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前夕,聆聽一位全國優秀班主任老師的講座,感慨良深。該老師從人生的意義談到工作的樂趣,從基本的為人處世,到深層次的教育理念,娓娓道來,吸引著所有的聽眾。她的講座始終滲透著兩個字:勤奮!然而,與眾不同的是,李老師給“勤奮”定位了“三重境界”:喜樂的勤奮,創新的勤奮,低調的勤奮。這不僅僅適合于教師的修煉,更是廣大黨員干部“勤政為民”的應有境界。
“喜樂”的勤奮讓人樂此不疲。有的黨員干部,總想著過清閑的日子,大凡一有點忙不過來,就會怨聲四起。也有的人比較勤奮,但總覺得是上級或其他人逼著他干,事情做了,但心情很不愉快,別說享受工作的樂趣,反而增添了許多的煩愁。這樣下來,即使做了些事情,也會把自己弄得身心俱疲。那位老師說,有時候“承受”與“享受”只是一步之遙。譬如說,在“精準扶貧”中,其過程肯定是辛苦的,勞累的,但只要稍微轉變一下觀念,看到在自己精心的“扶持”之下,那些貧困人家臉上掛上了笑容,那就是何等幸福的事情。只要修煉出享受這種“累并快樂著”的境界,就會在工作中愈挫愈勇,樂此不疲。
“創新”的勤奮提升工作效率。早些年就有“苦干加巧干”之說,一味的“苦干”就成了“蠻干”,也許出力太多,但收效甚微,甚至得不償失;而“巧干”并非投機取巧,而是講究方法,講究策略。這里所說的“創新”的勤奮,就是說在工作中不要一味生搬硬套,更不要不動腦筋只重視表面工作。無論是領導工作還是具體事務,都要在“過程”中善于總結,善于借鑒,不斷“創新”,才能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做到事半而功倍。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推進各項工作,讓工作更出彩。
“低調”的勤奮讓人永葆謙遜。說到“低調”,很多人都認為是個貶義詞,所以,有的人但凡有那么一點點成績,就憋不住了,四處張揚,滿臉的驕傲。其實,這樣的領導干部,即使有那么一點“政績”,別的不說,起碼會遭人妒忌,甚至會被別人看作成長的威脅,自己也會被“成績”沖昏頭腦。那么,“低調”的勤奮,就是故意的唯唯諾諾嗎?非也!所謂的“低調”,是出自內心的一種謙遜,是一種為官做人的優秀品質。對于自己的“政績”,即使再“輝煌”,也應看著是自己分內之事,沒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就像雷鋒在汽車上回答說自己“不累”一樣。永葆謙遜,更利于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由此可見,我們常說“勤政為民”,這“勤政”里還包含著許多的原理與奧妙。難怪有的人一天忙到晚,就是不出“成績”;有的人貌似清閑,卻能夠使工作、生活兩不誤。“喜樂”決定心態,“創新”造就能力,“低調”保持清醒,“勤政為民”達到如此“三境界”,“兩學一做”的“做”就有了落腳之地。倘如是,則國之幸,民之福也!
作者單位:四川省合江縣自懷鎮關口實驗學校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