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多名縣長紛紛為其主政的區縣代言起了農產品。一縣之長放下了“身架子”,戴起了“草帽子”,為當地的農產品主動叫好賣座,何不大方地給他們點個“贊”?
從“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到“當官既為民做主,也要兼顧賣紅薯”,越來越多的地方主吏深諳了“為人民服務”的真正內涵。古代的官老爺們大多喜歡坐衙門,一把太師椅,兩隊威武兵,若是有人擊鼓,首先也得端出“官架子”,隨后大喊幾聲“威武”以顯衙門與“寒門”的區別;若是無人鳴冤,一壺龍井茶,再來個回籠覺,便是朝九晚五的“神仙日子”。
“不患無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古往今來,檢驗官員是否合格的標準始終沒有變化。與歷史相比,黨和人民現在對為官者的期望更高、要求更嚴。以往單純的“坐衙門”顯然已經不再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取而代之的是要求、鼓勵為官者要主動走進百姓的生產生活,密切干群關系。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縣長們紛紛卷起了褲腿,走進了泥地,左手一顆大白菜、右手一株大蘿卜地推銷起了農產品,以期達到拉動農業生產、推動農業經濟的目的。
沒有了“官架子”的官更親切,渾身是泥土的干部更可敬。抗日戰爭時期,日軍蔑稱八路軍是“泥腿子”、“土八路”,殊不知,正是靠著這股子泥土氣息,依賴著廣大的老百姓,八路軍的隊伍才“越打越多”,最終把日本侵略者趕回來老家。和平時期下,社會發展成為了我們的第一要務,如何在“新常態”下把當地的經濟搞好、帶領人民實現全面小康是急需解決的難題。經濟的發展,從來都不是比誰口號喊得響;全面小康的成功實現,更不是比誰更能吹。“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干事創業想要成功,就得把根深深地扎進人民群眾這片深厚的泥土中,真抓實干、真想真做才行。
作者單位: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委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