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鋁廠排污,致農田被毀、青蛙絕跡、黃河告急,農民吃水難,千年古寺危在旦夕。(澎湃新聞網)
隨著綠色發展理念的不斷推進,“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成為了各地經濟發展所遵循的第一原則。但是以“綠水青山換金山銀山”的做法依然存在,山西一鋁廠排放工業廢水污染環境致使農民吃水難便是一個例子。鋁廠不負責任,“任性”排污、亂棄廢物,導致河水被污染,農民吃水難;政府不管不問、互相推諉,導致鋁廠排污肆無忌憚,農民吃水難上再加難。誰該為“農民吃水難”負責,不言而喻,鋁廠、政府都難辭其咎。
鋁廠如果多一份社會責任感,將廢水進行處理后再合理排放,河水就不會被污染得如此嚴重,農民也就不會面臨吃水難這一問題。但是筆者認為,導致“農民吃水難”的根源還在于政府,是政府的發展唯GDP引入了鋁廠污染源、是政府的監管不力縱容了鋁廠的肆無忌憚、也是政府的互踢皮球導致了污染日益嚴重。
“農民吃水難”這一事件所導致的系列不良連鎖反應警醒著各地政府要轉變發展思維,加大對污染企業的整治與監管力度,著力謀求綠色、長遠發展。一要嚴格規范企業入駐審批程序,對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堅決說“不”;二要嚴治高污染企業,對污染大的企業責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一律實行停產整頓,情節較重的還要處以一定的經濟處罰;三要壓實治污責任,組建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分工,壓實責任,將每項整治任務都落實到人;四要適時“回頭看”,將高污染企業進行臺賬式管理,并指派專人負責,在每次整治后,都要要求相關部門對污染企業回頭看,確保企業污染不反彈;五要暢通群眾反映渠道,開設專線電話并設立專門的問題處理小組,針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及時進行處理,切實發揮群眾監督作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