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聽一位鄉鎮干部說,某職能部門在走訪調查貧困戶生產發展情況時,只記了幾行筆記,聊了幾句家常,板凳還沒坐熱,就急匆匆地離開,說是去走訪其他農戶。奇怪的是,走訪到最后也沒到項目現場,走訪儼然成了走秀。(12月22日《中國紀檢監察報》)
對于基層干部而言,進村入戶可能是再平常不過的“小事”,不管是現在的脫貧攻堅入戶走訪,實地了解村民家庭情況、生活現狀以及傾聽他們的心聲,還是每年慰問困難黨員、困難群眾等都是踐行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的體現,更是服務型政府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
然而,作為職能部門擔負的責任可不僅僅是看望慰問貧困戶這么簡單。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渡過脫貧攻堅的“深水期”,啃下脫貧攻堅這塊“硬骨頭”,記幾行筆記,聊幾句家常,板凳還沒坐熱,就急匆匆地離開,試問,這樣的走訪怎能訪得深入,走得安心?
那么,如何才能讓領導干部“留得下”,避免走馬觀花,讓走訪淪為“到此一游”?筆者認為,對于領導干部自身而言走訪貧困戶還需要走心。首先,在走訪前應當“備課”,大致了解被訪者的一些基本情況,不至于在走訪的時候“一頭霧水”。其次,領導干部應當端正態度,不要只是想著走訪就是完成任務,而是應當明白走訪是一件暖心工程,它代表著黨和人民的親切關懷。更重要的是,作為分管扶貧的職能部門一定要提高思想認識,對于貧困戶不僅要慰問也要了解。了解貧困戶目前的家庭收支、身體等基本情況;了解貧困戶對國家的扶貧政策的了解程度;了解鄉鎮、村社扶貧工作情況;做到走心走訪,心中有數。對于上級部門也要加強監督、考核。相關部門在下發文件時,應對走訪的要求,需要達到的目的作進一步要求。而下級單位雖沒有考核權,但也應當實事求是的做好監督工作,對于類似這種走馬觀花的現象要積極與上級部門反映,真正讓一次走訪變為一次關心,一次幫助。
走訪看起來是領導干部走了“一小步”,其實是干部作風向前“邁出一大步”,說起來是小事,只走不訪卻是大事,尤其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只走訪不走心千萬不能“小視”。
作者單位:綿陽市平武縣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