表了更好的教育服務、硬件設施、機會等等。因此,養老問題已經成了這些“空巢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解決老有所依的問題,政府自然不能袖手旁觀。完善相應的養老機制,配合相關的服務,多聽取一下老人的內心所想,并給予更多的幫助。但是,僅僅只有相關的服務,只可能是讓老人生活有所保障,內心的空虛和寂寞絕對不是政府能夠解決的,這還需要自己子女的陪伴。
說實話,若是條件對等,哪一個子女不想吃母親做的飯菜,哪一個子女不想多和父親嘮嗑。但是,正是迫于生活中的諸多無奈,他們不得不學會遠離家鄉,一個人在異地拼搏。誠然,可以通過鼓勵孩子回鄉創業來鼓勵他們回家,也可以重新分配地區之間資源的不平衡,給更多內陸城市發展的契機。但是,短時間來看的話,這樣也解決不了人口向大城市流動這個難以逆轉的問題。
面對種種短時間甚至長時間都會存在的問題,我們難以撼動問題的關鍵,但可以通過一些努力來緩解老人對子女在身邊的需求渴望。比如,加強企業對于探親假的落實,從而保證游子有更多機會能夠回家。同時,完善中國的路網建設,繼續加大對于中國高鐵的建設,拉進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距離,讓游子們不必花費太多時間在路上,也是客觀上的緩解老人們的內心需求的一種方法。
兩會期間,國家提出大力發展國家高鐵城市,用高鐵的速度換空間距離的縮短,這不僅僅是促進國家交通網的發展,對于那些留守山村的老人來說,也是一種心靈福音。常回家看看不應該是人們心中所想,更是每個年輕人應盡之義,而高鐵的發展,給人們在周末回家更多了一份可行性。空巢村呼喚老有所依,眼下除了政策幫扶之外,也只有發展高鐵成為當下唯一的辦法。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甘肅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